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头赤湾获评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之一

2017-02-26 来源:深圳南山网

 
 

深圳新闻网南山讯(记者 王志明 姚家玥)海上丝路,古今传承。2月26日晚,在深圳南山文体中心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激情绽放。由南方日报社、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海丝铸梦》“2017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评选颁奖晚会”在南山举行。

深圳南头•赤湾丝路历史文化古迹、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锦纶会馆、粤海关博物馆等)、广州黄埔古港等10个获评“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的单位,构筑了广东全新的文化矩阵。一场晚会盛宴全面展现广东岭南特色的历史资源与文化内涵,为广东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注入了新的文化动力。

南山,正是这股文化动力的最大引擎。26日晚,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南方日报社社长莫高义,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广宁、广东省文联党组书记程扬等领导,南山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廖子彬,副区长练聪等南山区领导出席了活动,中央、省市60多家媒体,上百名记者齐聚南山,共同参观见证这座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千年不变的文化坐标,目睹这座城区成为粤港奥湾区跨越式发展的“领头羊”。

岭南文化盛宴南山文体中心绽放

当晚,现代动感的深圳南山文体中心大剧院,流光溢彩、座无虚席。杂技《丝路印记》、舞蹈《英歌武》、女子群舞《西关小姐》等10个精彩节目接连上演。来自广州歌舞剧院、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的演员们献上了自己的“拿手好戏”;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唐彪,广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刘春红,央视2016年“星光大道”周冠军、月冠军“蔬菜男孩”,舞乐传奇国际乐团等名家与团队一展风采,表演震撼人心,为深圳市民奉献了一场文化大餐。

记者了解,整场晚会以表彰获得“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单位为主旨,以极具广东岭南特色的舞蹈、演唱、杂技等艺术形式为载体,将颁奖表彰贯穿在晚会当中,既突出主题,又彰显了广东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精彩的节目持续不断,赢得了在场观众如潮的掌声。

据悉,“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评选活动于2016年3月启动,共收到15个地级市96家单位报名,几乎囊括广东海上丝绸之路资源的“精华”。为了更详实地了解参评单位具体情况,在96家参评单位初评筛选出30强之后,主办方派出考察组走遍了30家单位,行程上万公里。经过认真、严格的论证、筛选,活动评委会最终评定: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锦纶会馆、粤海关博物馆、广州邮政博览馆、沙面)、广州黄埔古港、深圳南头•赤湾丝路历史文化古迹、汕头樟林古港、梅州松口古镇、湛江徐闻古港、茂名滨海新区海丝遗迹、清远浈阳峡、潮州宋代笔架山窑和揭阳惠来沿海海丝遗迹为“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

“这次评选,我们既看重参评单位在过往海上丝绸之路中的作用,也看重参评单位在今后经贸、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潜力。”评委、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唐孝祥说,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展现出广东省海丝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多元内涵,也展现了海丝精神的古今传承,将进一步激活全省的海洋经济、旅游经济和文化活力。

26日,这十大地理文化坐标集中在南山展出,为深圳市民了解广东丝路历史文化提供了崭新的窗口。

南头赤湾丝路古迹延续千年成为“深港文化”之根

在活动评选阶段,为期一个月的网络投票,刷新了广东以往历次景点评选纪录。最终统计结果显示总投票数达到了5000多万,日均投票数160多万,深圳南头•赤湾丝路历史文化古迹以2083383票位列榜首。

此次评选活动,南山区的“南头•赤湾丝路历史文化古迹”能高票入围,与南山与生俱来的历史文化根脉是分不开的。“辖区内的南头古城,自东晋时设置东官郡至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是历代郡、县治所在地,被誉为‘深港历史之根’。赤湾,既是古代的海防重镇,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南山区文体局局长周保民谈起南山的历史脉络如数家珍,充满着天然的自豪感。

26日下午,来自省市区的领导以及相关嘉宾媒体记者通过走访,实地见证了南头古城、赤湾古文化遗迹以及南山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

