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刊文:创新不停步 深圳再加速

2017-05-03 来源:人民日报

超前布局,牢牢掌握主动权

2009年12月,海归博士刘若鹏和他的四个小伙伴,带着“5个脑袋加上20万元”,在深圳成立光启公司。

短短7年多,光启已在超材料、空间开发等领域获得3000多项专利,并设立了14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平台,产品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

就在人们为光启惊叹时,另一位海归博士刘自鸿则用一片“薄膜”,让世界再次惊叹于深圳的创新实力。

“我们拥有全球最薄的0.01毫米彩色柔性显示屏核心技术。”柔宇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刘自鸿说,柔性显示有着3000亿美元的市场和近万亿美元的上下游产业链。目前,柔宇已经在全球范围申请或储备了300余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涵盖了材料、工艺、电器、软件等各个方面。

创业三年,柔宇科技就迈入全球独角兽公司俱乐部。目前,该公司估值已突破30亿美元。

光启和柔宇的迅速崛起,折射出深圳在产业布局上的超前视野。

2009年以来,深圳先后出台实施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及配套政策,并加快培育未来产业,落实生命健康、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五大未来产业规划和政策,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市用电全部来自太阳能和风力,交通出行,地面有新能源汽车,头顶是快速穿梭的“云轨”列车……这是比亚迪在位于深圳东部的坪山基地里,为我们构想的“绿色未来”。

1995年,比亚迪从加工二次充电电池起家,业务逐渐扩展到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领域。如今,该公司手握太阳能、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四大“绿色梦想”,新能源汽车已占全球市场份额13%,并拥有北美储能市场的半壁江山。

和相对年轻的光启、柔宇不同,比亚迪的发展是深圳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国内外环境变化,从“三来一补”到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最佳注解。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1354家增加到5524家。过去5年内,该市淘汰转型低端落后企业1.9万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接连突破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大关。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深圳每一步都踩在了点上。”深圳市政协常委乐正表示,深圳就是在不断直面问题、超越自己的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结构转型,从而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