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9%的增速为何抢眼?新华社发文点赞深圳发展

2017-01-19 来源:新华社

创新与实业“一体两翼”:

穿透虚拟经济迷雾

“质”与“量”,看似统一,在危机之时、转型之际,又是一对矛盾体。要保持合理增速,又要推动转型,就要寓质变于量变,就要以质变牵引量变。

深圳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抓创新。从2009年起,深圳开始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建各种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一批高科技企业成长起来,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头羊”和“擎天柱”。

仅2016年,深圳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13家,是上年增量的3倍以上。

二是须臾不忘实业。深圳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坚决采取措施留住“制造业之根”。

2016年,华星光电第11代液晶面板、中芯国际、开沃新能源汽车等150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同一年,深圳设立了两家由诺贝尔奖获得者领衔的科学家实验室。不少企业家说,没有完备的制造业产业链,这些顶级资源不会聚集深圳。

创新是尖兵,实体是主力;创新是牵引,实体是血脉。并行不悖。

实体经济是主战场。几年来,深圳一以贯之,没有迷失于虚拟经济的迷雾,向实业要创新,向创新要未来,小心翼翼地维护创新牵引与实业振兴的平衡,努力构建供给侧新优势。

至2016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3%,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超过70%。

“创新牵引与实体振兴是一体两翼,相辅相成。这是深圳发展的重要辩证法。”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民生与发展“再平衡”:

补齐短板蓄势能

2014年,深圳GDP增长8.8%;2015年,增长8.9%,2016年增长9%。在经济强劲增长的同时,深圳民生事业也走出一条上扬曲线。

2016年,深圳九大类民生支出2380亿元,其中教育、医疗支出分别增长32%和33%。

教育、医疗资源的短缺是“心头之患”,为此深圳痛下决心补齐短板。

2016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签约建设深圳校区,10所特色学院加快建设,数家高校深圳校区开始招生。2016年,深圳引进高水平医学团队50个,新增病床3000张,执业医师2698名,家庭医生新签约62.9万人。

破解高房价难题,深圳也在路上。2016年,注册资本1000亿元的市人才安居集团正式成立,负责全市人才住房的建设筹集、投融资及运营管理等业务。新引进深圳的人才,可享受一次性租房和生活补贴。2016年,这一标准提高至本科1.5万元、硕士2.5万元、博士3万元。

“我们需要一个与民生息、与企生息的环境。环境好了,就能广聚天下英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说,民生质量的提高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发展为了民生,民生促进发展。没有民生投入的舍得,就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深圳的未来。这也是深圳的“质量辩证法”。(新华社记者 蔡国兆 彭勇)

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