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只争朝夕抓改革

2017-02-16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不忘初心,只争朝夕抓改革

——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改革创新正当时。

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

鸡年新春伊始,深圳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即研究部署改革工作,吹响全年改革“冲锋号”。

会议强调,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特区使命和责任担当,时刻保持排头兵意识,始终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把改革责任扛在肩上,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继续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以优异的改革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坚决贯彻中央改革部署,党政“一把手”扑下身子抓改革

阳春二月,莲花山顶,清风和煦,草木葱茏。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山顶广场,邓小平同志铜像基座背后大理石上碑刻的这行文字,是这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首次视察深圳时的题词。

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历代特区建设者们牢记嘱托,敢为天下先,以“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勇气,精耕细作改革“试验田”,闯出千余项全国“第一”,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首站来到广东、深圳,勉励经济特区改革开放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深圳谨记特区使命,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涉险滩、啃硬骨头,主动承接中央和省242项改革试点,书写改革开放新答卷。

开弓没有回头箭。

《深圳市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2013-2015年)》明确加快推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体制机制创新等五项重点领域改革,更好发挥经济特区“排头兵”、“试验田”作用。2013年,商事登记制度等改革相继破冰。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元月21日召开的深圳市委常委会议决定,成立深圳市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出台了《深圳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新时期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和总体部署,明确深圳全面深化改革涉及11个重点领域和53项主要任务,以系列组合拳为全面深化改革开局破题。

扑下身子、只争朝夕抓改革,“一把手”既挂帅又出征。

今年初召开的市委六届五次全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长许勤明确提出,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圳质量”“深圳标准”,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推动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以问题为导向,“一把手”带头抓改革解难题促发展。

城市更新是公认的硬骨头,罗湖区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土地匮乏成为制约老城区发展的老大难。党政“一把手”多次调研,亲自推动,罗湖在2015年8月拿到了城市更新改革试点的“尚方宝剑”,市规土委、市住建局等单位将本单位与城市更新相关的事权共计25项,其中22项事权通过授权或委托的方式下放至区行使,其余3项因法律规定等原因无法下放,以绿色通道形式加快审批,审批环节压缩过半,审批时间压缩近2/3。

2016年10月15日,第288号政府令签发,提前结束了两年的试点,全市推广罗湖区城市更新改革经验,全市当年列入城市更新的项目就达91个,为近年之最,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全面开启土地二次开发的供地新模式。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统筹指导改革的基础上,市委还专门成立了七个改革专责小组,由分管市领导挂帅,负责协调推进各领域专项改革。各区各部门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由单位“一把手”任组长。全市上下形成领导小组、专责小组、改革办、牵头单位、参与单位“上下协调、左右联动”的改革格局。

以实干论英雄,让改革者上,不改革者让,阻碍改革者下。

深圳在全国首创“领导小组——专责小组——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督查机制,为改革评估量身定制了“度量尺”。在全国率先建立改革项目台账制度,将年度改革任务分到各部门,按改革内容、责任分工、推进措施、改革季度安排及完成推进情况,分季度检查落实。率先探索建立改革第三方评估,对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点改革项目组织独立的第三方评估,参与评估者不仅包括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督查室的干部,也有专家学者、资深媒体人、群众代表等社会代表,实现改革推进各方参与,改革成效老百姓“说了算”。

知则必行,不行则为徒知;言则必行,不行则为空言。

当好改革排头兵,实现伟大中国梦。深圳,实干兴邦。

攻坚克难,从供给侧发力,在改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

要牵住改革“牛鼻子”,既抓重要问题、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

这是重要的改革方法论。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经济特区牢记嘱托,全面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始终以特区的责任担当和主动作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毅力全面深化改革,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带动和牵引全局改革。

率先在全国实施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是最典型的例子。

2013年3月1日,深圳市正式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商事登记若干规定》,率先启动了商事制度改革。一年多以后,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做法在全国推广。

随后,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等方面,深圳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制度的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

来自深圳市企业注册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30日,商事制度改革45个月来,深圳市新登记商事主体1710563户,比改革前45个月增长了270%;其中企业1028789户,比改革前45个月增长了339%,深圳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每千人拥有企业数居全国首位。

该放的权坚决放开、放到位,该管的事管住、管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同时也被认为是深圳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大力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出台了《关于推进政府转变职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制定市区权责清单的工作方案》,以深化规划国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产业资金扶持方式改革等为试点,实施重点攻坚突破。

负面清单制度、市区街道三级权责清单体系……改革亮点频频闪现。仅2016年一年,深圳就取消转移下放293项市级行政职权,清理规范53项行政职权中介服务事项。

4年前,富德能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领到了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首张新版营业执照。很多人留意到一个细节,这家公司注册地在前海。

2010年8月,《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发布。党的十八大以后,前海又被赋予自贸试验区国家战略使命、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特区中的特区”。

