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在深港文化起点探寻城市的新生

2018-03-22 来源:中国文化报

深圳新闻网讯 深圳湾体育中心、南山文体中心、保利剧院、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星罗棋布的文体地标在改革开放40年间拔地而起;南山流行音乐节、社区文化艺术节、周末广场音乐会、草地音乐会、青工文化快车……一大批文化品牌活动也在这片历史文化深厚之地孕育而生。近年来,殷实的经济基础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让南山的发展在深圳各区中独领风骚。

为进一步提升城区文化品位和辐射带动力,南山区委、区政府顺势而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强化使命担当,推动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以下简称“深双”)落户在南山南头古城。南头古城拥有近1700年历史,既是深港历史的起点,也是深圳城市的原点。站在深港文化之根探讨深港合作,回到城市历史的开端畅想城市未来,这里恰到好处。

3月17日,为期3个月的“深双”在主展场南头古城正式落下帷幕,用“城市共生”的主题为深圳城中村的发展留下一份丰厚的城市档案,为深圳、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发展模式提供样本和借鉴,也让南头古城和“深双”成为向世界展示南山区奋力建设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的窗口。

国际视野描绘城市愿景

“深双”主会场像一场巨大的城市艺术节,艺术家们以“艺术介入城市”的手法将自己最醒目、最有趣的作品带到城中村居民的生活中,散布在南头古城的各个角落,吸引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其间。

各式绘画、模型、摄影、行为艺术等艺术形式探讨和反思着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模式,各类论坛、表演、工作坊等活动内容为观众带来多样、精彩的观展体验。3个月的展期中,逾25个国家的230多位参展人通过200余场丰富多彩的活动体现南头古城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诠释城中村的共生艺术与共生之美,描绘了未来“城市共生”的美好愿景。

观众只需要静静探索、慢慢发现,便能与各种类型的艺术形式相遇。不同背景、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参与这场两年一度的盛宴,了解城中村话题,关注所在城市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本届“深双”活动遵循“就地保护、活化整治”的原则,将南头古城的大街小巷和住宅厂房作为展场,借此探寻一种“和而不同”的城市模式,唤起人们对城中村、城市与公共空间的重新思考。

在“城市共生”的主题之下,展览从内容结构上分为3个有机联系的板块:“世界/南方”“都市/村庄”和“艺术造城”。“世界/南方”板块立足于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从全球视角探讨城市共生的新模式,为观察和探讨城市发展提供了更符合当代世界现实和未来走向的新范畴;“都市/村庄”板块融入城中村的日常生活,在打破固有的城乡区别的同时,建构起展览与城中村生活的嵌入式互动关系,激发城中村的潜在活力,共同创造城中村未来的可能图景;“艺术造城”板块在展示当代世界各地艺术家对街道、家居、公共空间以及社会问题的种种批判性探索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艺术介入城市”的直接行动,利用当代艺术的活力和创造性的表达介入城市生活,进行多元试验,尤其强调与当地社区居民的互动合作,并由此衍生更有活力、更具创意、更开放、更民主的城市生活系统。

古城新生 人文相映

南头古城整体保护与利用是一个长期工程,为使此项工作发挥成效,打造南山发展的新面貌,南山区政府通过“深双”,活化、改造、植入新产业,注入造血功能,让历史文化古迹得到保护,文化得到发掘和提升,城市得到发展,为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样板区”和“效果图”。

作为首次走入城中村的双年展,“深双”融合了历史文化和先锋实践,会集众多国内外知名建筑师、学者和艺术家,更动员了大量居民自发参与,将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植入日常生活,遍布南头古城的大街小巷、住宅和厂房。展览与古城更新计划齐头并进,改善了南头古城的公共空间,也给居民带来对未来生活多种可能性的想象。“深双”不只是一场展览,更是一次直接的“造城”行动。

中山西街10号一座三层高的上世纪80年代建筑被改造为以“全国首家诗人/艺术家驻留书店”为主题的,集图书、展览、咖啡及艺术家公寓为一体的人文书店。乐平街一坊22号于“深双”期间变身艺术空间快闪店。书院广场、十字街广场、报德广场等公共空间,在重新设计、升级改造的同时,增加了休憩位置,吸引了不少周边村民前来参观。东莞会馆、中山南街85号等引入深圳出版发行集团资源,建设环境优雅、格调高雅、别具特色的公共书吧,为古城居民打造高品质文化惠民新阵地。

新安县衙、烟馆等文物保护单位和仿古建筑完成了全面修缮并对展览陈列进行升级改造。展览陈列更加注重深入挖掘南山历史,用多种现代手段讲述南山故事,如报德祠变身为“南头古城先贤孝廉文化展馆”,选取集中体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南山先贤故事,让观众在认清未来去向的同时,也不忘来处。在本届双年展的设计上,策展团队花了很多时间进行城中村公共空间系统改造,希望以此提升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唤醒古城、换新业态、焕发新生”是南头古城老店“七日焕新计划”的主题。该计划由深业集团出资,遴选九街糖水店、衣缘缝纫、文庆鲜水、三代豆腐和沈记客家黄酒5家有特色且在古城经营10年以上的品质老字号做不同程度的店面改造升级,为古城带来“更新生活”的示范。随着活动开展,城内居民思想观念也发生巨大转变,一些店面纷纷加入“焕新计划”,城内物业及商业业态正在发生着变化。

