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个城中村记录了深圳的前世今生 将被纳入建筑双年展

2017-09-21 来源:晶报

原标题:这五个城中村 记录了深圳的前世今生

龙华上围 分展场。

罗湖笋岗:曾经的“中华第一仓”

笋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被誉为“中华第一仓”,废弃的铁轨周边散布着近百栋带有红色编号的仓库。笋岗在深圳建设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曾创造出多个全国第一:最大的多功能现代化商业化仓库区、首个出口监管仓库、首家设立的进口保税仓等。

随着城市旧改更新的步伐推进,众多重量级房企已开始进驻笋岗,昔日的仓库开始变成建筑工地。此次罗湖分展场设在笋岗-清水河片区,主题定为“物”“流”再生,由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唐克扬担任策展人。

由于广深铁路穿越整个片区东部,而废弃的清水河铁路已经变成了开放的景观,主办方将沿着铁路,规划出铁路开放空间、仓储空间、车库空间等展览区域,打造一个“铁轨漫步”的文艺区域,并与城中村的开放公共空间、转运库房、商业集市和新建物业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新型“容器”。

龙华虔贞女校:一部中西文化交流史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然而深圳人的移民史却不止开始于改革开放后,而是有着深厚且丰富的历史。从宋朝客家人迁居南方开始,19世纪末的西方传教士带来了现代启蒙教育;再到20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几千万从内地到特区的移民创造了深圳这座年轻国际大都市的奇迹。不同性质的移动都会让不同的传统在异乡扎根,重新定义“在地文化”。

1850年,浪口村成为一个完整的客家村落;1891年虔贞女校成立,由传教士带来西方的教学经验,成为中西文化交流枢纽;2016年“虔贞女校艺展馆”开馆,一年内举办近30场文化艺术活动。这个拥有着百年客家老屋、西式洋楼等特色建筑的客家村落,已成为深圳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

龙华虔贞学校分展场将由美国布朗大学学者马立安策展,展览包括“虔贞再创造”公共空间改造、“移民新家谱”社区亲子活动、虔贞文物国际交流展、虔贞读书会等内容。通过系列活动展示浪口村鲜活生动的中西文化交流历史,同时也带动公共参与的热情,给予观众多元的文化体验。

盐田大梅沙:隐没的海滨城中村

深圳东部沿海的大梅沙以熙攘的海滨浴场与海鲜食街闻名。但你也许不知,大梅沙村实际上是深圳诸多城中村中的“非典型”代表。它紧邻大梅沙海滨公园,却一直不为大众熟知,多年来被埋没在周边快速的城市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中,为附近产业外来工提供了生活成本较为低廉的衣食住行场所。

相比隔壁海滨浴场里的拥挤逼仄,大梅沙村却是一派悠闲安逸的景象。据说策展团队第一次过来看现场时,用了一个“甜”字来形容,于是就将盐田分展场设立在这里,由设计师刘珩和艺术家杨勇担任策展人,主题为“村市(是)厨房”。展览一方面梳理整合大梅沙村现有零散空间,规划出菜地展览中心、美食互换市集、榕树下的祭拜空间,还有供市民日常集会的小型舞台等;另一方面将实验性质的种植、烹调的行动植入村落的公共空间和建筑。

光明迳口:城市中的田园社区

既有与市内城中村较为接近的高密度村落,也有保存完整的自然村落,光明新区的城中村呈现出更为多元的形态。光明新区是深圳生态农业畜牧业的基础。“迳口社区”又是光明新区中自然村落的典型代表,社区有98%以上面积位于生态线以内,周边环山绕水,山清水秀。

说起来,这里还真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因此,分展场以“迳口复兴——再造高密度城市中的田园社区”为主题,由建筑师尹毓俊策展,将社区内的光明猪场、祠堂、三棵树广场等保留完好的社区公共空间进行设计,为未来的文化生活和其它社区公共功能介入提供条件。

龙华上围:艺术部落扎根客家老屋

上围村位于龙华区观湖街道,依山而建,占地2万多平方米,老村内现存百年以上的碉楼4座,客家老屋近50座。如今,客家围村面临荒废困境,曾经建立的艺术家村落,带动了围村租金不断上涨,反而使得艺术家难以支付不得不离开。此外,属于深圳历史文化重要部分、却又被边缘化遗忘和废弃的遗产,该如何采用“新遗产”方法来保护、活化和挖掘其新价值?

因此,展览主题定为“突围·共生:上围艺术部落可持续之路”,在“未来+城乡营造学院”策展团队的带领下,上围艺术部落内环境整治、老旧建筑的还原翻新工程及艺术改造过程、整体规划的发展变化过程及村内基础设施的完善,都会在展期策划中逐步完成。

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将于12月15日在主展场南头古城开幕,今年的展览主题为“城市共生”,聚焦城中村。日前,本届双年展的五大分展场正式公布,在罗湖、盐田、光明、龙华选取五个城中村作为深双实践分展场,以一系列各不相同、各自独立的展览,在城市之中处处开花,与主展场形成多区联动与互补。

从这五大分展场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展场都有其鲜明的建筑及文化现象:漫步罗湖清水河铁轨,寻找曾经的物流荣光;在龙华浪口的虔贞女校,见证迁徙下的“故乡与他乡”;到盐田大梅沙尝鲜,搜罗“村市(是)厨房”的别样滋味;在光明迳口社区踏野,感受城市田园的生态景观;去龙华上围客家老村突围观展,挖掘废旧老宅的新价值。每一个地方,都代表了深圳不同的样貌气质,都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晶报记者 谢晨星)

编辑: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