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们的红包换你喜欢的蓝色 政纯办广东首次个展开幕

2017-07-17 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杨渝嘉)“用我们的红包,换你喜欢的蓝色”是政纯办在广东的首次个展,由华•美术馆主办、冯峰策划,于2017年7月16日至10月22日在深圳华•美术馆呈现。开幕当天,还特邀了《新周刊》艺术主笔孙琳琳就“解密中国当代艺术男团——政纯办”这一主题进行讲座。

政纯办是“政治纯形式办公室”的简称,是由洪浩、萧昱、宋冬、刘建华、冷林组成的艺术小组,创立于2005年7月16日,并以集体创作的方式进行工作。政纯办面向世界,聚焦精神世界的建设,将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和日常生活等等纯形式化,模糊界限,将思考、讨论、足迹、享乐和思想等形成形式,构筑“政治纯形式”概念。

政纯办五位成员出生在集体主义年代(1962-1966年间),他们在现实中各自是独立的艺术家、策展人和评论家,因“有着共同的童年集体主义记忆并且对这种记忆的临摹相近”,而意识到“‘我们在一起'应该或正在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我'越来越和‘我们'交织在一起,‘我'开始意识到‘我们'就是‘我'的一部分,‘我们'在'我'之间的连接是'我'的更进一步的释放,而不是通常所想的‘我们'对‘我'的压制。在集体生活和行动的过程中,“‘我们'体会着某种‘我'不曾体会的东西,‘我'的欲望和想象力在这种体会中被增强了,当‘我们'变成‘我'的一个维度后,‘我'在‘我们'中就经常不着边际,‘我'的想象力变得也如此琢磨不定。”他们一直在重访、把玩并尝试集体的形式,关照集体主义在今天的留存,试图从中寻找艺术面向未来的可能性。

在政纯办成立12周年之际,本次展览将展出11件(组)作品,包括从小组成立初始的《五把椅子》,伴随小组存在和成长历程而累积的《政纯物》《宣言》,反映小组成员共同背景和集体记忆的代表作《做同一件好事》,拟人化演绎“我们成了我”这一小组主旨的《政先生》,到近期为深圳创作的一系列新作。这些最新作品基于政纯办对深圳——这一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方面都具有特殊性的城市的考察和认识,结合小组自身独特视角,通过公众物品收集、实地拍摄、现成品收购等方式,对设计、生产、制造、艺术、生活等关键词进行思考、探讨和社会互动,也是对设计之都深圳30多年发展历程的艺术化总结。

与展览同名的作品《用我们的红包,换你喜欢的蓝色》,通过微信红包这个可以广泛参与的社交行为,向社会开放征集蓝色物品,征集置换行为将持续整个展览期间,不断扩大和丰富物品种类和数量。政纯办认为微信红包是当今社会中产生的可以分享和产生快乐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在陌生的环境中产生,也可以在熟悉的环境中再次激发出热情。

蓝色来源于政纯办在成立之初就定下的基调颜色,即“政纯蓝”,它代表着没有政治倾向、开阔博大的、充满未来的、想象的、深不可测、不断探索的,也展现出政纯办认识世界的方式,或世界在政纯办眼中的一种状态,意味着小组期望在全球语境下进行探索。在这件作品中政纯办将蓝色化为具体物品,以回报的方式,与社会作出连接,并以此来刺激社会中对温暖的认识和对激情的重塑。以没有年龄、没有边界、去中心化的微信红包,通过公众收集的方式建立一种广义的集体主义形式。

《世界是我们的工厂》以深圳为集结点,向设计师或设计学生发出邀请,推荐他们视野之所及的蓝色商品和对应的网购电商平台链接,从而广泛购买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蓝色的社会商品。这些物品跟人们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密切联系在一起,它们形成了人们感知社会的具体通道。作品以此引导人们通过这些通道,重新去感知与他人或整个社会的连接点。《世界之窗》在政纯办的前期考察中,作为一个城市地标,被记录呈现在本次展览的结果中,它代表了政纯办对深圳的态度和认识——一个可以反映全球化的窗口。新作《锦旗》的素材同样来自于收集,政纯办把各种各样的锦旗用蓝色覆盖。锦旗以表彰、感激、欣赏的方式,从主体的角度,和他人建立起一种激赏的、羡慕的、正向的联系,这种联系对于主体的生活有激励和改善的作用。政纯办希望这种激励和改善也影响推及他人,用一种具体的公共互动方式来展现的一种正向、积极的态度。

华•美术馆策展人冯峰表示,设计美术馆恰恰要和作为行业的设计保持一定的距离。它不应该只关注设计行业自身,它应该去拓展设计的边界,去连接公众和社会,从而改变人们对设计的看法,并且借由这种工作去影响整个设计的行业。这是设计美术馆的价值所在,也是它成就自身的尊严。

此次,政纯办的《用我们的红包,换你喜欢的蓝色》展览,就是基于这样的一种实验。政纯办自诞生之日起,12年来一直以其独特的工作方式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此次,“用我们的红包,换你喜欢的蓝色”展览受邀在长期致力链接公众与设计、艺术和文化的华•美术馆展出,通过政纯办独特的工作方式和视角,对作为设计之都的深圳这座城市提供了他们的思考和审视,同时也包括了对中国制造和生产的再认识。而这样的一种角度,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重新思考设计与每个人发生关联的可能性。

 

编辑:杨渝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