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就未来——深圳落实“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要求综述

2017-03-03 来源:深圳特区报

质量成就未来

——深圳落实“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要求综述

经济新常态下,质量,成为中国当前发展中最响亮的音符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握大势、高瞻远瞩,就质量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指出要“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强调要加快“三个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后离京考察第一站就选择了深圳,向世界表达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从“四个全面”高度对经济特区新时期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赋予了新的崇高使命。

2017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深圳干部群众更不会忘记,2014年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特区新时期发展提出新要求。

牢记嘱托和特区使命担当,深圳经济特区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率先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以更广泛、更先进、更严格的质量和标准控制,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迈向质量时代,为加快“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做出探索。

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的要求,深圳经济特区这样抓落实——

结构优化,质量型发展领先优势更加凸显

这几天华为的曝光率又很高。

在有着“通信奥运会”之称的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最新款的P10手机正式对外发布,P10 Plus更是成为率先支持4.5G网络的智能手机。

这家全球领先、快速成长的高科技企业,成为它所在城市——深圳快速发展的一个标杆。

“居然可以这么快!”惊叹于华为手机不断挑战苹果、三星统治地位的同时,很多人对深圳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取得的发展成绩,发出感慨。

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GDP增速达9.0%。

这一增速,高于全国及全省,居广东全省各地市第一;这一增速的背后,是超过1.9万亿元的经济总量,按照一般经济学规律,经济规模越大,增长难度随之增加。

同时,在全面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的基础上,2016年深圳辖区公共财政收入达到790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36亿元,增长15%,四年翻了一番多。

“以质量优势对冲成本劣势,以质量先行赢得发展主动。”在2017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句话被放在突出的位置。

这成为解读深圳发展“密码”的一把钥匙。

作为全国首个质量强市示范市,近年来,深圳主动创新发展理念、遵循发展规律、破解发展难题,旗帜鲜明地提出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努力为特区长远可持续发展和我国建设质量强国探索新路。

“速度终有上限,质量永无止境!”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多次谈到,质量与速度并不完全对立。

的确如此,质量第一、以质取胜,正是质量,支撑了深圳的中高速增长,形成了质量型发展领先优势。

目前,通过主动谋划、坚持不懈推进转型升级,深圳产业结构凸显“三个为主”的特点:

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提高至53%左右;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比重超过70%;三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占GDP比重60.5%,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高至70%以上。

高端产业项目在深圳加快落地。华星光电第11代液晶面板、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开沃新能源汽车、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在过去一年开工,总投资超过千亿元。

同时,引人关注的是,总部经济效益在深圳正不断增强。本土世界500强企业已经增至5家,营业收入超500亿元企业达22家,其中超千亿元企业11家。

“深圳随时可能再冒出来一个华为,不知道还有多少的大疆、柔宇正在孵化和成长。”越来越关注和期待的目光,投向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鹏城深圳。

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提升服装、钟表、眼镜等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大力培育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四路纵队”构建而成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推动形成深圳未来可持续的产业供给能力。

这一梯次型的现代产业体系,让人们对这座年轻城市的永续发展,充满信心!

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