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积极探索 全面推进高密度滨海地区海绵城市建设

2017-12-21 来源:深圳特区报


人才公园-雨水花园

深圳新闻网讯 南山区是深圳的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绿色的发展模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宜居宜业的国际化滨海城区的必然要求。南山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及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以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以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高新区北区、后海中心区共四个重点片区为载体,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为南山建设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为系统引领海绵城市建设,南山区编制并印发了《南山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重点片区详细规划》,提出以山林、水体、绿地、滨海格局为基础,构建具有“涵养、生态、净化、安全”功能的城区海绵系统,将“渗、滞、蓄、净、用、排”原理渗透到“山、水、林、湖、海、城”生态系统中。通过涵养西丽水库、羊台山-长岭陂-塘朗山森林公园等海绵基底,促进城市涉水基础设施的安全化、精品化,修复淡、咸水复合的水生态系统,强化生态人文的滨海景观风貌等途径,逐步形成渗透型的城区海绵系统,恢复城市自然水文循环,提升滨海城市生态品质,形成具有南山区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

南山区各职能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在区管道路与广场、公园和绿地、建筑与小区、城市旧改、水务、更新改造等项目中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一是在城市更新项目规划编制和签订实施监管协议过程中,要求相关建设主体在城市更新规划编制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措施,并在实施监管协议中予以监督落实。二是在《深圳市南山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近五年工作,包括在绿色生态园区和生态城区示范建设过程中,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技术要求落实到场地开发、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污染防控及生态处理中去,并将此项任务作为长期工作实施下去。三是在城市内涝整治、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保护等方面贯彻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如在麻磡河(包括支流王京坑河)、大磡河、白芒河等三条入库支流及龙井河、后海河、铲湾渠、桂庙渠等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设计方案中已将海绵建设理念融入。四是在公园建设的方案设计阶段,要求设计单位按照海绵城市的规范,因地制宜地进行方案设计,确保公园建成后能够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

在未来存量和增量开发的过程中,高密度、高强度的地块开发,将是南山区城市开发建设的一种常态,地块零退线、建筑覆盖率90%以上、地下室满铺等情况非常普遍。高密度开发模式下,海绵城市建设的空间有限,适宜应用的海绵城市设施和布局也受到限制。为应对这种情况,南山结合具体项目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通过设置蓝色屋顶、立面雨水收集、高分子吸收材料、地下空间顶板绿化等高效、成本可控、易于维护的海绵城市设施,减缓因高密度、高强度建筑和地面硬化带来的内涝风险,削减面源污染,降低热岛效应,并使地块能够达到相应的控制指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南山区乃至深圳市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

南山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一:人才公园

深圳人才公园地处南山区后海片区,毗邻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与深圳湾滨海休闲带相连,占地面积77万平方米。人才公园设计中结合海绵城市理念,突出“水”的资源特征,提炼“流”的场地精神,源自大海,穿经公园,融入城市。公园设置了绿色屋顶、步行道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设施,且结合内湖水体的生态设计,设置了亲水步道、植被缓冲带等软性生态岸线。

南山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二:石云村

石云村位于南山区蛇口街道,竣工时间1989年,属于典型老旧住宅小区。在改造前,石云村面临面源污染严重、排水不畅,内涝风险、管道错接漏接等多种问题。经过近年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正本清源、海绵化改造,达到了环境提升、排水达标、生态示范的目的,成为深圳市老旧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并在2017年国家海绵城市中期督察中获得了专家的肯定。

编辑: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