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产业成深圳新增长点 相关企业超3000家

2017-05-2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原标题:

新材料产业成深圳新增长点

相关企业超3000家,全市新材料技术专利超1万件

深圳新闻网讯 最近,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吕坚教授团队在新材料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全球首创的超钠镁合金材料。记者进一步采访了解到,这在深圳并非孤例,一批企业和部分科研机构在全国乃至全球新材料的细分领域占据龙头地位。目前,新材料产业已成深圳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超过30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过500家,全市新材料技术专利超过1万件,一批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跻身行业三强之列。

据了解,新材料是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基础与先导,新材料的研发水平和产业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全球围绕新材料的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深圳在向这一“象牙塔”冲刺的进程中已取得一定优势。目前,深圳新材料领域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创新载体达110多家,上市企业50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0家,新材料领域申报相关专利1万余件,其中发明专利6000余件,编制或参与制定标准400多项。

此次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研究院研制的超钠镁合金材料,属于国际尖端新型材料,其强度较现有超强镁合金晶体材料高10倍,变形能力较镁基金属玻璃高2倍,在消费电子、航空及假肢材料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

无独有偶。全球最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深圳贝特瑞,目前是全球唯一拥有负极材料完整价值产业链的企业,生产的锂电负极材料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0%,拥有10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并成为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单位。这家名不见经传的深圳企业,打破了日本在该领域长达10多年的垄断,目前为三星、松下、LG等世界级企业在电池原料层面提供定制方案。

统计显示,目前深圳新材料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优势特色突出,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全市新材料产业增加值达373.4亿元,同比增长19.6%;产业规模超过165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2300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石墨烯太赫兹芯片、柔性显示等领域,深圳已跻身世界前沿。目前,深圳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已发表石墨烯相关SCI论文400余篇,申请相关专利700余件,在石墨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与美国、以色列相近。

据市新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李音介绍,深圳逾3000家新材料企业,分布在支撑领域、优势领域和新兴领域等三大领域。其中,支撑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材料等细分行业,包括比亚迪、南玻等一批百亿级以上规模龙头企业或上市公司;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新型功能材料、功能结构一体化材料等细分行业,如通产丽星、王子新材等领军企业;新兴领域主要是超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细分行业,包括光启、德方纳米等技术领先的企业及研究机构。从产业规模看,优势领域占深圳新材料行业的半壁江山,支撑领域约占1/3。很多在外界并不出名的中小企业,却在各个细分领域排名全行业前列。

李音分析认为,深圳在新材料领域并不具备资源优势,却在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复合材料、超材料等领域实现了领跑,主要原因是市场的推动与政府的培育结合形成了强大的动力。材料属产业链的上游,科研投入大、周期长,深圳以市场为导向,强调产学研合作。早在2011年,深圳出台《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连续多年,市高新技术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科技研发资金、技术进步资金每年各安排1亿元,市财政新增2亿元,每年集中5亿元,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新材料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和引进、重点企业发展、产业化项目建设等方面。《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将新材料作为重要发展领域。(记者 闻坤 实习生李宝华)

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