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拼娃”家长上演暑假培训剧 有人一年补课就花5万

2017-08-02 来源:深圳晚报

 



 

原标题:

“拼娃”家长上演暑假培训剧,有家长一年光给孩子补课就花5万元

家长吐槽补课:养的不是孩子,是台碎钞机

深圳新闻网讯 英文1.2万元,逻辑数学1.4万元,舞蹈7000元,看图说话1.1万元,绘画6000元……一年各类补课就要5万元。正值暑假培训热潮之际,一位母亲贴出了这样一份补习账单并感慨:“养的不是孩子,是台碎钞机。”

这份高价账单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再次将“补习热”现象展现于众人之前。事实上,这只是补习热潮中的冰山一角。在竞争激烈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家长舍得花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在孩子的教育上。超前教育、课外培优、国际游学……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拉着孩子挤进形形色色的课外培训机构。

像是一场贯穿成长的“马拉松竞赛”。在这场战役中,没有多少家长可以淡然处之。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有的一掷千金疯狂投资,有的煎熬过后不得已退缩,有的仍在迷茫观望。

光怪陆离的背后,既有教育培训机构的煽风点火,更有家长的百般焦虑。这一切,从当前愈演愈烈的暑假班中可见一斑。

家长焦虑:暑假期间“弯道超车”

暑假里,深圳市福田区百花新天地广场异常热闹。在这座看似平凡的大楼里,数十余家教育培训机构隐身其中。周五下午3时,在二楼的大厅和走廊里,家长们领着小孩匆忙奔走在不同的培训机构之间。

在一家培训机构的教室里,家长几乎保持与孩子1:2的比例,在教室后面坐着,齐刷刷地记着笔记。37岁的程玲单手托腮,一边听讲,一边忙着用红笔标注书本中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程玲的儿子下月开学就上六年级了,作为一名铁了心要走“拼娃”这条路的家长,她目前生活里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跟着儿子学习数学。10天前,她帮儿子报了一个很火的数学培优班,每天两个小时,15天为一期,共5800多元。

作为华南师范大学毕业的研究生,起初在教育问题上,她与丈夫达成共识:孩子画画、看球、读书,怎么开心怎么来。在这样的理念下,儿子的童年没有补习班的困扰。为此,她曾在同事面前夸下海口:“我们家的孩子学习很自觉,绝对不上补习班。”

直到儿子上五年级时,一场关乎升学的“危机”突然降临。

当时,一种说法在左邻右里中广为流传:参加某些课外培训机构组织的补习,意味着孩子报考重点中学更有竞争优势。尤其是奥数“四大杯赛”名次靠前的孩子,可能会拿到一些名校“点招”考试的入场券,程玲对此半信半疑。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现象在程玲儿子所在的班级中愈演愈烈。由于只有少数几人没上数学培优班,因此,在数学课上,凡是遇到在培优上讲过、多数学生都会做的题目,老师一般都会简要带过。

让程玲陷入焦虑的是,就在这次五年级期末考试上,孩子的数学成绩只得了72分,而班里有三个学生考了满分,半数同学都在85分以上。

“妈,很多题目,补习班的老师才会讲,但我没有学过,感觉越学越吃力。”

听了孩子的一番话后,程玲既心疼又自责。她开始意识到压在孩子身上的竞争压力。同时,她也比任何时候都直接感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所带来的威胁。倘若没有好的成绩,将来要上好的公办学校或许只能等待随机派位。

那一刻,她想起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的话,“该报的班还是要报”。如果她再不跟其他人一样送儿子上数学培优班,孩子到了六年级,肯定会吃亏。

在家长会上被老师建议带孩子报培训班的还有陈伟。陈伟原本也坚持不让儿子参加课外培训,但当儿子步入四年级时,在学校老师的一番思想工作后,他不得不考虑是否为儿子报培训班的问题。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没有试错的机会。”为此,他开始前往培训机构体验试课。出乎意料的是,他发现培训机构的教学方式比他想象中的还要超前,其中英语课程竟然与他当年上大学时的某些课程差不多。

几番思想斗争之后,陈伟改变了“让孩子自然成长”的教育理念,开始为孩子报培训班。

经过一年的学习,陈伟的儿子在奥数竞赛上获得了二等奖。在期末考试上,也考了100分。然而,那种混乱、迷茫、失衡的感觉并没有在陈伟的心头上消散。

对比儿子班上没有参加培训班却在期末考试取得同样成绩的同学,他无法判断课外辅导班的教学模式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但他不愿拿儿子的未来做赌注。最终,仍决定让孩子加入“补习大军”。

