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张珍贵图片记录深圳变迁 摄影家陈宗浩全捐给南山博物馆

2017-08-16 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曹文丽 黄力雯) “当年,因为你的诞生,年过三十的我,举家来到这个毗邻香港的边陲小镇,见证了你成长的踪迹;而今,三十而立的你,沧海巨变,创造了人类的奇迹。”陈宗浩如此诗意地描述着自己与深圳结下的缘分。

8月16日下午,陈宗浩南山历史变迁影像资料捐赠仪式在南山博物馆报告厅举行,深圳知名摄影家陈宗浩向南山博物馆捐赠了他个人拍摄多年、总计达14000余幅的深圳摄影作品。这些摄影作品展示了深圳特区30年的巨大变化,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陈宗浩是深圳艺术摄影学会创会会员,1980年调来深圳后,就开始有意识地用镜头坚持纪录深圳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定格深圳变迁的时代脚步。他带着一股追求摄影艺术的热情和一颗感恩的心,爬山涉水、起早摸黑,走遍了深圳的每一个角落,30年来跟踪拍摄,并用360度全景式的接片方式记录和再现深圳的变迁,为记忆深圳留下了珍贵的图片档案。2010年举办的特区30周年《沧桑巨变》陈宗浩摄影展,在深圳各地巡展,历时一年半,观众逾50万人次。其代表作罗湖区全景对比图和南山区全景对比图,非常令人震撼。

此次捐赠,陈宗浩倾其所有,将自己30多年拍摄的照片全部捐赠给南山博物馆,丰富了南山博物馆馆藏品类和展陈内容,成为南山人共有的时代记忆,也为今后对研究整理南山改革发展史起到重要的参考佐证作用。

陈宗浩有专业素养,有恒心、有情怀、有毅力,对特区发展建设充满了感情。陈宗浩表示,南山是其第二故乡,在南山这块热土上工作和生活三十余年,他非常感恩感谢。并表示此次将自己的作品全部捐赠给博物馆收藏是它们最好的归宿。同时,他还表达了对南山博物馆的殷切期望,希望博物馆能打破地域局限,站在更高的角度去收集整理研究,包容发展,不断壮大。

深圳市博物馆许多历史照片也是陈宗浩的作品。

陈宗浩老师访谈记录

问:什么时候买的第一部相机?

陈老:从未买过一部相机,最初拍照片是用单位一台美能达相机,1984年开始一直到退休都是用这台,后来08年由于捐赠,博物馆为了奖励我,送给我了一部尼康的D80相机。

问:大概拍摄过多少照片?捐赠了多少照片?

陈老:拍摄过上万张照片,具体数已经记不太清了。

捐赠深圳博物馆、深圳档案局,当时还没有捐赠证书什么的,最初捐赠还获得深圳博物馆的一张征集文物收据(收据是1997年9月4号的),获得了他们的001号捐赠证书。

问:陈老您的展览都是自己设计吗?

陈老:展览的展架、图片摆放都是自己设计,大多都是放前后对比的相片。

问:陈老您的摄像技术还有拼接技术是自己学的还是有人教吗?

陈老:都是自己自学的,摄像技术都是自己不断摸索出来的,拍多了就会用了。一开始还没有拼接合成照片这种技术,都是拍出来一组相片一张张拼接起来,到了04年之后才开始学的电脑,然后把这些图片进行扫描,扫面后拼起来,08年之后采用数码相机(才能够上传到电脑上)

问:一张全景照片需要多少单张照片?

陈老:差不多要15-18张。

陈老,我拍照片都是自己爬到山上去拍,所以我家里有多少登山拾得木棍就知道我登过多少山。

问:多久去同一个地方拍一遍照片?

陈老:每年都拍一次,我的照片可以记录深圳每一年的变化。

问:陈老,您当初为什么想到把照片捐给博物馆?

陈老:1997年我很多相片放在家里就开始发黄了,需要保存,那时候自己还不会用电脑,电脑那时候也不先进,那时候就觉得这些东西有对比了(有价值了),放在我这里就是一堆废物,我就跟我的同事商量,把我的照片捐给深圳博物馆、深圳档案馆,第一家来的是深圳博物馆的馆长助理张义斌当时没有证书,开了一张发票。

问:您当初拍摄这些照片的初衷?

陈老:一开始就是当成一种业余爱好,后来在捐赠博物馆后,觉得拍摄记录深圳变迁很有意义,有种使命感,让我坚持一直记录下去。

问:陈老,您觉得在这些照片里对您来说最有意义的是哪张?

陈老:我认为是我最初拍摄的,罗湖的和南山两张全景图,现在来看非常有价值,它记录了深圳和南山从无到有。

问:陈老,您当初拍这些照片,有想过这些地方会变化这么大吗?

陈老:根本没有想过,深圳发展这么快,我也很意外。

问:陈老,您有带您的照片去参加过摄影比赛吗?

陈老:我不喜欢去参加那些比赛,但是我的作品一直被各大报纸,政府各种宣传上使用。

编辑:曹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