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1.5亿实施民生微实事2700项 迈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南山路径”

2018-12-18 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王志明 通讯员 贾宁)南山区今年投入1.5亿,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2700个。12月18日上午,南山区民政局召开南山区民生微实事工作新闻通气会,公布了该局在民生微实事方面的工作以及取得的进展。近年来,南山区民生微实事工作成效显著,已探索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南山路径”。

民生微实事六大创新迈出南山新路

南山区民政局负责人在会上介绍,南山民生微实事在六大方面的进行了创新与尝试,一是党建引领,创新工作目标定位。将民生微实事作为创新巩固社区党建基础、夯实社区党委核心、推动党群服务的重要举措,试点精品特色社区建设工作,把创新实践作为打造精品特色社区的重要抓手;推出“领头羊计划”,培养一批优秀的社区党委书记,将民生微实事作为评价社区党委书记的重要指标;确定民生微实事作为精品特色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并将在2~3年内实现全覆盖,。

二是制度先行,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南山颁布了《南山区民生微实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1+3”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民生微实事的内涵,在项目征集、项目遴选、项目确定、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全流程等方面提供全流程操作化指引;出台《南山区民生微实事项目库管理规定》《南山区民生微实事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南山区民生微实事工程类项目管理规定》等细则,进一步明确以民生服务发展的主线、项目实施的底线、服务监管的红线,初步搭建一个较为科学完整的政策体系。

三是普惠民生,创新服务供给方式。连续两年举办“智惠民生”微实事大赛,广泛动员辖区企业、高等院校、社会组织参与,今年共有1241个参赛主体提交了1386个参赛项目,极大地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建立民生微实事项目库。通过举办大赛,建设区级民生微实事项目库,将一批专业水平高、民众需求高、服务效果好的项目建设成为政府的“配菜菜单”,丰富社区居民的选择。每个社区每年至少从项目库中选取2个项目落地实施,并组织“两代表一委员”督促落实,大大激发了民生服务供给主体的参与动力。

四是智慧平台,创新项目运营模式。按照“互联网+政务”的理念,结合“智慧南山”项目,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优势,搭建民生微实事应用管理平台,使项目征集、遴选、审批、实施、评估和监督等流程电子化,实现民生微实事项目全程线上办理;通过信息化、标准化的手段,将项目内容、经费、服务人群及效益等因素进行交叉比对、统计和测算,规范项目实施程序,确保服务过程公开透明,便于群众参与和监督;形成民生服务大数据,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通过平台数据累积,逐步形成民生服务大数据,通过服务数据和定位的分析,形成全区服务需求的可视化地图,助力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

五是供需对接,创新民生服务体系。为使百强项目顺利落地实施,举办两场项目洽谈会,组织全区101个社区、13家社工机构、8家特殊儿童福利机构、4家养老机构,分别与百强项目方对接洽合作服务意向。据统计,共有215个(次)项目达成意向,金额超过800万元;百强项目按跨街道方式实施,与社区自行实施的项目相结合,实现民生微实事“群众点菜”与“政府配餐”。对遴选的项目以导师制、训练营等方式进行培育,并根据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的反馈不断优化,使项目更贴合居民需求,进一步提升民生服务品质。

六是民主监督,创新服务监管体系。一是专项监督。以“两代表一委员”为主,辅以居民代表、行业代表和媒体代表等人员,通过列席居民议事会、考察工程建设、参与项目活动以及查阅档案材料等方式,对民生微实事实行全方位监督。区人大代表专门组建了民生微实事监督组,下设8个小组,分别负责监督8个街道的项目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民生微实事观察员制度”,组建专业观察员队伍对民生微实事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通过报刊、网站等各类平台,宣传民生微实事,引导居民阳光监督,全方位促进民生微实事健康有序发展。

民生微实事助力打造精品社区

通过顶层设计、模式创新和制度流程等方面的探索,南山民生微实事实现了“四个提升”:项目数量及资金量显著提升、项目服务质量显著提升、项目规范程度显著提升以及项目居民参与率显著提升。

