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到底动了谁的蛋糕?各方如何应对冲击?

2017-02-20 来源:深圳晚报

共享单车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自行车店租车店老板、电单车拉客师傅和网约车司机如何应对冲击

编者按

就像当年网约车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出租车市场一样,如今炙手可热的共享单车也正在冲击与其类似的传统竞争对手。

深圳晚报推出共享单车系列专题报道,来观察共享单车对全产业链、投资运维、城市出行、社会管理、竞争替代,以及社会生态环境的冲击和影响,全面记录这一变化的历史过程。

2016年创业界最火的话题便是共享单车。

从一夜之间遍布大街小巷,到春节前,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获邀赴中南海,参加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座谈会,建言“要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促进分享经济等新业态发展”。

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创业大会、高端经济论坛、地方“两会”,甚至是油盐酱醋的日常生活中绕不开的社会共性话题。

自2016年下半年在中国横空出世,这种致力于解决最后一至三公里的出行方式,就以其时尚、便捷、廉价等优点迅速俘获了一大批用户。共享单车因此受到媒体追捧和政府支持,并在资本的催化之下,以燎原之势在全国一、二线城市攻城略地,遍地开花。

新物种的诞生,必然反映出社会生态环境巨变和旧事物的衰落甚至消亡。就像当年网约车的出现冲击了传统出租车市场一样,如今炙手可热的共享单车也正在冲击与其类似的传统竞争对手。

作为深圳晚报共享单车系列专题首期报道,本文从单车店老板、租车店老板、电动车拉客师傅、网约车司机等城市出行替代者和竞争者的角度,来观察他们在共享单车这个共同的强大对手面前,各自如何“应战”。

单车店老板

销量明显下降,几天都卖不出一辆车

2月14日,情人节。55岁的刘桂在自家单车店铺前守了一天,许多情侣悄然结对走过,飘过的香水胭脂味一阵阵,混杂着他身上的机油味,让他有些不适。

刘桂回头看看店铺里的一扇小门,门后是他和老婆吃住的地方。这个店铺租金一个月将近5000元,为了省钱,他们没有另租住所,而是改装了一下,蜗居于此。最近生意不好做,刘桂已经亏了几个月,他眼巴巴地看着人们来来往往,期望有顾客上门,哪怕租个车、修个车也好。然而一天下来,没有一单生意。

刘桂的店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福强路5167号,集卖车、租车、修车于一体。在这条街上,像这样的店铺,有13间,其中要关闭转让的,超过了一半。

要是几年前来到这条街,单车店远不止13间。那时,单车生意正处于黄金时代,许多人特地从其他地方赶过来,从街头走到街尾,反复比较单车性价,以期最终买到满意的单车。生意好的时候,除去铺租和生活费,刘桂一个月能净赚5000多元。

但几年过去,过多的店铺导致竞争激烈,单车价格被压低,有些店铺逐渐被打败而关闭,刘桂记得,旁边挨着的两间店原本也卖单车,现在已经变成小超市和美容店。

不过,同行之间的小打小闹始终无伤大雅,真正压倒这些单车店老板的,是这半年来突然风行的共享单车。

自从去年年底,共享单车开始在深圳投放,刘桂明显感觉到销售量下降了许多,经常连续几天卖不出一辆车。为了赚钱,他不得不降价出售,还免费送一堆配件,“要是共享单车没出来,我绝不可能免费送这么多配件,这些配件以前能卖将近100元”,刘桂愤愤不平的语气中透露出些许无奈。

但这样的法子也只能保本,一个月算下来,赚的钱还不够付铺租,他只得拿出以前的积蓄补这个缺口。几十年没出去工作过的老婆也急了,撸撸袖子,找了一份洗碗的工作,每个月2600元。

许多单车店都遭遇同样的困境,想着转让店铺或者转行,刘桂还在观望,他不确定。

“你们记者有法子把这共享单车压制住不?”刘桂毫无来由地问了这么一句,在得到记者否定的回答后,又马上解释自己是在开玩笑。空气中突然变得安静,刘桂说话的声音开始小了很多。

他曾看到同街有个人三番五次地损坏共享单车,也想过举报,但为了不惹麻烦,最后还是选择沉默。

共享单车出现之后,还有的单车店老板收黑车出售,一台黑车赚的钱相当于卖几台正规单车。但刘桂从不做这种事,他操着浓浓的湖北口音,穿着整洁的条纹衫,一脸笑容地站在店前,头顶挂着“诚信单车”几个大字。

刘桂的湖北老家谋生艰难,一年忙下来,到大年三十那晚,口袋里攒不满1万元,他来深圳,是为了赚更多钱,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

8年过去了,他还在年复一日地坚守着小店,早上6点开门,凌晨1点才关门。

刘桂看着辛苦经营8年的店铺,有些不舍,轻声叹道:“如果一个月能赚2000元,老婆就不用出去工作,我也很满足了。”

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