“改革桥头堡拔地起”,2017年新年之际,新华社在对前海建设情况进行报道时,使用了这样的标题。

五年来,前海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创新加速推进,前海对改革的热情和期盼,犹如36年前深圳经济特区刚成立之时。向着“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目标定位,前海不断前行。

在投资贸易便利化、粤港深度合作、金融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前海都取得了丰硕的改革创新成果。2016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推出制度创新举措106项,其中36项全国领先,2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关乎转型成败、决定产业兴衰。

深圳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者,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受益者。

对此,处在市场最前沿的企业,有着最直观的感受。

由于创造了“不同的视角”,大疆创新获得了丰厚市场回报。统计数据显示,其消费级无人机新市场,产值7年前不足百万元,2016年预计突破100亿元,市场份额占全球70%。

华为、中兴在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技术领域的基本专利占全球1/5,率先布局5G领域;柔宇科技成功研制出全球最薄的彩色柔性显示屏,厚度不到头发丝直径的1/5……

“新技术激发新需求,新需求刺激新供给,形成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说,深圳新一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为新常态下的发展赢得先机。

以创新驱动创造新供给、提升供给能力,以质量引领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圳不断增创新优势。

从质量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等方面,深圳不断发力供给侧,制定实施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和5个专项行动计划,进一步在提高供给质量上下功夫,在增强供给能力上出实招,不断增创供给侧新优势。

2016年,深圳出台了科技创新、企业竞争力、人才优先发展、人才住房、高等教育等“一揽子”政策,集中推出235条措施。设立了重大产业、军民融合等系列基金,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引导更多资金向有效供给配置。在精准化组合型政策的激发下,供给活力迸发。

同时,深圳继续推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一体化建设,实施代表高品质的“深圳标准”认证标识,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高标准高质量提升供给水平。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成为深圳城市新名片。

不忘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饱含期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抓实干,勠力改革,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罗湖区“二线插花地”存在地质灾害、消防安全和违法建筑等严重隐患,长期以来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市委市政府响应社会关切,把彻底整治“二线插花地”作为2016年“城市管理治理年”重要突破口,坚定不移往前推,终于在当年12月20日同时启动首批危房拆除和棚改全面签约。签约启动仅35天, 3个片区签约率便突破八成。

“棚改是个大好事,充分体现出政府对老百姓安全和民生的关心。” 82岁的木棉岭片区居民甄永志竖起大拇指赞叹不已。

一个以质量引领发展、以质量成就未来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多谋民生之利、善解民生之忧的城市。

破解深圳东部发展之困,深圳市委市政府大魄力推出总投资约1.6万亿元的“东进战略”行动方案。如今,备受市民关注的春风隧道工程已正式开工,盐田区群众盼了10年的8号线一期工程正加紧施工;由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终身荣誉主席玛吉德·萨米教授组建团队建设运营的国际医疗中心定址坪山,平湖医院、大鹏医院正加快建设……一项项重大项目建设,无不以民生为依归。

快马加鞭未下鞍,撸起袖子加油干。几天前的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建设攻坚计划(2017-2020年)》,强调到2020年基本实现深圳特区一体化。

“我是真真切切看到了东进战略给东部带来的希望。”家住龙岗区横岗街道的陈建生说。他的住家附近,光启未来科技城即将拔地而起。

深圳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在此生活和工作的人们营造着充满希望的城市家园和创新舞台。

“这是一座不会让创新创业者感到孤独和失望的城市。”以生产智能服务机器人闻名的优必选公司首席执行官周剑如此感慨。

“在哪里可以干事业,比在哪里生活更重要。”作为深圳去年一次性引进的5位全职院士之一、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科为深圳吸引人才的政策由衷点赞。

“来了就是深圳人”,质朴话语道出深圳的包容性格以及移民城市的独特气质。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着力推动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九大类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近70%,民生支出年均增长29.7%。

仅过去一年,深圳新改扩建中小学校30所,新增普惠性幼儿园98所;引进北大、清华等国内名校签约建设深圳校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获批成立;推动罗湖公立医院集团化改革,引进高水平医学团队50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人数劲增60多万人;地铁运营里程进入全球城市前十,深中通道、外环高速等加快建设,国际航线新增12条;成立注册资本1000亿元的市人才安居集团,新开工及筹集人才和保障性住房为上年2倍以上……这一长串的民生成绩单,彰显深圳市委市政府以人为本,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发展追求。

不仅如此,深圳近年来还创造性设立环境形势分析会制度,率先实施十年期低碳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大气质量提升40条、水环境治理40条、土壤质量提升40条和城市绿化提升、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计划,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实现了经济质量和生态质量“双提升”。去年以来,深圳更是打响治水提质攻坚战,力争使碧水成为与“深圳蓝”一样的靓丽名片。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深圳正以更大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使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改革创新前后接续,新开局要有新作为。继续种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更好发挥经济特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深圳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因改革而强。改革创新,是这座城市的根与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深圳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牢记使命,高举改革大旗,强化责任担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和“四个自信”践行者,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深圳特区报记者 石义胜 甘霖 綦伟)

编辑: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