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海之心”——台湾优人神鼓专场音乐会将于3月25日、26日在深圳大剧院连演两晚。
台湾优人神鼓代表着华人地区打击乐艺术的最高水准。
优人神鼓持续受邀至全球许多重要的国际艺术节演出。(资料图片)
深圳新闻网讯 在2017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的“中国旋律”演出板块上,“听海之心”——台湾优人神鼓专场音乐会将于3月25日、26日在深圳大剧院连演两晚,带领观众在激越的鼓声中灵魂起舞。
坚守“道艺合一”
作为唯一获邀出席参演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和英国艺穗节开幕式的打击乐表演团队,优人神鼓代表着中国台湾地区,乃至整个华人地区打击乐艺术的最高水准。优人神鼓具有原生态特征,反映了台湾在地原住民音乐家,艺术上古朴的一面以及甚为独特的风土人情。
“优人神鼓”这个名字取得颇为讲究。“优”在中国传统戏曲的意思是“表演者”,“优人”即是表演的人;“神”是人在高度专注下,所进入的一种宁静、无我状态;“优人神鼓”亦即“在自己的宁静中击鼓”。一千多年前的中国禅师们就曾表示,真正的艺术家必须要能将“道”(自己生命的修炼)与“艺”(艺术技能的学习)融于一身。“道艺合一”正是台湾优人神鼓剧团创作与生活的目标。
在热闹繁华的台北城另辟一方宁静、坐拥山林的“优”表演艺术剧团,由刘若瑀于1988年在木栅老泉里山上创立。刘若瑀传承波兰剧场大师果托夫斯基在山林中训练的方法,非常注重表演者的训练与身体能量的开发。1993年,“优”邀约黄志群担任击鼓指导,带入“以先学静坐,再教击鼓”的方式,奠定了剧团的训练及表演形式,并创作了一系列以击鼓为主轴的经典作品,开启了“优人神鼓”的时代。
“优人”在山上打太极、练武术与击鼓,比一般表演艺术工作者流了更多的汗水,却多了耐力、体力与纯净的心灵。像一个修行者般地静坐,透过静坐的自我观照,在拥挤纷乱的世界中维持内心的宁静。他们相信这份宁静可以通过舞台上的表演与现场的观众,共同凝聚一个“活在当下”的片刻。创团迄今,优人神鼓一直致力呈现最精致的艺术品质,坚持走出一条结合“道——追寻生命根本的意义”与“艺——生活美学的实践”的表演之路。
优人神鼓的多个作品都受到观众的喜爱,并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1998年,剧团代表作《听海之心》被法国《世界日报》评为法国亚维侬艺术节最佳节目,并在2000年获得法国里昂舞蹈艺术节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2002年度作品《金刚心》荣获第一届台新艺术奖表演艺术类首奖,评审赞誉该作“透过简洁朴素的舞台,传达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境界,是一个视觉、听觉与表演的独特融合,并富有整体性的表演艺术杰作。”优人神鼓迄今持续受邀至全球许多重要的国际艺术节演出,是台湾最杰出的表演艺术团队之一。
掀起前卫小剧场风潮
优人神鼓创办人暨艺术总监刘若瑀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为台湾知名戏剧团体兰陵剧坊主要演员,1984年取得美国纽约大学剧场艺术硕士学位,隔年获波兰剧场大师果托夫斯基遴选、接受为期一年的专业训练,开启了她生命本质的探寻之旅。之后,她决定从东方人的精神出发,探讨内在心灵世界。此后,带起前卫小剧场风潮,在剧场界深具影响力。
刘若瑀1988年创立“优”表演艺术剧团,1993年与黄志群合创“优人神鼓”,将击鼓、静坐与武术融入创作中,开创剧团新的风貌。曾率团两度远赴印度,以行者的脚步带领“优人”走上“道艺合一”之路。2007年与台北景文高中合作创设“优人”表演艺术班,突破现有教学体制,让学生得以接受音乐、肢体、剧场、静心等跨领域多元整合开发课程。
表演与打坐的境界一致
优人神鼓击鼓训练系统创始人黄志群,在剧团中担任音乐作曲、动作编作与首席演员。他1965年出生于马来西亚,6岁开始学习击鼓,10岁正式拜师学习中国武术。曾加入台北民族舞团及云门舞集,随团巡演于欧洲、美国和非洲等许多国家。1993年受刘若瑀之邀,担任优人神鼓击鼓指导,改变了剧团的体质,奠定了“优人”以击鼓与武术的表演形式基底。
黄志群认为,表演和打坐时的境界一致,都是“活在当下”,“表演不是向外投射的力量,而是内在自我的探寻。”他擅用从生活中细微观察所得的声响,将之融合并呈现在舞台上,展现多元的音乐形式与饱满能量,主要作品包括1997年《听海之心》,2002年《金刚心》,2003年《蒲公英之剑》,2005年《禅武不二》,2006年《与你共舞》,2007年《入夜山岚》,2008年《空林山风》,2009年《曼达拉》《喂,向前走》,2010年《天人合一》,2011年《花蕊渡河》《时间之外》等。(深圳商报记者祁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