欢迎您,来到深圳南山网!
2025年9月23日 星期二
关注南山网
投诉及投稿邮箱: sznewsns@163.com

罗湖棚改:近3000学生基本得到妥善安置 涉2所学校8所幼儿园

2017-01-12 来源:晶报

幼儿园创办者

尽管心中不舍,但是时候说再见了

1月10日是布心片区港鹏幼儿园开课的最后一天,温淑君看着在上课的老师和学生,眼中充满不舍。“我1997年来到港鹏新村,1998年就办了这所幼儿园。”如今,已经过了将近19年时间,港鹏幼儿园也从开始的30多名孩子发展到今天的215名学生,28名教职工,幼儿园也陆续被评为规范园、区一级园、普惠园等,可以说做出了一番成绩。

“现在,是时候说再见了。”温淑君表示,尽管心中不舍,但她很清楚地知道,棚户区改造是大势所趋,这个片区存在严重消防隐患与地质灾害隐患,作为教育者更应该带头支持改造。

温淑君还是港鹏新村140栋一套房屋的当事人,她3岁半的小女儿就在港鹏幼儿园读小班。由于大女儿在布心中学读书,他们决定搬到布心中学附近去住,还选中了附近的松泉山庄幼儿园,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已经帮小女儿办好了入学手续。

小孩同样就读港鹏幼儿园的张欣华,也已经决定让孩子转到金洲艺韵幼儿园就读,一家人则搬到了港鹏新村对面的特检小区。张欣华在港鹏新村有3套房子,但是她对港鹏新村的环境也很不满。张欣华说,“我大女儿容易过敏,一闻到异味就会咳嗽,不适合在现在的港鹏新村居住,我们早就盼着改造了。”

接收学校

“100位学生分流到我校,孩子开心家长放心!”

“不需要入校考试,棚改片区需要分流安置的孩子,我们有责任优先选择进入我校读书。”银湖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谢小娜说。去年11月底,谢小娜在区教育局开了首次分流安置筹备会议之后,很快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与刻不容缓。学校迅速发动班主任,一个一个电话确认各个班级能够空出来的学位数量。经过统计,小学六个年级与初中一二年级,空出来大约100个学位。去年12月27日,落实到该校的学生名单出炉,第二天,该校10多名教师组成的工作团队全力配合,办理孩子们的入学问题。学校特意空出场地,安排指引孩子办理入学的各种手续。今年1月11日,经过分班考试,棚改区的100位孩子,按照成绩分到该校小学部与初中部的不同班级里,开始在新学校的新历程。同时,该校还吸纳了两名棚改区的教师上岗。谢小娜骄傲地说:“孩子们都很高兴,家长也都非常放心。”

工作人员

“看到家长脸上的喜悦,所有付出与辛苦都值得”

过去一个月内,作为师生分流安置组28多名驻点工作人员中的一员,龙炜镔参与并见证了木棉岭幼儿园268名学生与30名教职工分流安置的过程。个中的酸甜苦辣,令他感慨不已。他说,看到孩子与老师顺利分到新的学校,看到家长脸上的喜悦,“让我们觉得所有的付出与辛苦都是值得的”。

虽然在罗湖做了十几年教育工作,第一次来到木棉岭片区时,看到孩子的学校环境、卫生配套与生活条件,龙炜镔坦言:“真的是吓了一跳”。“木棉岭幼儿园是辖区最大的幼儿园,在两栋连在一起的私建居民楼的一到六层,一楼是活动场所,上面五层是教室,卫生与安全问题堪忧。”龙炜镔说,罗湖棚改是重大民生工程,只有身临其境看了现场,才会深刻感受到这项工作刻不容缓。

在开展工作之初,龙炜镔与团队的每个人员对工作性质都有了清晰的定位,就是让棚改区的每个孩子有读书的机会。他们工作日在学校幼儿园设点,周末在社区“摆摊”,被社区居民称为“移动服务商”。家长对他们的工作也从开始不理解到慢慢理解,再到孩子入学问题解决之后对他们产生感激。这让龙炜镔感叹不已,他说,短短一个月之内,他们与家长建立了“鱼水之情”,也与师生分流安置组的同事结下了“战友情”。“对我个人而言,这段经历是无比重要的历练,让我觉得工作充满价值”。

学生家长

“不到两个星期,办完入学手续”

按照既定计划,农历新年过后,育龙学校一年级学生小张就可以去家附近的侨香学校读书了。

1月10日,在罗湖泥岗村附近,记者碰到了小张的妈妈罗玲。与先前的内心忐忑不同,现在的罗玲一脸轻松。“我们已经去学校考察了,新的学校比育龙还要好,离家也近,各方面都挺满意。”

罗玲说,他们是上个月10号左右接到通知去学校开会的,在此之前,很多家长顾虑:“因棚户区改造被分流,孩子插不上班怎么办?”“分流学校离家很远怎么办”……而这些不安和迷茫都伴随着会上罗湖区教育局给出的承诺被一一抚平。

罗玲告诉记者,从拿到分流表到择校,到最后去新学校办理相关入学手续,整个过程仅两个星期不到,接收学校也给办理入学手续的家长们开通了绿色通道,所有手续一窗办完,整个过程出乎意料地顺利,这种优质高效的办事安排让她情不自禁地点赞。“开会时,教育局的领导说,只要家长有要求,他们一定会全力配合,当时我心里还有些不踏实,这次真的信了。”罗玲说,政府这种以人为本的办事方式,让她没有想到。

同样面临孩子要分流读书的还有黄惠连。黄惠连的孩子转学跨度比较大,要从罗湖育苗小学转往宝安西乡的新丰小学。

一年前,住在罗湖区布心一致春晓苑的黄惠连将女儿送入育苗小学就读,半年后丈夫却因为工作调动去了宝安西乡。为了不影响孩子读书,夫妻俩硬是坚持了半年多每天六点从罗湖布心出发到宝安西乡的“长途跋涉”。这次罗湖棚改,黄女士就想借机将女儿直接转学到西乡,一次性解决家庭大问题。

黄惠连性子急,听到棚改“风声”后,就先行与一些区外学校进行了沟通,但打听到的结果要么是学位紧张,要么是孩子成绩不达标,要么学费过高,插班难度很大。

令黄女士没想到的是,她的跨区插班难题竟然被罗湖区教育局“攻克”了。“不到20天,他们就帮我联系好了学校,一些原来没有想到的事情也帮我们都想好了,真的很感谢。”在黄惠连看来,罗湖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厉害了”。

“办理分流转学的学生不止我们一家,我问了几个同学家长,大家都是短时间内得到满意答复,这些事情千头万绪,沟通协调的事项又很多,他们办理如此快速,不知道背后废了多少口舌,受了多少累。”黄惠连称,孩子入学问题解决了,搬家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记者 尹维颖 通讯员 高星/文、图

编辑:林玟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