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博物馆开馆在即!精彩展览纷至沓来,不容错过

2018-01-24 来源:南山文体通

 

自《南山史记》栏目推出以来

有不少热心市民留言询问:

南山博物馆什么时候开馆?

小编很高兴地告诉大家:

南山博物馆

1月31日盛大开馆

同时有很多精彩展览

展览1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

1981年,辛酉年(鸡年)特种邮票(本票鸡)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大型壁画群

《哪吒闹海》动画片节选

展览2

明清外销瓷回归巡回展,首展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第二站是在“一带一路”北京高峰论坛,归来瓷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再次引发轰动,观者如潮;现在,归来瓷又来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桥头堡、今天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南山。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章节,从全球化商品、欧洲的迷恋、欧洲餐饮革命和文化大循环的角度为您展现丝路瓷器的历史与辉煌。

《归来·丝路瓷典》

展览时间:2018年1月31日——2018年4月30日

展览地点:南山博物馆2F  2号专题展览

主办单位:深圳市南山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丝绸之路

陶瓷之路

隋唐以来,中国造船和航海技术日臻进步成熟,海上航线开辟和海运便捷,将大量中国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输出海外,远销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并转运扩散到地中海沿岸。这条连接东亚、西亚、地中海世界贸易的海上交通要道,历史上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两千多年历史纵深的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输送交流的途径。而我们的故事也将从这条丝路开始说起。

海上丝绸之路

1.

全球化商品

为什么说“中国瓷器充当了人类贸易史上第一件全球化商品的角色”?

自公元 7 世纪,瓷器就成为国际性贸易产品,但当时丝、棉纺织类的交易数量或影响力都更高。

可丝绸、香料、茶叶,都是单向旅程:自东而西,随消费使用而消失。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芬雷说:“只有瓷器,不仅历时长在,还在文化相互影响上发挥了核心作用。”也就是说,瓷器不仅因坚实而长久存在,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一项规模最为庞大的文化转型活动。

致富之路起航

图片说明:葡萄牙建造于 1512 年的克拉克级圣卡塔琳娜号帆船。

英、荷东印度公司

  Logo

诸神之宴

油画

2.

欧洲的迷恋

唐代时,中国瓷器就外销红海、埃及,并对当地釉陶产生影响。那么,中国瓷器何时抵达的欧洲?

多数欧洲人16世纪末才知道中国瓷器——不渗透、洁白光滑、实用的美,相对水晶及银器的低价,令中国瓷器现身即获深爱,誉称"白色的金子"。

17世纪晚期及18世纪,中国瓷器风靡欧洲宫廷和贵族上流社会,有专为陈列中国瓷器而修建的瓷器室,为大件瓷器设计木制器座;中等人家,将盘、碟瓷器作为墙饰;殷实家庭,用专柜摆放。壁炉上摆一对中国瓷瓶,至今仍流行。

青花山水楼阁图盘

盖涅雷斯·方特希尔瓶

龙骑兵瓶

粉彩纹章瓷

3.

欧洲餐饮革命 

实际上,18 世纪以前,欧洲人并不用套装餐具。由于没有像样的餐具,在18世纪以前,欧洲人的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相对“野蛮”。随着中国瓷器的进口及数量越来越多,欧洲形成了全新的饮食方式,并于17世纪末达到顶峰,产生了所谓的“饮食革命”。

进入18世纪,欧洲上流社会饮食开始成为一种社交活动,尤其是套装餐具的出现,包括整套造型和图案统一的餐具,可能还配上诸如烛台、牛油碟和上菜盘等附件,使餐桌礼仪变得繁琐。套装餐具在陶瓷生产中出现较晚,但通过从中国进口套装餐具,改变了欧洲餐桌的景观,也改变了欧洲人的用餐方式。

凯瑟琳公主 1638-1750 (左一)

查理二世 1630-1685(左二)

图片说明:葡萄牙国王约翰四世的女儿凯瑟琳公主与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结婚。

矾红描金卉纹带盖盆

广彩开光合家欢

人物图餐具

广彩开光卉纹杯碟

4.

文化大循环

文化大循环,是指一种跨文化交流现象。以中国陶瓷为例:元明清三代瓷器上的卷草牡丹花,是阿拉伯地区卷草番莲花的图案改造,中国陶工把改造的图饰用于作品,又经由商贸,把受到影响的中国纹饰版本,远传半个世界,归返阿拉伯,再被当地艺匠模仿,他们不知这曾带给异国同行灵感且效仿中的图案,实际源于先祖。

这就是“文化大循环”:反复地联结、并合、再联结、再并合。

青花开光八宝花卉纹盘

青花矾红人物故事盘

天下之器

上下五千年,如中国外销瓷般,能成为世界性多民族、多宗教、多习俗、多文化共同参与创造的载体,举世罕有。

纵贯 12个世纪,横跨欧亚两大洲,梯航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万国千邦的中国外销瓷,雄辩地证明着习近平主席对丝路文明的高度概括,印证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法国塞夫勒窑

德国迈森窑

陶瓷本无声,归来陶瓷展让它们发出自己的声音。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在默默诉说主人公的故事。穿越时空,我们仿佛听到这一件件陶瓷,以无言之语,诉说着那些感人的故事。

展览3

文图来源:南山博物馆

美编:RO

编辑: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