南头古城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是目前深圳最具规模的历史文物旅游景点。其为历代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亦是深港澳地区的历史源头。古朴雄伟的南头古城,是岭南古文化的宝贵遗存,它经历并记录了深圳、南山地区的历史风云。历史的辉煌在南头古城博物馆参观团得以全面了解。

随后,参观团又来到南山半岛的尽头,走访查看位于赤湾的天后宫、左炮台、宋少帝陵等文物古迹。赤湾,与香港屯门隔海相望,其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是珠江流向南海的门楣,有“粤海门户”之誉,这里是深圳市文物保护最为密集区域。其中,宋少帝陵于1982年被发现,是广东地区目前唯一一处皇帝陵墓。

在参观过程中,南山区文化部门的人员详细介绍了南头古城、赤湾丝路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开发。记者了解,对于赤湾片区的文化古迹,南山正强化市、区联动保护,通过调动深圳全市的文物管理、海洋研究等专家学者资源,不断挖掘赤湾历史文化,为广东的海洋历史文化增添新内容。其中赤湾‘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建设,将通过史料、文物、影像等多种方式再现赤湾乃至深圳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成为全国一带一路的文化新地标。

而南头古城也纳入了深圳市保护与开发的范畴,规划部门提出 “就地保护、活化整治”的方针,对改造潜力小的部分进行保护性修复,再现传统历史风貌;改造潜力大的部分则进行保护性开发,调整古城功能业态结构和发展模式,多元化发展以提升古城活力,目前保护改造正在进行当中。

借助这次文化地理坐标的当选,南山将发挥特区优势,加强国际的交流合作,共建中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成为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通过举办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妈祖文化节,促进深圳乃至广东与丝路国家之间的联系。未来赤湾天后宫的庙会也将恢复,促进港澳深化合作与交流。

 

南山担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引领

26日下午,参观团经望海路、沙河西路、海德三路等共同参观了南山城市建设的新面貌。在中国航天大厦楼顶,讲解人员详细介绍了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以及后海金融中心的建设布局。

极目远望,香港屯门的城市建筑尽在眼前、深圳湾连通珠江入海口向海洋深处延伸。由此可以实地感受南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入海口,是珠三角城市群皇冠上的明珠。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为南山在全球坐标系下赢得主动,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每一轮国家战略的推进,南山都合上了节拍、找准了坐标、抢到了机遇,成为服务国家战略、实现自身发展的“样本”。

记者了解,今年南山将加快土地出让及项目建设进度,六大重点片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亿元以上。推进中信金融中心、地铁红树湾等项目提速,建设深圳湾国际总部集聚区。促进万科云城、大疆一期、特建发一街坊等项目建设,打造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携手深投控统筹高新北更新改造,打造新一代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行后海片区总运营商模式,构建高品质商务环境,率先把后海片区打造成中央活力区。

今年南山还将面向全球大招商,吸引更多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和民营领军企业来南山设立总部,壮大总部经济的规模和版图。支持腾讯、中兴、中集等本土企业做大做强,进军世界500强。推动中国电子、恒大等18家总部企业落地。促进联想国际、招商银行、天音通信、海能达等项目建设,实现总部项目遍地开花,打造一条贯通深圳湾、后海、蛇口、前海的环南头半岛总部经济带。

“我们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黄金窗口期,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跳出南山来思考南山、规划南山、发展南山。”南山区长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南山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发展,以更加积极的作为配置全球资源,向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成为广东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

纵观时代发展脉络,都留有南山显著的印记,可以说南山就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千年不变的坐标”。展望未来,南山区将继续实践和服务国家战略,争当成为深圳乃至广东跨越发展的闪亮“名片”。

 

链接:

“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名单

深圳南头•赤湾丝路历史文化古迹:

赤湾早在 2000 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就占据了重要位置。在唐代和宋代设有军队建制,明朝设有抗倭报警作用的赤湾烟墩,还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驿站。康熙年间,为防范外敌入侵,新安县军民陆续奉旨建设赤湾左、右炮台等二十一座,所设炮台均属设于南头新安营管辖。1982 年,宋少帝陵在赤湾被发现,这也是广东地区目前被发现的唯一一处皇帝的陵寝。

