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补短板,深圳创新局
——深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综述(下篇)

2017-05-11 来源:深圳商报

原标题:

发力补短板,深圳创新局

——深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综述(下篇)

深圳新闻网讯 昨天的《深圳商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深圳创新布局全球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批7家海外创新中心5月9日正式授牌,扎根美国硅谷、英国伦敦、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国际公认的创新资源高地。

稍早前的《深圳商报》还有另外一条消息,深圳市十大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8家条件成熟的建设单位5月5日正式授牌。这些专注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的基础性平台,将形成制造业服务链,为深圳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接二连三的突破,是深圳抓紧落实科技创新“十大行动计划”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更是深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的最新行动。

问题导向,补短板为未来蓄力

4月20日上午,深圳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大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伟中在讲话中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发挥优势、弥补不足”16字要求,是指导深圳工作的重要方法论,深圳需要在总结经验中汲取智慧、在明确方向上坚定信心、在发挥优势上做足文章、在弥补不足上持续用力。

“总结经验、明确方向”,是从过去向未来的审视,明确“怎么干”的问题;“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是从优势和劣势角度明确工作的着力点,解决“干什么”的问题。深圳市委、市政府的目标很清晰: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不断攻坚突破。

深圳有着“创新中心”的美誉,这是外界对深圳实力的认可,但深圳自身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的警醒。王伟中书记坦言,深圳创新发展基础还不够牢固,国家布局的行业性大院大所和重大创新平台,尤其是原创性基础研究平台缺乏,创新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还不足。这个不足,将会对产业掌握核心技术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直接影响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城市的进程。

去年的全国科技大会,华为掌门人任正非在大会发言中语出惊人,称华为已经到了“无人区”。“无人区”的含义,是指成为技术领跑者后,迫切需要基础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路径指引、理论支撑。深圳眼下全力打造的十大诺贝尔奖得主实验室,正是用创新的办法加快原创性基础研究平台的建设。比如落户南科大的格兰布斯研究院,主攻方向是新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比如落户港中大(深圳)的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目标是组建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生物学研究中心。这些顶尖科学家的到来,不仅能为深圳提供更多的原始创新支撑,由此产生的品牌效应还将吸引更多的尖端人才在深圳聚集。

就在几天前,国产大飞机完成首飞,彰显上海科研机构“国家队”的雄厚实力。对比底蕴深厚的兄弟城市,深圳清醒地看到了补短板的方向。深圳今年提出要谋划推动更多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落户深圳,力争再布局几个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深圳才能更好地完成为全国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提供支撑的重任。

 

相关新闻

争当尖兵 深圳再加速

——深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综述(上篇)

 

延伸阅读

海外创新助力深圳发展 首批7个海外创新中心获授牌

深圳打造十大生产性服务业公共平台


 

高位过坎,在质量上下功夫

习总书记要求广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理解“两个走在前列”,深圳有着特区视角的独特思考。王伟中书记反复强调,深圳在“走在前列”上应有特别之为,特别是作为尖兵,不仅在时间节点上要成为领跑者,更重要的是在发展质量与效益上做出引领示范。

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圳不能仅仅满足于冲线、达标,“走在前列”就是要以样板为标准自我增压。王伟中书记明确提出,深圳理应有更高追求,第一是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第二是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第三是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

用“全面小康”这把尺子来衡量,深圳清醒地看到了城市“高位过坎”的软肋,比如环境承载力,比如人口规模,比如快速城市化。就拿全面小康的指标来说,尽管深圳的人均GDP、单位能耗等等都实现了超倍数的达标,但是有一个难啃的“硬骨头”摆在面前,那就是环境质量指数中的“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尚未达标。为此,王伟中书记坦言要以历史勇气直面问题,以责任担当研究问题,以实干精神解决问题。事实上,除了河流治污,深圳在特区内外一体化、交通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等方面都存在或大或小的短板。虽然近年来改善明显,然而用更高质量的标准来衡量,持续发力突破是不变的任务。

量度城市发展的短板,深圳还用上了“全国文明城市”这把尺子。4月,深圳市文明办印发了《深圳市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攻坚行动方案》,正式启动“攻坚行动”,将开展四大行动实施33项任务。方案列出的17项“瓶颈短板”里,包括清洁城市道路、改善城中村环境、实施道路绿化、推进“厕所革命”、严厉查处乱丢乱吐乱张贴、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等等。集中攻坚,直接目的是达标,但是由此形成的长效机制,更深入地推动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

对标一流,打造“升级版”标杆

总书记要求的“两个走在前列”,分别对应着“两个一百年”目标。从时间节点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始冲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正在进入新的征程。新征程上如何开创新局?深圳的回答是:“以更大担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先行一步,为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期,深圳始终处在彰显“四个自信”、提供“中国方案”的“第一方阵”。在新征程上先行一步,做出积极贡献,深圳必须对标国际一流,打造中国城市“升级版”标杆,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队。

对标国际一流,深圳要在发展模式上成为标杆。粤港澳大湾区的启动,为深圳提供了一个“升级”的平台。湾区经济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国家战略不是简单地画出一个城市群,而是要打造能够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定位于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深圳的目标就是成为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国家争取更多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还要进一步发挥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更大范围地提升创新驱动的能力、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把握世界产业趋势的能力。

对标国际一流,深圳要在法治建设上成为标杆。在深圳的定位里,有一个目标是率先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城市。先行一步的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经在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建设上取得成果。今年3月,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系统发布4大类37个法治创新成果;之后的4月11日,印发实施《前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规划纲要》,推出全国自贸区、各类新区中第一部关于法治建设顶层设计的规划文件。一流的法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显著特质,而深圳也将在做出示范的同时增创发展新优势。

对标国际一流,深圳还要在城市文明上成为标杆。城市的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前不久,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深圳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纲要(2017-2020年)》,将开展“修心”“养德”“守法”“尚智”“崇文”“健体”六大行动,全面提升市民的思想素养、道德素养、法治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和健康素养。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如何在新起点上书写更美好的未来?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国际一流,发力补齐短板,勇当尖兵的深圳正在创新局,谱新篇。(深圳商报记者 钱飞鸣)

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