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深圳站开幕 40行业大咖纵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

2018-11-30 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王志明)11月29日,以“未来已来 周行不怠”为主题的2018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在深圳盛大开幕,40余位知名科学家、投资人、创新领袖们聚首鹏城,纵谈粤港澳大湾区的广阔前景,共探新经济的璀璨未来。

这是第一财经第二年在深圳举办技术与创新大会,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李蓉表示:“2018年我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强的深圳创造了令全世界瞩目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奇迹。过去几年来,我们对深圳模式下的新技术、新动能、新模型、新生态等话题都有重点关注和持续的报道,从去年开始我们在上海和深圳搭建技术与创新大会这样一个峰会平台,向世界发出中国创新强音。”

 目前,湾区经济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强劲动力。作为湾区中的新军,粤港澳大湾区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版图中的亮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亚洲电动车之父陈清泉就此发表题为《创新驱动跨界融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主题演讲。陈清泉认为,粤港澳大湾区5年内将超越东京湾区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一湾区,需要注意的地方在于加强顶层设计,打通人力、物力、财力,要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加强同世界各地的合作。

香港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则从金融市场的角度,发表了题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现状与趋势》的主题演讲,并对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机构的协同发展,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议:发挥港资银行跨境业务经验,借助澳门葡语系优势发展金融合作,推进港澳保险业在内地拓展,支持粤港澳金融科技创新和发挥绿色金融新路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粤港澳大湾区与东京湾区的对比、借鉴也成为研究讨论的一个方向。日本前金融大臣、经济财政大臣、庆应义塾大学名誉教授、东洋大学教授竹中平藏带来东京湾区科技发展的经验总结——《数字化时代的政府政策:来自日本的经验分享》。

粤港澳大湾区在探索中不断前进,那么,在融合发展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在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思劼主持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及创新驱动力”圆桌论坛上,陈清泉,竹中平藏,香港前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客座教授陈家强纷纷建言献策,并给出了金融开放、引进国际化人才、顶层制度设计的建议。

在11月29日下午举办的“第一财经技术与创新大会深圳站——巴斯夫乐见未来”论坛上,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与巴斯夫,大中华区业务与市场发展高级副总裁郑大庆进行了开场对话。

杨宇东表示,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刚刚运营,珠港澳大桥也正式通车,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发展阶段。深圳既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城市,也是改革开放的创新城市,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选择在深圳探讨“科学,乐见未来”主题的意义非常重大。

郑大庆表示,深圳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的起点,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让这座城市引领诸多科技创新的前沿,巴斯夫有幸借助深圳速度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春风,与各位专家和合作伙伴一起探讨如何利用科技打造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共创美丽中国。

陈清泉发表了《汽车革命与新能源汽车的挑战》的主题演讲,巴斯夫亚太区职能管理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兼董事长柯迪文则向大家描绘了一个以化学创新构建而成的可持续发展社会。

当然,智慧城市不仅关乎先进的通信技术让万物互联,更在于便捷的交通、舒适的住宅、洁净的空气和所有人的生活质量。

围绕智慧城市建设——未来之城新探索的主题,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杜雁,第一财经研究院副院长林纯洁,深圳市深港科技合作促进会会长张克科,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素红一起进行圆桌讨论,该论坛由郑大庆主持。

城市发展需要更为智慧、绿色的出行方式,以解决人口密集的大城市会遭遇的挑战,比如拥堵、能耗、气体排放,同时又能给予人们有质量、友好的生活空间。可持续交通的技术创新发展,未来是大公司还是初创公司或独角兽企业在这个领域更有机会?

在杨宇东主持的“智慧城市建设——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交通”的圆桌讨论中,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孙亭,比亚迪汽车智慧生态研究院院长舒酉星,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瑀,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巴斯夫大中华区特性材料业务管理、亚太区特性材料交通运输业务管理副总裁郑惟成就此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财经全媒体集团,第一财经整合内外部资源对这一科技盛会进行传播,第一财经APP直播盛会现场,第一财经电视、日报等平台也深入报道,第一财经希望通过传播分享新技术,持续推动中国技术创新发展与人类的福祉进步。

 

编辑:王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