为期3个月的“深双”体现了南头古城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用新的产业置换结构、更新业态,打开古城的“冰山一角”,诠释城中村的共生艺术与共生之美,转变古城居民思想观念,整体保护与利用工作得到居民的支持和认同。

南头古城是南山的,更是深圳的。在整体保护与利用工作的决策层面,南山将进一步加强与深圳市的沟通,力争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围绕南头古城确定的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活化利用好现有物业空间,以点带面、分片实施、逐步推进,吸引设计产业进驻,打造更具历史文化底蕴和深圳时代特色的设计小镇。

打造全民文化盛宴 探索城市发展

“深双”的展区不只在南头古城,而是遍及城市各处,和城市中的每个人息息相关。据统计,自2017年12月15日开幕以来,主展场、分展场及外围展共迎接超过55万观众(其中主展场超过30万人次,分展场15万人次,外围展10万人次),接待不同地区的观展团体200余个,打破历届观展人数纪录,“深双”成了名副其实的全民文化艺术盛宴。

作为“深双”的公共教育品牌,“深双学堂”面向公众开展一系列多样且免费的课程与活动,旨在搭建专业与大众之间的桥梁。在固定展览之外,超过180场讲座、论坛、工作坊、集市活动贯穿3个月的展期,与不同年龄和背景的观众积极互动;同时,120余场导览活动带领观众读懂展览,让“城市建筑”话题走出学术的象牙塔,让更多市民充分参与其中,关注自身所在城市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在深圳岗厦村、西乡等地,“深双”鼓励城中村居民提供城中村改造的优秀事例。同时,在罗湖、光明、盐田、龙华各区的分展场注重融入本地文化,发掘城市更新、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的优秀事例,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研究探索与实践经验。

在香港,以“城市执生”为主题的2017双城双年展于2月11日闭幕。展览借港铁串联的8个城市的闲置或共享空间、文化场地,加上深圳展场,共9个场地形成跨地区的“城市展览馆”。自2007年开始,深圳与香港两座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城市通过双城双年展携手展开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共同探索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如今,双城双年展成为深化深港两地城市文化多元合作的重要部分,也成为推进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本届“深双”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深港两地不断深化合作,并肩携手、共谋发展,合力为国家的繁荣进步贡献所长,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正是两地合作的成功例子。期待深港未来继续携手,共建宜居城市,为两地人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深双”通过多角度的合作与学习有效提升了深港城市品质,强化了两地合作共赢,扩大了深圳的国际影响力,已经成为深圳落实“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推进和谐共生 彰显城市温度

“多元和包容是一座城市的最好态度,也是移民城市最基本的社会基因和特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说,让展览与南头古城居民的日常生活并存是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行动,也是在全社会展开的一次文化建设;是架设在城与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桥梁,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文化行动的一部分。

从2005年首届主题“城市开门”到如今的“城市共生”,“深双”用10余年的时间创造了文化发展和城市发展互动的全新模式。第七届“深双”首次将“城中村”作为展场,在尊重人性和历史的前提下呼唤多元化、包容、有活力的城市生态系统,寻求城市文化、社会、空间多层面的共生,也是寻求城市与村庄、历史与现实、混乱与秩序的异质合体共生。

作为当代城市发展的模式之一,城中村为初来城市者提供了生活便利、成本相对低廉的落脚之地。自由的心灵、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灵魂需要在城市中寻找栖居地,“城市共生”因此成为未来年轻人创新与激情的承载。这里既是深圳城市化向内深耕的前沿,也是城市平衡发展的底线。

“不是新城市如何拯救城中村,恰恰相反,城中村模式有可能拯救那些新的、缺乏生活质量、缺乏城市性的城市。”本届“深双”参展人张永和说,城中村所蕴含的潜力和可能性,对未来城市发展模式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深双”不是把城中村视作需要改造的对象,而是把城中村作为探求新的城市成长模式的出发点,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众对城中村的刻板印象。

与趋于同质化、标准化的现代城市相比较,高密度、空间灵活多样的城中村包容而多元化,蕴含着蓬勃的生机和来自草根的智慧,街道和邻里生活鲜活生动,充满城市中久违的人情味。

在“城市共生”的主题之下,本届“深双”是寻找新的理论、新的实验和新的实践模式的平台,是注重“发现”而非预先设定的交流空间。虽无法解决城中村的所有问题,但能够为城市居民播下一颗种子,告诉他们城市中存在着多种生活方式,是多元而丰富的。


一座城市的厚度体现在其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不忘记这座城市的历史,不忘记回到原点;一座城市的温度体现在日新月异进步的同时不忘记用一方文化、一方艺术反哺这座城市的守护者。近年来,南山区以“文化立区”为目标,大力完善辖区文化中心功能支撑“中心城区”建设。2017年,南山区文化传承与发展并重,围绕“提标准、重品质、强管理、惠民生”,优化制度、提升服务,加快形成文体设施建设网络,推动深圳的城市文化中心向历史原点回归。2018年,南山将努力打造现代化宜居之城,在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要方面走在前列,在文体惠民方面提质增量,推进建设一批文体设施,高水平规划建设深圳湾文化设施带,积极争取未来科技馆等大型文化设施落户;办好“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三人篮球亚洲杯赛、南山流行音乐节、半程马拉松等活动;将新增健身路径30条以上,促进文体活动空间互惠共享,满足全民健身运动需求。

南山,既是深港历史文化之根,也是现代化城区建设的佼佼者。

编辑: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