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眼|揭秘深圳第一座水厂 56年供水量翻了140倍

2017-09-05 来源:深圳新闻网

东湖水厂是深圳建造最早的自来水处理厂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钟鸿冰 刘庆康 实习生 林敏儿)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深圳的水资源在一直都存在着供小于求的情况。根据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趋势预测,2020年全市需水量达到23.0亿立方米,而水源供应能力为20.9亿立方米,在未来3年后,用水将存在2.1亿立方米缺口。但是在这水资源如此紧张的情况下,市民用水安全如何得到保障,水从水库出来又需要经历什么?深圳新闻网记者从城市供水体系的源头出发,走访深圳市最早建立的自来水厂——深圳东湖水厂。

深圳东湖水厂位于罗湖区北部,是深圳市历史最为悠久的水厂。现在,东湖水厂日供水能力为35万吨,主要负责罗湖区的供水,并向笔架山水厂输送部分原水。目前深圳共有自来水厂50座,日供水能力674万吨,供水管网总长度达1.65万公里。

东湖水厂坐落在深圳水库、东湖公园、沙湾路之间

东湖水厂东临深圳水库,西靠爱国路,南接东湖公园,北挨东湖宾馆,占地4.5公顷。从正门踏入,映入眼帘的是环绕簇拥的鲜花绿树,规整划一的建筑,并看不出这里的年代感和历史累积。

深圳水库副坝区域的原水由东湖水厂抽水使用

这个主要负责罗湖区的供水的东湖水厂,前身为建于1961年的宝安县深圳水厂,是深圳市最早建成的水厂,初建时的日供水能力仅为0.25万吨。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东湖水厂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改造扩建。发展到今天,产水量已经是每日35万吨的现代化水厂。

东湖水厂的滤池(左边)和反应沉淀池(右边顶棚)

格栅井的主要作用是拦截原水中较大的杂质。在此环节,会投加PAC矾(碱式氯化铝净水剂),PAC矾作用就是混凝沉淀。原水和PAC矾经机械混合后进入网格絮凝池,这里需要絮凝15分钟,斜管沉淀池需要沉淀35分钟。这一步是净化原水的重要步骤。

东湖水厂滤池前方的塔状建筑物是现在的次氯酸钠投加间

消毒工艺在整个自来水制作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原水进入格栅井之前,需经过预处理环节。预氯化采用管道投加的方式,在前加氯投加点原水管投加次氯酸钠溶液助凝。东湖水厂次氯酸钠消毒工艺的正式启用是在去年11月,此前,东湖水厂采用液氯消毒。液氯消毒虽是国内外大型水厂广泛使用的消毒方法,但液氯属于危险化学品,在运输、存储和操作过程中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而次氯酸钠在具备同等消毒效果的前提下,还具有操作更为安全、方便、易于储存特点,还可以大大降低安全隐患。

俯瞰深圳水务集团东湖水厂

可以看到,家中水龙头流出的水,需要经历一道道复杂的关卡。存储在水库的原水在进入千家万户前,是需要经历水厂的“洗礼”,消毒、过滤、沉淀等等对原水的处理是水厂对市民安全用水的保证。既要满足需求,又要提高水质,东湖水厂作为深圳水源配置图谱中的坐标原点,为市民的安全用水默默努力地奉献。

编辑:林玟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