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治理后的深圳湾水环境持续改善,图为面貌一新的大沙河入海口。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深圳治水提质快马加鞭
已启动461个治水提质项目 15条主要河流10条水质改善
深圳新闻网讯 今年春节期间,在深圳人的朋友圈里,深圳湾火了一把。大年初六,网友“桃小夭”拍摄的中华白海豚现身蛇口附近海域的照片在朋友圈里热传;冬日暖阳里的深圳湾游人如织、海鸟翱翔,也获大家的频频点赞。
海豚和海鸟的回归,显示着深圳湾水环境的持续改善。自深圳全面启动治水提质攻坚战以来,包括深圳湾、茅洲河流域在内的各整治项目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全市共启动461个治水提质项目,2016年全年完成治水投资111.04亿元,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治理全部启动,18条(段)初步实现不黑不臭,15条主要河流中有10条水质改善。
深圳湾茅洲河整治进展喜人
因为污水处理厂和地下管网建设滞后,长期以来部分污水只能直排深圳湾,“黑臭”一度是深圳湾的标签。水务部门过去一年内在深圳湾流域实施源头减污、管理控污和末端治污,打造深圳治水提质“示范区”。
深圳湾最后一个排污口——海斯比排水渠已经按计划实现了污水截排。深圳市治水提质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龚利民介绍,海斯比排水渠上游错接乱排,因标高和望海路区域交通繁忙等原因,是深圳湾16个排污口中治理难度最大的一个。有关部门克服困难,通过实施应急工程,使海斯比排水渠在2017年春节前实现了截污,当前有关单位正在实施永久工程,并与应急工程做好衔接。
此外,我市还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深圳河湾流域内28个管网改造项目,理顺60公里排水管网,完成了290个排水小区改造;结合40万吨/日的福田污水处理厂投产运行,优化了福田区66平方公里区域污水出路;完善污水管网、加强排水执法,减少直排污水19万吨/日……
一系列有效举措确保了水环境提升,也吸引了珍稀的黑脸琵鹭成群回归栖息深圳湾。
在另外一处备受市民关注的茅洲河片区,延续去年年底“百日大会战”的战绩,茅洲河治理春节期间全线无休,开年以来300多个作业面快马加鞭,正利用到4月15日入汛前的水利施工黄金期大干快上。
记者从项目总包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茅洲河中下游综合整治共开工38个子项工程;茅洲河光明新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多条道路改造、河道清淤也已开工,管网工程、河道工程10多个工作面全部启动,这也意味着中国电建茅洲河全流域系统治理已经全面铺开。
兑现“一年初见成效”庄严承诺
记者从深圳市水务局了解到,2015年,我市出台了深圳“水40条”和治水提质五年攻坚计划,制定“治水十策”,实施“十大行动”,明确了“一三五八”治水目标体系。2016年,治水提质在全市范围全面铺开,全市共启动461个治水提质项目,其中完工106个,开工181个;全年完成治水投资111.04亿元,是2015年28.02亿的3.96倍,完成投资额相当于“十二五”期间水环境治理投入的63%。
我市充分利用市区治水提质指挥部、深莞茅洲河全流域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河长制”等平台和抓手,高位推动水环境治理工作,实现了“一年初见成效”的庄严承诺。同时,我市推行“地方大企业”治水模式,以EPC模式解决分割治水弊端;组建治水提质技术联盟,强化治水科技支撑;将九成以上项目建设下放各区,配套出台了23项优化服务举措;对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内涝点治理进行挂牌督办和社会公示;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人士参与治水。
经过一年多努力,我市2016年新建污水管网1033.8公里,是2015年的3倍,每天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万吨,消除排污口479个,建成污泥减量处理设施4座;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治理全部启动,18条(段)初步实现不黑不臭;开工河道整治57条,完成整治83公里;15条主要河流中有10条水质改善,五大河流中深圳河、茅洲河、观澜河、坪山河全河段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与2015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8.4%、24.2%、1.4%、12.1%;在全市汛期降雨量较近五年同期平均偏多近六成情况下,有效应对了49场强降雨和“妮妲”“海马”等超强台风侵袭,全市无重大灾情和人员伤亡。
2017年是深圳城市质量提升年,也是治水提质承前启后的关键年,完成黑臭水体治理国家考核任务的决胜年。截至今年2月底,年度安排的497个项目中,完工8个,在建157个,其它项目也正加快推进,力争早日实现治水提质的全年目标。(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