这样的紧迫感在暑假的每个补习日子里同样上演。每到黄昏时分,在百花新天地广场附近的深圳地铁3号线通新岭站,挤满了背着书包的少年和接孩子的家长。考试、竞赛、升学似乎成为孩子和家长们刻苦学习的原始动力。在他们看来,暑假期间正是“弯道超车”的最佳时刻。

补习市场火热:报名现场比医院急诊室还热闹

用一组数据可以反映当下“补习热”日渐常态化以及背后巨大的市场。

《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6年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而目前中小学阶段在校生总数稳定在1.8亿至2亿左右,这意味着有近70%的中小学生参与课外辅导班。

事实上,传统课外辅导类培训占据着暑假培训市场的主流地位。而如今,茶艺、小语种、模特等特色化培训同样深受到家长们的青睐。

周六上午,深圳市少年宫四处充斥着幼龄儿童喧闹的嘈杂声。超前培训、智慧英语、全脑开发等宣传语撩动人心,吸引了许多家长前往。“不知道的还以为进了医院的急诊间。”回忆起第一次走进儿童开发潜能机构报名现场,方芳至今震惊:“一个培训班竟然可以这么火爆。”

儿子2岁的时候,方芳就将孩子送进一家儿童开发潜能机构,上“全脑开发”课程。上到3岁,共花了2万元。4岁多时,儿子就能背诵10多首唐诗,这让方芳很是自豪。等孩子上幼儿园后,方芳才发现幼儿园里“牛娃”如云:有的孩子从小就接触了英语和日语,有的能识字快速阅读,有的还精通戏曲。

方芳按捺不住,她希望儿子也能拥有特长。于是,不久前,她不惜花重金帮孩子报了特色培训班。机器人培训课程12节课1200元,英语口语40节7500元,平均下来每节课100到200元。

家长的焦灼催生了巨大的培训市场。不过,绝大多数家长不知道的是,为了争夺生源,各大培训机构绞尽脑汁,各出“奇招”。

6月初,尹文带着3岁的女儿在商城逛街,突然被一位年轻女子拦住。这名女子自称是“星探”,觉得她孩子的资质很好,极力邀请她去参加他们公司的“海选”。最初尹文没有理睬,但这位“星探”一路紧追,拿着名片向尹文介绍公司的各类表演活动和相关培训。

“想着反正参加海选是免费的,就带着孩子去看看吧。”于是,尹文挑了一个周末,一家五口全部出动。

进入海选等候室,大厅内密密麻麻坐着一百多位家长和孩子,据尹文回忆,大部分家长与她一样,都是经街上的“星探”邀请,很多家长懵懵懂懂,弄不清情况。

在海选室里,一座T台,两位评委,五个孩子依次展示自己,家长们坐在一旁。尹文的女儿被一位高瘦的模特带着在T台上走了几步,便结束了展示。尹文悄悄看到,自己填有家庭信息的表格被评委挑出放在一边,这意味着孩子被录取了。

展示完毕,一位招生的老师推荐尹文为孩子报名为期两年的艺术培训班,课程包括模特培训、小主持人、舞蹈等内容,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确定培养方向。

纵使服务如此贴心,但说起培训费用,就不太令人愉悦了。招生老师要求尹文当场决定是否报名,踌躇间,她的丈夫在网上搜索这一家公司的相关资料,确定不是骗子后,才决定报名,当场交了2万元的费用。

有时候,尹文也觉得挺无奈,她记得自己小时候,经常和邻居的小朋友玩,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可现在不把孩子送去培训班,还能去哪儿呢?”她觉得与其让孩子玩,还不如送去培训班,通过培训班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对孩子而言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像是一场所有人都参与共谋的事件——教育培训机构的煽风点火,家长的心态失衡,让暑假培训市场的泡沫越吹越大。