首先,实现了从硬件改善向服务改善转变,形成“南山特色”。2017年度累计实施微实事项目1779个,同比增长46.8%,今年至11月20日,实施项目就已达2048个。同时,项目结构不断优化。由以工程类项目为主向以服务类项目为主转变,满足更多居民的实际需求。今年民生微实事中服务类项目服务类项目2205个,占81.7%;工程类项目307个,占11.3%;实物类项目188个,占7.0%,共涉及金额1.5亿元。

其次是从传统模式向科技促民生转变,形成“南山路径”。作为科技大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上市公司148多家、科研院校20多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以大赛为平台,把科技资源引入到民生服务领域,探索出“科技促民生”的实施路径,如“自闭症陪伴机器人”“肿瘤筛查项目”“健康管理平台”等一大批本土企业的科技项目、科技产品进入社区,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大上的民生服务,既体现区域特点,又满足居民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三是从单一化服务向多元化服务转变,形成“南山品质”。南山选取9个社区试点创建工作,明确“精准、精细、精心”等各类品质指标;今年在全区全面推开,拟实现50%的社区达标;构建服务型社区治理模式。社区党委党建“标准+”建设把民生微实事服务纳入建设领域;社区服务依托民生微实事让民众更可感、可知,有事可议,民众参与热情更高;多元服务提升民生品质。通过“1+3”等规范性文件、建立项目库、举办“智惠民生”大赛等系列举措,提升民生服务的品质和民生资金的使用绩效。

第四是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建转变,形成“南山品牌”。经过一年的探索,以民生微实事为抓手,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社区工作站的资源统筹、社区居委会的协助配合、社会组织的服务参与等作用,打造多元共建的平台,引导民众共享发展成果;通过“三社联动”,加强民生服务的主体建设,大力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或商业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丰富服务型治理的内容。探索创新实施路径,实现一个民微项目建设一支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培育多元共治的主体,真正使民生微实事成为社区治理体系重构的重要推动力量。

第五是从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转变,形成“南山样本”。项目征集体察民情、倾听民意、纾解民困,让党的声音及时在社区传递,成为群众路线的最好实践,同时又让群众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全程参与,体会党委政府为百姓服务的真诚用心,构建起党群、干群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融洽关系;项目的遴选、监督、测评全过程公开透明化,大大激发辖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服务事务的热情,发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自治权利,推动政府治理与社区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第六是从“三率”不高向共治共享转变,实现“幸福南山”。搭建起一个政府、市场、社会和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平台,聚集各类社会资源发挥作用。一是撬动社会资源。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吸引辖区科技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全面参与,推动社会资源成为社区适老化改造、“四点半课堂”、妇女增能等项目实施的不竭动力。二是社会广泛参与。畅通科技企业、科技产品、科技人才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形成社区优秀人才、社工、志愿者、社区居民沟通参与社区服务的局面。同时,健全完善社区党委服务群众、社区居委推动参与、社区服务覆盖群众的机制,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南山区民生微实事应用平台即将启用

在会上,南山区民政局还透露民生微实事下一阶段的工作,接下来,南山区将在12月底前上线“南山区民生微实事应用平台”,并于2019年继续加大力度做好民生微实事工作。

据介绍,南山民政局明年继续深化项目统筹协调工程。通过经验交流、培训、论坛等形式,指导社区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营造良好的实施氛围;组织企业、高校、社会组织等项目方与街道、社区进行交流互动,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同时,加大互联网+平台建设工程。落实区级民生微实事应用管理平台运营管理,通过信息化、标准化的手段,落实“1+3”文件精神,规范项目实施程序;完善“南山区民生大超市”,以O2O的形式,推进项目管理数字化。

提升微实事大赛。优化大赛流程,全面引入分赛场制度;优化评委选拔体制,合理构建评委中各类人员的比例和参评方式;全面引导街道和社区人员参与,保障赛后优秀项目在社区落地实施。


编辑:王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