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植物学大会 南山区西丽小学课程研究华丽亮相!

2017-07-26 来源:晶报

西丽小学参会人员合影。

西丽小学学生正在配备培养基。

小小解说员与美国、中国台湾研究人员合影。

深圳新闻网讯 在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小学,有一大片绿植培养基地,这里的植物大都来自西丽小学学生之手,从培养基到土壤,孩子们见证植物的成熟,植物也陪伴着孩子们长大。从本土的花卉栽培、野生植物组培,再到野生植物主题活动课,西丽小学的教师带领孩子们一步步将研究从技能提升到使命再上升到价值。课程研究多年,已有千余学子参与其中,而在每6年一届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西丽小学的课程研究也华丽亮相,向世界展示他们的课程理念。

《本土野生植物组培研究课》作为提高课程,重点研究桃金娘、野牡丹、石斑木等本土野生植物的组织培养,驯化和保护本土野生植物,注重培养学生保护本土植物的使命感;《野生植物主题活动课》则作为活动实践课,针对全员于每学年进行1-2次,旨在弘扬植物价值和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华南本土野生植物培植课程》中不仅有校内科学教师授课还加入了校外技术导师进行教学。在双师双辅的模式下,建立了普及与提高、常规与拓展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罗其洁告诉记者,学校课程的很多教学内容是来源于学生的科学研究成果,老师通过孩子们的研究写好校本课程去教学生。常人看来,这样或许是本末倒置,但孩子们是能自己生成问题、自己去研究并且自己形成研究结果的,这种过程的积累本身就是一种课程,一种“活教材”。孩子没有能力去系统整理,老师们来帮助整理,以此往下传承。

在整个课程的实施中,课程的研发团队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这并未打垮团队的成员们。消毒除菌工作未完善导致所有的组培苗感染霉菌相继枯萎,成员们便步步完善重头再来;校园整改扩建占去活动场地,老师们就将课堂搬到了走廊继续授课;其中最大的难题就属假期学生放假,大量的组培无人照你好,作为校园绿化的园艺工人,贺仕文自己不断追求上进考取园艺师证,被校方聘为校内后勤技术负责人,兼顾学生们日常的实践课程指导。而当学生进入假期,实验室中的组培就由贺仕文来全权照料了。贺仕文的加入也可以说让课程双师辅导拓展成了教师辅导“2+1”模式。

成果引发本土思考

《华南本土野生植物培植课程》建立了为主题研究服务的动态课程体系、建立了触手可及的科学教学素材库,更重要的则是其成果引发了人们对本土植物存在和价值的思考。

《还有多少?——探究本土野生植物的回归》作为《野生植物主题活动课》的成果之一,显示出本土野生植物随着城市的发展,其正在逐渐减少,生存区域也不断在缩减。在深圳使用的园林植物中,属于广东物种的只有14.7%,引进的外来物种数量却高达39.8%。在本土野生植物正受外来区域物种威胁之际,提出本土野生植物具有生态平衡、情感教育等回归价值,并呼吁“从心灵上接受他们、从习惯上尊重他们,从行动上拯救他们,从行为上亲近他们”。

《草归大城,人归自然》作为课程的另一成果之一,带来的思考同样是深刻的。该实践活动以“种子-野放-价值-回归”为主线实施,活动呼吁人们尊重和欣赏野生植物,重新定位野生植物在城市中的角色,保护城市生态的生物多性性,并建议城市绿化部分放野,希望城市中能留出些许空地,静待“草”长,收获自然之心。该项目在今年举行的第32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斩获“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其也是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活动项目。

在本月23日举办的“植物的力量”深圳论坛上,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主席史蒂芬·布莱克莫尔博士以“集社会之力,共建绿色世界”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其中,他所提出的植物园在当今社会中是连接自然、城市与人类的重要纽带,植物园应如何发挥出社区的力量,让植物更好地走进人们的视野,充分发挥本土植物的优势与西丽小学的课题成果理念也完全契合。在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首日,西丽小学作为唯一的小学生展馆,其成果也引发不少人的关注。仅仅半日,西丽小学就收到了来自美国、台湾、中科院、南科大等研究人员的合作意向,西丽小学的课程负责人也表示,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不仅是对学校成果的肯定,也会让学生们更加相信自己所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研究源于学生兴趣

“孩子们的探究精神让人惊叹,面对疑问会乐此不疲地去寻找原因。”西丽小学课程开发负责人罗其洁向记者说道,早在2004年,小学科学课课本生命科学部分遗传与变异内容中提到酢浆草(三叶草)的变异,在课堂上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以致他们非常想找到酢浆草变异的原因,课后孩子们自发地在生物园中寻找变异的酢浆草,随着标本积累越来越多,他们推论了酢浆草叶片的变异方式,但因探究条件的限制,无法找出变异原因,而在一次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植物学教授建议可用植物组培方法去研究变异原因,于是,便有了建设植物组培室的想法。为了建组培室,同学们做了《身边的野生植物调查》,发现受访者年龄越大对野生植物辨认的准确率越高,说明野生植物随着城市发展和时间的消逝,正逐渐减少。因此,西丽小学决定建一个以华南本土野生植物为教育主题的课程实践基地。

2007年,西丽小学建成“科学生态实践基地”,内间种100余种本土野生植物,并建“组培室”、温室研究本土植物的变异、驯化、增繁。2011年,西丽小学系统构建了《华南本土野生植物的驯化》课程系列,让每个孩子从小就关注本土野生植物的生存状况,学会培植和欣赏本土野生植物。西丽小学校长张光富表示:“西丽小学坚守生长教育办学理念,希望孩子们从课程走进植物世界,用课程与植物沟通,学会尊重植物,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与植物共同生长。”

到了2015年,基地再次扩建,内包括温室200平方米、植物组培室100平方米、工具房24平方米、休息平台100平方米、园径136米,专业程度丝毫不逊色大学中的实验室。据了解,扩建后的组培室已经完全满足一个教学班的组培实验课,让组培课成为普及课程。

课程采用双师辅导

“我平时最喜欢养些花花草草了,所以当老师问我要不要加入学校的植物社团时,我毫不犹豫答应下来,现在我了解的植物也比以前更多了!”西丽小学学生白雪瑞说。在西丽小学,《华南本土野生植物培植课程》由常规课、活动课和社团课组成,在3-6年级教学。其中《本土花卉栽培课程》作为普及课程,着重让学生学习栽培技能。(记者 徐峰/文 通讯员 林潇滢/图)

校长说

生长学习的思想基于老子的“道法自然”,它要求学校和老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构建开放、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一处一课程、处处皆课程的学校环境,为此,我们也一直在努力!

——西丽小学校长

张光富

编辑: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