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创新 弘扬诚信 南山国税12年税校共建硕果丰盛 

2017-11-02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新闻网讯 南山区国税局与南山实验集团麒麟小学携手共建“少年税校”如今已走过12个年头。12年里,税收“牵手”少年,引导孩子们了解税法、接触公益、体验科技、感受诚信,让法治的信仰根植于他们心中。

从小形成法治税收理念

作为“首批全国税务系统法治基地”,南山国税十分重视法治宣传教育,与麒麟小学共建少年税校的12年中,累计聘请“小小税法宣传员”200余名,参观办税服务厅、税收历史文化展馆18次,开展形式多样的税法课堂16余场。

“税收课程培养的是一种理念,像一颗种子,孩子们长大以后自然会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纳税。因为内在意识上是根深蒂固的。”连续多年为税校学生上税收课的束晶说,“孩子们主观上有了纳税意识,在家里和父母讨论、交流,也把税收知识往家里宣传,对父母依法纳税也会形成一种督促和带动。”

同学们在税法课堂上了解到税收的意义。在税收历史文化展馆了解到税收的历史和文化;在办税服务厅了解到办税的流程、发票的用途;亲自动手尝试使用电子填单台、自助办税机,体验科技给税收工作带来的便捷。“丰富的税收知识、深厚的税收文化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让孩子们认识到了一个更加立体、鲜活的税收,增强了孩子们作为社会‘小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南山区国税局局长戴文忠介绍说,“少年税校12年的坚持,也是南山国税作为首批全国税务法治基地,宣传税法知识、弘扬诚信文化的重要举措。”

积极培养科技创新思想

深圳南山区素有“中国硅谷”的美誉,是全国知名的“创新大区”和“科技强区”,位处南山区的“少年税校”,将科技创新与税收体验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少年税校”的活动形式,更呼应了尊重科学、呼吁创新的时代主题。

在南山国税的沟通协调下,“少年税校”的孩子们现场观摩了大疆科技的无人机、柴火创客的小发明、光启的新材料……“我曾经在电影《美人鱼》里看到过这个马丁飞行包,没想到今天看到真的了,实在是太酷了!”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零距离”感受到了高科技的魅力和创造的美妙,激励着同学们相信创新的力量和坚持自己的梦想。

“无论是参观科技创新企业,还是亲自动手去实现自己心中的创意,都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热爱科学、喜爱创造的习惯,这是‘少年税校’为孩子们带来的更加多彩的童年。”据麒麟小学校长罗小波说,麒麟小学“创客社团”已吸引百余名学生参与到其中来。

激发引导公益事业热情

不仅如此,关注公益事业,增强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也是“少年税校”建设的重要部分。“少年税校”已多次开展探望孤儿院儿童、关爱自闭儿童等活动。

“我们邀请了深圳市自闭症研究会理事、多年从事特殊教育研究工作的心理咨询师和老师等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以案例讲解、视频分享、现场游戏互动等方式,使在场的每一位孩子感受到了同龄人的不同人生,让自闭症儿童真实走近我们的生活,更让同学们了解到自闭症儿童的脆弱心灵,学会了基本的帮助自闭症儿童的方法。”“少年税校”日前走进了南山金色年华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开展社会融合公益活动,通过节目汇演、才艺展示、交流互动、现场游戏等活动形式,让自闭症儿童与同龄人亲密接触。

据悉,少年税校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公益活动,一方面鼓励自闭症儿童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建立和谐共融的社会环境,让自闭症儿童和家长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更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真情;另一方面利用小学生这个活动载体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自闭症相关常识,提高公众对自闭症人士的了解与关注,进一步推动自闭症康复服务与自闭症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不断激发青少年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推广社会和谐共荣的理念、呼唤社会关注和关怀自闭症儿童和他们的家庭,实现教育与娱乐的结合、税收与青少年的结合,积极创建平等、仁爱的社会环境。

构建税收诚信社会未来

“百优百强”表彰大会是南山国税对辖区纳税百强企业、百名优秀财务经理、百名优秀办税人员进行表彰,以嘉奖企业和个人在推进依法诚信纳税工作中的突出作用,积极扩大榜样模范影响力,增强征纳双方的理解互信,营造诚信办税、依法治税良好环境。活动过程中,“少年税校”也积极参与其中,同学们以生动有趣的新闻播报、轻松活泼的原创歌舞等形式,表达对税收与诚信的理解,展现小税收宣传员的风采。“我们学校自2005年与南山国税共建少年税校以来,已经一起走过12个年头了,每年都会举办很多税收主题的活动,学生们的税法知识积累以及对税收的理解程度也逐年渐增。”麒麟小学校长罗小波接受采访时表示,“学生通过丰富的活动,认识税收,又经由税收的桥梁,认识这个多彩世界,这正是我们‘少年税校’的教育目的。”

据戴文忠介绍,南山国税接下来将继续发挥“全国税收法治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继续拓展“少年税校”法治宣传教育平台,让税收携手教育,让法治、科技、公益、诚信等元素充分融合,进而面向社会宣传法治、激励创新、呼唤爱心、弘扬诚信。(记者 陈曦 栾萌)

编辑: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