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峥华携新作《书人陆离》对话马家辉 谈“书痴们”的趣闻旧事

2019-07-20 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董非)7月14日下午,资深媒体人姚峥华携新作《书人陆离》来到物质生活书吧,对话作家马家辉,分享文人学者的生活故事,回顾“书人系列”写作历程。热情的读者挤满了物质生活书吧雅致的蓝色空间。

花边闲言,也是历史文献

《书人陆离》是姚峥华“书人系列”的第六本,书名中的“陆离”取自《淮南子·本经训》“五采争胜,流漫陆离”,形容色彩绚丽繁杂,“陆”也是“六”,既点出了此书在同系列中的排序,也与书的气质相吻合。

书中既有史料钩沉,又有日常白描,是为作家、译者、出版人等众多“书痴”所作的文学特写:

张爱玲和杨绛对彼此有怎样的评价?三年困难时期,鲍耀明寄给周作人的食品清单里有什么?历经三十六年,《走向世界丛书》一百种终成完璧,出版家钟叔河耗费了多少心力,又得到了钱锺书怎样的指点?从足球俱乐部总经理转身成为一流译者,戴大洪如何完成跨界?……

谈及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姚峥华举了书中“杨绛、张爱玲互评”的例子。

张爱玲曾在给《联合文学》前总编辑丘彦明的信中夸赞杨绛的《干校六记》,说它“冲淡幽默,有昏蒙怪异的别有天地非人间之感”。而在杨绛去世后,钟叔河公布的杨绛与他的通信中,则可以看到杨绛对张爱玲从人(一脸“花生米”)到文(意境卑下)的偏见。信件的公布很快掀起波澜,姚峥华也在书中条分缕析,写下了她对于个中缘由的推测。

姚峥华说,这些名家前辈的“八卦”,可能并不为人熟知,甚至有些她亲历的点滴,如果不写出来,读者便无从得知。所谓的花边闲言,除了好玩好看,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聊天内容,也另有它们存在的意义。换一个角度看,换一个时间点,它们也可能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表达这类内容,写作者要尤其注意恪守底线和原则,把握其中的“度”。

以好心肠,呈现好风景

曾作为写作对象出现在姚峥华笔下的嘉宾马家辉,对“小姚”有这样的评价:人脸便是好风景,“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有一副好心肠”。

他坦言,自己在阅读此书时,除了看到里面的事情及姚峥华的观点,还看到了自己心里的对话。比如书中姚峥华与作家张辛欣通过网络在深夜进行的关于何为小说、小说意义的讨论交流,就让他有了很多遐想——张辛欣曾在八十年代导演了囊括当时几乎所有重要作家的“文学之夜”晚会,姚峥华与她“时空”不同,但都处在关心文学艺术的状态中。读这些文章,让马家辉觉得“收获颇丰”。

他特别提到,《书人陆离》中除了记述他人的事,也有作者姚峥华自己的情感流露。她写到读孙爱雪《流浪的女儿》,“哭得稀里哗啦”,因为这让她想到自己的父亲。马家辉说,人总有生老病死,人跟人相处都是缘分,他作为一个父亲,读到姚峥华的这篇文字,不禁对其中写到的父女之间的缘分深有感触,直赞她“下笔温柔”。分享会上,他特意用粤语朗读了其中一段,引得全场观众专注静听。

成长变化中的“书人系列”

“书人系列”以平均每年新增一本的速度,至今已出到第六本,借《书人陆离》新书分享之机,物质生活书吧特意准备了主题微型展。那么,该系列图书有哪些变化?《书人陆离》与同系列其他书又有哪些不同?

姚峥华说,这些书虽然气质相连,气势相通,都以很小的点为切入口,来写名家前辈普通人的一面,但她从出版第一本书起,就有意识地追求“变化”,追求不同。每一本书,她都为之选择不同的出版社,使用不同颜色作为封面底色,邀请不同的名家作序和题签,力求呈现不同的出版风貌,例如《书人陆离》的序作者是文学评论家黄子平和作家薛冰,封面题签者是作家王稼句。而越写下去,姚峥华便越觉得笔下的内容,应不止于野史趣闻,还要有温度、有厚度、有深度。她一直尝试寻找并写下更有意义的东西。因此,在写作 《书人陆离》时,她已经更加留心书里的思想性的内容。

姚峥华娓娓道来,马家辉风趣幽默,分享会现场气氛热烈,频频爆发出笑声和掌声。

在最后的交流环节,有读者问马家辉是如何一直保持“少年感”的。他回答说,“少年”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概念,这意味着心里有一些条条框框——少年应该怎么做,中年、老年怎么做。如果习惯于用“必然,应该,必须,肯定”这些字眼去思考问题,可能就会被自己对自己的预期绑住。而从“why not” (为什么不)的角度思考,空间或许会更宽阔。

怎样规划旅行?马家辉的旅行并没有经过明确规划,但他喜欢带着女儿去旅行,并建议提问的读者也这样做。在观念上与父母有冲突怎么办?不要让这种事构成太大的烦恼,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条命”,但要记得“体贴”父母,在与父母聊天时可以用一些小技巧避免冲突。此外,父母思想上的弹性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大,可以与他们慢慢沟通。

还有读者问到“年轻人如何缓解当下生活的焦虑”。马家辉说,生命无非是苦的,无论名人还是普通人,无论拥有怎样的经济收入,都有烦恼,有一个非常老套的答案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文学艺术——它能帮人抵御外面的风,能让人在生命的苦中感受到存在的意义的。心灵的平静,要到文学思考和艺术创作中去寻找,而这些,都要从阅读开始。

编辑: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