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基因5年不减持 汪建:未来挣钱同时考虑对人类的贡献

2017-07-17 来源:南方日报

7月14日,深交所迎来第2001家敲钟的上市公司。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大基因”)在创业板上市,证券简称为“华大基因”,证券代码为“300676”。

在现场,除了华大基因员工,参与敲钟的还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中有唐氏综合征患者代表,也有肿瘤患者代表。

据机构估算,华大基因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汪建身家或超65亿元。在上市致辞时,汪建承诺至少5年内个人不减持股票。

关于汪建及华大系,因其科研特色,被称为“基因界的腾讯”“基因界的富士康”。不过,直到华大基因招股书对外发布及此次上市,华大基因经营及财务状况才为众人所知。而在上市后的媒体见面会上,华大基因也进一步阐释了其发展主业和未来思路。

民营企业成基因科研明星

1999年,为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1%部分,汪建等人创建了华大公司,并因在“非典”时期推出的非典型性肺炎冠状病毒基因组测序及ELISA诊断试剂盒的研究闻名一时。

2007年,华大南下深圳,注册了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并于2010年7月成立华大医学,即华大基因前身。

期间,华大得到了深圳的大力支持。华大基因总经理尹烨7月14日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深圳市政府在2014年华大基因最困难的时候,依然坚持帮助华大快速突破获得检测主体资质,在深圳推广唐氏综合症产前检测。“创新本身是需要政策去保驾护航的,因为我们走的路是别人没有走的。”汪建在这次上市致辞上,也特意对深圳市政府表示感谢。

立足深圳后,华大逐渐摸索出第一个商业模式:为科研机构、制药公司、育种公司等提供测序服务。华大多篇论文在《自然》《科学》等杂志上刊发,引发社会关注。

创始人汪建生于1954年,湖南人,插过队,留过学,说话直爽,自称“土匪”,不爱按常理出牌,公司管理风格上也颇具特色。

2010年初,汪建利用6亿元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从美国Illumina公司购买了128台新一代测序仪Hiseq2000,华大的数据产出能力大幅提升,检测成本大幅降低,一跃成为全球测序公司。因民营科研身份以及聘用大量年轻大学生从事基因研发工作,华大被称为“基因界的腾讯”,也被称为“基因界的富士康”。

随着华大的壮大,汪建通过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大控股”)控制了华大基因、区域公司、测序设备、农业、法医、互联网、物流、电商等盈利板块和基础研究、教育等非盈利板块,建立了自己的基因王国。

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