南山天后庙、宋少帝陵、赤湾烟墩都是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赤湾天后宫创建远溯宋代,明永乐初年,郑和下西洋开创海上“丝绸之路”,赤湾天后宫为其重要一站,以天后宫为中心的“赤湾胜概”是明清时期“新安八景”中的第一景。南山拟以此为特色,打造赤湾海上丝绸之路文博圈。

目前,南山正全力建设滨海中心城区,蛇口设立为自贸片区,正建设大型邮轮母港,赤湾海上丝绸之路文博圈的建设不仅是一条独具文化特色的旅游休闲带,也是一本了解深圳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教科书,还是从古海上丝绸之路迈向新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新起点。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锦纶会馆、粤海关博物馆、广州邮政博览馆、沙面):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在“一口通商”时期,“十三行”的发展达到了巅峰,成为“天子南库”,与亚洲、欧美主要国家都有直接的贸易关系。

广州黄埔古港:

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清朝,在广州作为唯一对外贸易口岸的80多年里,黄埔古港迅速发展,这里有黄埔税馆、夷务所、买办馆等,外国商船必须在这里报关后由中国的领航员带商船入港,办理卸转货物缴税等手续,货物才能进入十三行交易。80年间,停泊在黄埔古港的外国商船共计5000多艘。

汕头樟林古港:

曾经是不少先侨乘坐红头船漂洋过海的起航地。据史料记载,樟林港在清康熙二十三年后逐渐兴盛。乾嘉年间发展成潮州最大的贸易港口,被誉为粤东通洋总汇之地、河海交汇之墟。樟林港的商贸活动和移民直接促成了樟林与外地,特别是东南亚一带的文化交流。现在,樟林古港每年都吸引数以万计的潮籍侨胞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观光考察。

梅州松口古镇:

松口古镇地处粤闽赣三省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方便,曾是广东内河港第二大港口。明清及民国时期,客家民系从粤闽赣周边客家大本营向世界各地迁徙过程中,由于松口是从水路经汕头出南洋的必经之道,成为客家人南渡越洋出海的始发地和中转站,成为中国客家人移民海外开拓的“印度洋第一站”。

湛江徐闻古港:

徐闻港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官方史书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以徐闻港为始发港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是中西海上交通史上记载最早、最详细、最完整,也是最长的由汉朝官方经营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它首次记载船队所携带的主要交易物为丝织品(杂缯),正式翻开了中西方国与国之间海上交流史的第一页。

茂名滨海新区海丝遗迹:

1500年前冼夫人从现茂名滨海新区乘船去海南岛。茂名自古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孙中山当年在《建国方略》规划可容巨船的地方,就是在茂名博贺,这里是我国距离南海油气田和马六甲水道最近的港口之一。早在南朝时期,博贺就开辟了海上航行,与广州和海外来往通商。1518年广州“市舶司”迁至电白区博贺港。

清远浈阳峡:

北江不但有交汇中原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的意义,还具有对接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以及沟通内陆文化与海外文化的意义,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强大通道。而位于北江中游的浈阳峡文化带,则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悠久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枢纽和关键的节点。

潮州宋代笔架山窑:

位于潮州城东,三峰并峙,状如笔架,因此得名笔架山。《三阳志》记载:“郡以东,其地曰白窑瓷。”北宋时期,这里代表着岭南最高的陶瓷工艺水平。一批批潮州陶瓷从这里烧制成品,被送上货船,漂洋过海,远销国外,这一盛景可在笔架山8号古窑出土的数百件瓷器和窑具略窥一斑。

揭阳惠来沿海海丝遗迹:

惠来沿海历史文化渊源深厚,现存古代“海丝”遗迹众多,有保存完好的靖海古城、神泉港、广利王庙、靖海海关、石碑山灯塔等见证“海丝”历史的文物古迹。据清雍正九年《惠来县志》记载,“靖海为东南屏藩,神泉为南海门户”。相传,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船只途经此地,曾在神泉港建仓库储备物资。

 

 

编辑:姚家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