培训“新战场”:国际游学班异军突起

一个新的趋势是,国际游学班正成为暑假培训市场的“新战场”。

1个月前,邱文跟儿子刚刚结束为期17天的英国行,走访了包括牛津大学在内的5个英国高校。

在儿子读小学的时候,邱文就为儿子制定了出国留学的计划。他也发现,身边一些朋友并没有确定孩子是否留学,也会在暑假带着孩子出国游学。

暑假国际游学似乎成为了孩子们留学前的“必修课”。尽管部分家长还没确定孩子未来的方向,但他们并不希望由于缺了这门课,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少一个选择。同时,这种被认为“摆脱应试教育束缚”的教育思路,在培训机构的宣传下,正不断地得到不少家长们的认同。在不少家长们看来,国际游学班可以协助他们完成“取国外教育之精华”的任务。这种“并肩作战”的信任感迅速成为了培训、教育、旅游等机构的商机,各种国际游学产品应运而生。

2016年北京世纪明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明德)的业绩报告显示,这家专业游学机构在2016年营收3.68亿元,净利润达4000万元。其中,国际游学营收增长了接近1.52倍。

世纪明德的一名客服人员向深晚记者介绍,近年来,国际游学夏令营报名人数“突飞猛进”,很多家长选择了以游览国外名校加讲座形式的“游学营”。报读国际游学班的人数越来越多,“贵族式”的游学班亦成为了部分富裕家庭的追求。

在这个暑假,以“未来几年有可能出国留学的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教育机构,少年商学院开展了两期“英伦领袖成长计划”国际游学班,共限额50人。不久后,便被报满。

对有意向的家长而言,这像是50米赛跑的现场,哨声响起,就到了冲刺阶段,容不下顾虑和谈判。

虽然一期“英伦领袖成长计划”游学班的费用高达42800元,但高昂的定价并没有吓退“一定要让孩子多一个选择”的家长,这也在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张华的意料之内。

张华对国际游学市场有着清晰的判断:“从2013年到2016年,全国参与国际游学的学生增长了接近10倍。虽然国际游学产品琳琅满目,但是教育公司推出的国际游学产品仅占据市场的20%左右。”

长久以来,国际游的市场大多由旅游公司占据。广东省某夏令营机构的业内人士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际游学夏令营,多数仍然由华人旅行社代理。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以游学市场上常见的14天美国游学班为例,游学班定价在3.5万元左右,其利润大概是6千元以上。其中,机票成最大利润来源。旅行社可以提前订机票,压低成本。

“走马观花”式的游学方式逐渐被“拆穿”。被标上“深度学习”标签的高价国际游学班是否谈得上“物有所值”,孩子难以判断,家长也说不清楚。但消费和体验的主体不同,往往导致“卖家”的定价得以“肆无忌惮”。不过,依然有家长愿意为此买单。

邱文正考虑着孩子的下一个游学去处。为了让儿子在出国留学前打好基础,他每个暑假都会有10万元以上的游学支出。除此之外,邱文每年还要支付接近5万元的培训班费用和17万元的国际学校学费。

“游学的费用与孩子未来的工资不一定成正比。对于条件一般的家庭而言,国际游学不是必须踏入的‘战场’。”邱文说。

冷思考:教育改革和优质教育资源均衡更应受到重视

“培训热”的背后又折射出了哪些教育问题,家长又该如何理性对待“培训热”,成为了当下一道严肃的社会课题。

对此,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认为,“烧钱式”的培训热,既有培训班的炒作,更有家长的焦虑,但本质上是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对多元化教育模式的期待,对深化教育改革的呼唤。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过于呆板的教育管理和过于单一的教育评价,国内中小学校似乎成为了服务考试的培训机构,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加之商业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暑假培训现象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资理念存在偏差,容易“陷入花钱越多,对孩子就越好”的误区。

启德教育集团深圳分公司运营总监蔡敏告诉深晚记者,无论是传统课外辅导班,还是新兴特色培训班,各类培训机构提供的差异化服务都不明显,培训机构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另外,以国际游学班为例,多家银行以增值服务的方式,还有国际学校自主组织游学团的方式纷纷加入抢夺生源的战局。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家长应切合自身家庭情况进行规划,尊重孩子的意愿,结合孩子的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发展,考虑选择合适的培训班,而非盲目地攀比从众。面对琳琅满目的培训班,家长应该增强对培训机构的辨别能力,加强维权意识。

此外,储朝晖认为,要降温暑假培训热,不仅需要家长保持理性,教育改革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更应该受到重视。教育除了需要变得更加公平,还需要变得更为多元化。与此同时,培训市场应得到进一步的规范,避免培训机构火上浇油。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名字为化名)

(深圳晚报见习记者 吴洁 林炳权 实习生 邱晓君 张世博 李馨婷 吴心然 陈洁欣)

编辑: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