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深圳市食药局,通过互联网征集民意,二话不说,就去网民最希望查的餐厅执法,现场查纠,全程直播,短短几周,就让这个名为“星期三查餐厅”的执法行动声名鹊起。
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都知道自己有多关心,但保障食品安全的工作有多复杂,就不一定清楚了。从生产、加工、储藏、流通、销售到深加工,直至最后摆上餐桌,繁复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有意无意的闪失,都是对健康的大威胁。而对成本的计较,对利润的追求,使整个流程中的有些参与者铤而走险,不顾消费者生命安全的可能,这也让食品安全工作常常掉进“摊子大”“战线长”的窘境。
如何破题?透明两个字便是抓住了食安工作的牛鼻子,打造透明食安,让食品生产加工的每一个环节沐浴阳光,用执法者、媒体、公众的监督打消违规者的非分之想。星期三查餐厅,就是在透明食安的思路下,落实明厨亮灶工程的有益尝试。
星期三查餐厅,查哪家餐厅,网民说了算,以深圳新闻网的投票数确定执法对象,大家存在感满满;怎么查餐厅,网民看得见,查的过程全程直播,不打码不中断,该警告警告,该处罚处罚,对问题餐厅不留情面,大快人心;怎样的餐厅是好餐厅,网民学得到,查餐厅也是科普讲堂,冷盘怎么摆,洗手怎样洗,生熟食如何分开,全部一五一十说得清清楚楚,既看到查处的决心,也见证执法的科学性,一场直播看下来,既过瘾又长知识;查的过程公不公平?人大代表、网友代表、新闻媒体现场观察体验,既监督餐厅,也监督执法过程;效果怎么样,不少餐厅在关心下一家查谁,越来越多网民在投票希望查谁,更难能可贵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餐厅在悄悄的自查自纠了。对这样的行动,你不点赞?
查的餐厅多不多?一周查一次,一次查两三家,一年查四十次,对于深圳数万家餐厅只能算“九牛一毛”。但查餐厅不只是查餐厅,最终要做到餐厅查。查餐厅,就是要通过网民票选,全程直播,现场查处,媒体宣传,带来声势,造成影响,对那些不规范经营的商家形成威慑,为诚信经营的餐厅带去口碑,放大其正面形象。看上去一年或许只查百十家餐厅,但带来的示范效应却意义深远。查得多了,餐厅就会反躬自省,从查餐厅变成餐厅查,对照标准自我检视纠正提高,形成习惯后,“舌尖上的安全”也就指日可待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执法者与违法者的猫鼠游戏停不下来,星期三查餐厅,不是传统的猫抓老鼠,它指向的,是从查处到自查的升华。透明食安,明厨亮灶,星期三查餐厅,体现了执法态度的一脉相承,那就是透明、公开。让更多的执法在阳光下进行,也就照亮了原本在阴影里的勾当。这样的行动,可以作为很多执法部门的样板。希望星期三查餐厅能坚持查下去,也希望深圳出现更多“查餐厅”。(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