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提早谋划精准发力提前2年实现全域河流脱黑脱臭

2018-01-10 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黄力雯)南山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治水提质的决策部署,上下一心,奋力攻坚治水、铁腕护水,辖区水环境质量实现了华丽转身。不但完成了建成区后海河、铲湾渠、桂庙渠、双界河等4条黑臭水体治理,还完成了非建成区白芒、麻磡、大磡河等3条黑臭水体治理,提前2年实现全域河流脱黑脱臭的工作目标。随着入河入湾污染负荷不断下降,水清岸绿美景尽显,深圳湾重现碧波荡漾,近岸“鱼王”率群鱼翻腾,中华白海豚、黑脸琵鹭等濒危物种频频戏水,为湾区经济腾飞和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高地提供了优质水环境支撑。

立足于“早”,全市率先开展黑臭水体研究部署和治理

一是高度重视,治水和治城并举。南山区委、政府高度重视辖区水环境污染问题,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将治水和治城相结合,在建设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的过程中确立了治水兴水战略举措。二是只争朝夕,全市率先启动治水研究。国务院于2015年4月发布“水十条”,南山区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将治水提质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于2015年6月便正式启动了黑臭水体治理研究,为下一步全面铺开治理工作赢得了时间。三是奋力攻坚,大干快上“七水共治”。区委主要领导提出“全面动员,不惜血本”,治水决心和力度空前,截至目前,共投入近30亿元,全速推进7条黑臭水体治理,全区上下进入了“全流域、大会战”工作模式。由于谋划早,后海河于2016年初动工治理,于2016年中在全市133条黑臭水体中率先脱黑脱臭,比国家规定的黑臭水体考核时间提前了一年半,为全市治水树立了标杆。桂庙渠、铲湾渠、双界河、白芒河、麻磡河、大磡河治理工程也先后于2016年开工,目前已全部脱黑脱臭。

着眼于“准”,采取“源头减污、管理控污、末端治污”的系统治水模式,实现精准治理

一是抓源头。全区41个城中村,改造完成29个,剩余12个计划结合城市更新和综合整治,实施排水管网改造。全区需实施排水管网改造的小区993个,已改造完成593个,力度全市最大,剩余小区计划于2018年6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通过雨污分流改造每日分流污水约12.5万方,从源头上切断了污水;二是严监管。持续对涉水污染源保持高压态势,开展“小散乱污”综合整治,全区动员实施“利剑一号”专项执法行动,推行“大排查、大整治、大监管”三大措施。共排查工业污染源共计1351家、汽修365家、餐饮服务行业4548家、农贸市场10家,对xx家工地、企业进行立案查处,有力震慑了企业的违法行为,保障了水环境安全。三是治末端。除实施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河道清淤、排污口整治等普遍性措施外,针对末端问题实行“一河一策”,实施了一系列河道治理措施。针对后海河实施了控制闸门修复、生态补水等治理工程,针对桂庙渠实施了护坡修复、闸门更换等工程,针对铲湾渠实施了补水管敷设等工程,针对双界河实施了截污系统完善、景观提升等工程,针对麻磡、白芒、大磡河实施沿河截流系统、末端调蓄池和尾水转输管道等工程。

致力于“好”,锻造“好队伍”、建立“好制度”、把控“好质量”,为夺取黑臭水体治理全面胜利提供保障

一是以队伍为本,先锋引领高效治水。牢牢抓住队伍建设这个根本,成立“治水提质先锋队”,按照“表格化、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的工作要求,发布订立黑臭水体治理的“计划书、作战表、军令状”,将任务分解到部门、落实到岗位、具体到个人、量化到项目,以“硬任务”锻造“硬队伍”。先锋队持续发扬“5+2、白加黑”的拼搏奉献精神,争分夺秒抢抓工程进度,“全程盯关跟”(盯紧、关注、紧跟),高效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二是以制度为纲,制定“1+5”文件规范工程管理。以“1个规定”(《工程建设领域党风廉政建设规定》)、“5个办法”(《建设工程招标委员会管理暂行办法》、《小型建设工程发包管理暂行办法》、《工程计量支付管理办法》、《工程变更管理暂行办法》、《合同管理办法》)规范项目的发包、支付、变更等核心流程,形成有效内控机制。三是以质量为魂,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加强全过程工程质量管理,对标一流规划,引进一流团队,切实做到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严控工程原材料、中间产品、管材及设备质量,开展“飞行抽检”和送检xx次,抽检治水工程项目xx个,有力确保了质量合格率100%。

落脚于“护”,构筑多层级、全民治水护水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护河机制,确保河流“长治久清”。推动河长制工作常态化、标准化,全区27条河流均设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截至目前,区级河长共巡河34次,街道级河长巡河94次,社区河长巡河490次,清理整治铲湾渠等河流周边乱搭建58处,拆除集装箱搭建物181个,取缔关停垃圾中转站1处,废品收购站13家,汽车修理点57处,清运沿河废弃物及暴露垃圾107车,实现了以“河长制”促“河长治”的工作目标。二是建立“区委督查室—人大代表—辖区居民”三级监督机制,监督治水成效。将黑臭水体治理任务纳入区委督查室督办系统,定期汇总通报进展,通过督办促进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提质提速。成立由30名人大代表组成的专题监督小组,对辖区雨污分流改造、黑臭水体治理督导检查,共开展专题检12次。倡导全民监督治水,组织居民代表成立后海河义工监督队,不定期开展巡河活动。建成全市首个“治水护水U站”,设立护河管家“河小二”,对河流水体治理、运维管理等实时监督。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引导居民企业树立社会责任。在市、区媒体开展“治水提质”宣传报道69次;在环保节日组织开展“治水提质”咨询服务和主题宣传活动30余场次;联合中小学校开展普及“雨污分流”知识,做到户户皆知, 人人皆晓, 人人动手,引导企事业单位树立治水、护水的社会主体责任。

编辑:黄力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