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文化梦想扬帆远航——写在第十三届文博会开幕之际

2017-05-11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

助推文化梦想扬帆远航

——写在第十三届文博会开幕之际

深圳新闻网讯 今天的深圳,群贤毕至,思想激荡,创意飞扬,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将在鹏城启幕,再度奉现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在过去12届的文博会历程中,中国文化产业成果被集中整合、包装与展示,一批批的国际商家,牵系着长长的产业链条,把中国文化产品引入到广阔的海外市场,让世界认识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文明。文博会十多年来的蓬勃发展,见证着中华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的历程,展现出强烈的文化自信。

今天的文博会,已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风向标,以蓬勃的交易与出口功能,对文化品牌的着力锻造,凝聚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助推着一个个文化梦想的起航。

文博会,既是文化创新的平台,更是文化圆梦的舞台,力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博会成为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引擎

文博会越办越红火,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缩影。经过13届的培育和成长,文博会已成为推进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引擎。

倾听一个个参展代表团的心声,可以了解到文博会强大的引擎功能——

几年前,河南开封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第一次来深圳参加文博会,没想到一举解决5800万元“万岁山主题公园项目”启动资金问题,使这一历史遗迹重展风采。他们感慨,我们正是从文博会上认识到,中原历史文化的优势资源如何得以变成“真金白银”。

“文博会让千年端砚重焕生机,也为端砚文化村带来商机。”肇庆市德业基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冠鹏感叹道。第五届文博会期间,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肇庆白石村重放异彩,深圳市德业基投资集团看到商机,投资4.5亿,将白石村打造成为集文化交易、艺术交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端砚文化村”。

众多省市与文化企业就这样成为文博会“铁杆粉丝”,他们在文博会上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旺盛活力和魅力,在获得“真金白银”同时也增强了文化自信。

文化对接资本,交易创造价值。纵观前十二届文博会的交易额,呈现的是一条昂扬上升的曲线。

然而,单纯的数字递增,已不再是文博会的追求。文化内涵和档次质量的提升,产业引导和国际水准的展现,才是其不断努力的方向。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文化交易平台,文博会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升发展质量,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走进位于罗湖笋岗片区的满京华艺展中心,缤纷的花海、造型各异的花艺作品深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连续11年参展的艺展中心依托文博会平台,从40平方米的小门店成功转型升级为国际装饰艺术文化消费中心。

10多年前,深圳的笋岗片区只是一片简陋的仓库区,产业低端且效益不高,直到几年前,由艺展中心、笋岗工艺城、明珠艺成组成的深圳工艺美术集聚区成为文博会分会场后,这里的产业优势得到几何级放大,聚集效应充分凸显。

不仅是笋岗,深圳华侨城创意产业园、南海意库、宝安F518时尚创意园都是依托旧厂房,成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现产业转型的生动案例。

“化蛹成蝶”的故事不胜枚举。历届文博会播下的“种子”在深圳生根发芽,让深圳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呈现一派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的景象。


文博会成为培育“文化 ”力量的沃土

多年来,文博会高擎“文化 ”的旗帜,通过促进文化与科技、互联网、金融、旅游、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一大批文化新业态,汇集精妙的创意,聚合强大的产业力量。

走近一个个具有“文化 ”内涵的产品和项目,可以感受中国文化新业态的脉搏——

搭上科技快车,文化焕发新光彩。第八届文博会,山西展团的视觉工业幻影数字博物馆通过数码科技,让国宝级文物在电子屏幕上“活”起来。轻点鼠标,琉璃香炉等国宝级文物就在上方屏幕360度旋转,纹路清晰可见,色彩自然逼真,每一件文物可以四面成像,宛若拿在掌心,任你欣赏把玩。

借助互联网平台,文化开拓新疆界。线上,“施肥浇水”玩游戏,线下,高山蔬菜送到家,与文化牵手,借助网络游戏平台,大别山生态休闲农业走进大都市。通过第十一、十二届文博会平台,安徽小伙汪良富开发的“开心家园”游戏打响了品牌,现在日均在线人数400万人,日均寄出的快递2000多单,大别山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发展旅游项目,文化形成新品牌。第十一届文博会,贵州展团在“多彩贵州”品牌的统领下,实现了文化创意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文博会上成功招商引资,进一步挖掘“多彩贵州”的文化价值,打响“多彩贵州”的文化品牌。

事实上,“文化 ”不仅是文博会的重要抓手,也深圳发展文化产业的原创性探索,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作为全国较早发展文化产业的城市,深圳早在2003年就将文化产业列为与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并立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依托市场、产业和科技优势,深圳在全国率先探索出“文化 ”的发展模式。

