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触时代脉搏 记录时代足音

2018-05-1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型主题采访的媒体记者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采访。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深圳新闻网讯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

5月7日至9日,“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深圳启动。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中央和地方主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深入我市基层社区、走进科研院所、参观企业车间,以蹲点调研和集中采访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展现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

蛇口工业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管”。采访团首站便来到蛇口改革开放博物馆。借助现代声光电技术,120名记者聚精会神“现场目击”蛇口开山填海建港打响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一组组实物与珍贵图片,无声讲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深圳理念的诞生、继而传唱大江南北,触动着每一位记者的心弦。

一张白纸,从零开始,画出最美最好的图画。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前视察前海的殷殷嘱托,正在变成现实。一片滩涂迅速崛起为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服务业新城区,前海合作区注册企业增加值从49.9亿元增长到1528亿元,每平方公里产出突破100亿元,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58项,全国首创或领先133项,“最浓缩最精华”的核心引擎作用逐渐凸显。接受央视新闻联播记者采访时,深圳特区报记者任琦表示,以前从规划蓝图和沙盘上看到的项目和设施,现在像魔法一样变了出来,让她感到非常振奋。

“从改革开放的摇篮到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一年一个样,发展成果令人惊叹、发展愿景令人期待。”中国青年报全媒体中心副主任崔丽动情感言。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已经成为深圳的城市名片。在福田保税区,记者登车体验无人驾驶智能公交,在神州云海公司,记者与智能机器人“艾娃”互动,观看智能商用机器人穿梭机场、车站、医院、电站从事环境监测、巡检安防;走进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探访真皮破损修复技术,惊叹全国首家新型科研机构20多年来累计孵化企业1500多家,培育上市21家。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从城市面貌到经济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巨变。”经济日报记者陈静说,从创造“深圳速度”到打造“深圳质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但是,深圳也有很多不变的东西,比如“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让这座城市始终充满创新、活力和梦想。

走进银星科技园采访本地创业者讲述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走进深圳的绿肺——大鹏半岛感受公园之城的生态保护。“这次选取的采访单位很多,个个都很有看点。深圳的发展很好地诠释了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辑陈凌说。

走进南岭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在练舞、画画、玩亲子游戏的居民人头攒动。南岭村放着一年400万元的租金不要,反而腾出四层楼花600万元装修改造成1万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居民议事厅、文化活动室、健身室、自助图书馆、国学体验馆、老年人康乐吧等数十个功能区一应俱全。最令记者意外的是,这些项目不但对上千名本地原村民免费开放,也对7万多名社区外来工一视同仁。

“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不只是创造了经济奇迹,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大众。南岭村的实地采风让我看到了深圳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已然走在全国前列。”科技日报新闻中心主任操秀英说。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为盛名所累;增强忧患意识,不为赞歌所惑;始终艰苦奋斗,不为安逸所困;强化开拓创新,不为经验所束;敢于攻坚克难,不为困难所惧。深圳人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续写春天的故事,赢得了采访团的一致点赞。(记者 石义胜 李舒瑜)

编辑: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