在深圳,通过融合实现文化产业的业态创新和模式创新已经成为文化企业的共同追求。通过“文化科技”,华强文化科技集团的系列动画《熊出没》出口到50多个国家;通过“文化 旅游”,华侨城主题公园群布局全球;通过“文化金融”,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成为了全国两个国家级文化产权交易所之一,服务于中国文化产业企业的融资及上市……

今年文博会,68个分会场将以不同的方式全面展示“文化 ”新业态的成果和魅力。雅昌文化集团结合“艺术科技”战略,推出“点亮科技之光,传承中华文明”系列活动;盐田国际创意港以“互联网 ”为核心元素,全面呈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坪山家居文化创意园以家居文化科技创新为核心,举办全球家居创意设计产业峰会等活动。

多年来,深圳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高科技城市、金融中心城市和滨海旅游城市特色,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培育“文化 ”新型业态,打造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质量,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新探索。


文博会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主渠道

文博会之美,不只在于川流不息的人潮物流、奇思妙想的创意设计、“涨”声不断的成交数量,更重要的是中华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所展现出的文化自信。

一个个充满动感的词语,可以形象展示文博会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力度和广度——

中华民族的传统舞蹈从这里“舞”出国门:来自贵州省的民俗歌舞《多彩贵州风》在文博会演艺馆一炮走红,获得了多个订单,之后不仅一举创下全年国内外商业巡演300场的纪录,收入上千万元,还走向海外在俄罗斯等国展示风采。

中国主题公园从这里“玩”到世界:第四届文博会上,华强文化科技集团与伊朗山曼·高斯达公司签约,在伊朗共同建设“方特卡通动漫园”项目,涉及投资达8000万欧元,之后又出口到南非、乌克兰等国,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出口国。

中国传统卡通形象从这里“跳”向全球:第六届文博会上,珠海天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悟空”卡通形象与“巴布熊猫”联合,与香港艺丰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面向全球市场发展,签约金额达到5000万元,全球市场份额将达到750万美元。

文博会期间,中国文化产品和国际市场“联姻”的故事不胜枚举。文博会既推开观察全球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窗,也打开展示传播中华文化精华的门,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金桥,让中国形象闪亮世界,让世界读懂中国,用文化精品拓展国家影响力。

海外采购商缘何多年青睐文博会?除了文博会日益强大的影响力,文博会主办方在海外招商和推介方面的努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博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采用国际化运作方式,用国际化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拓展海外招商。

数据显示,文博会“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在第二届文博会,海外采购商还只有3000人,第六届已高达0.85万人,第九届达到1.6万人,到了第十二届则高达 1.95万名,达到历史之最。首届文博会,国外的参展商来自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大多数还在观望。至第十二届,1.95万名外国客商遍布世界98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国际客商都是带着合同来的。

文博会成为文化创新的平台

深圳被誉为“创客之城”、“创客天堂”,其创新创意的实践正是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生动诠释。为呼应国家 “双创”战略,近年来文博会专设了文化创客的展区或展馆。

了解文化创客的一个个奇思妙想,既可以感知全球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可以从中感受年轻人的创业激情——

集中利用计算机运作时发热的热能为家庭绿色供暖,这项技术由一家法国高科技公司研发,将落地深圳中欧蓝清谷产业孵化器,在第十二届文博会亮相后,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深圳大学大三学生邹英智和戴鹏鹏以“智鹏”创业团队的身份,在去年文博会开始他们的创业之路。他们以几千年历史的重庆饗酒文化作为载体,将传统艺术与新兴媒体、互联网等有机融合,打造出一个“传统佳酿工艺文化创意”的个性化品牌。

第十一届文博会,年轻的工业设计师黄培明带来了一件樟木制成的台灯,由于设计简洁、质感突出、便于携带,还有放置物品的丰富功能,受到不少采购商和观众的欢迎,首次亮相就拿到了几万台的订单。

深圳这座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城市,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全力推动文博会的发展,让经济领域的奇迹在文化领域重现。

文博会还有一个独特模式:在我国会展业首创的“分会场模式”。

从首届文博会的1个分会场到如今遍布深圳各区各新区的68个分会场,不仅是数量的攀升,也是质量的飞跃,深圳文创产业的集聚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态势日渐形成。

文博会及其分会场的蓬勃发展,有力推动了深圳本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据统计,2016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态势,实现增加值1949.7亿元,增长11%,占GDP比重达10%。

文博会,见证着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更成为中国文化的展示窗口,贸易扬帆,文化远航,带着激情与梦想……(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洲璐)

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