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南山 生态与经济齐飞碧水共蓝天一色

2019-12-02 来源:南方日报

冬日的大沙河生态走廊,绿意盈盈,生机勃发。鲁力摄

深圳南山大沙河生态长廊沿线居民骑车游玩。鲁力摄


深圳新闻网讯 深圳湾畔,碧波荡漾,中华白海豚、黑脸琵鹭频频戏水;大沙河里,千帆竞发,两旁的生态走廊成了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这样的景象发生在深圳市南山区,这座即将迎来建区三十周年的城区,是腾讯、大疆等世界一流科技创新公司所在地,连续多年位列广东省经济第一强区。

不久前,生态环境部公布了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南山区成为广东省唯一上榜单位,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上榜的产业高度集聚城市中心区。

生态与经济齐飞,碧水共蓝天一色。南山有何秘诀?

▶▷一条河的新生

从“船走泥沙”到“生态走廊”

城市因水而美,产业因水而兴,市民因水而乐。11月6日上午,全长13.7公里的大沙河生态长廊正式开放,这条纵贯南山全境的母亲河,串联起西丽湖、大学城、高新区、深圳湾,成为南山又一张崭新的生态亮丽名片,将承载新一代南山人的美好生活与记忆。

早在解放初期,因河中行驶大量采沙船,周边居民盖房也直接从河里取沙,“大沙河”由此得名。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口的急剧增加,大沙河水体污染负荷大,超过河流自净能力,水质恶化严重。

市区联动,对症下药,创新治理模式,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处于城区中心的大沙河整治。近几年来,市区协同,由南山区负责源头正本清源、水质保障及碧道建设;深圳市水务局负责河道综合整治、防洪安全,多措并举开始了大沙河治水提质工作。

开展正本清源,通过对流域内16个城中村和744个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针对部分老城中村、老住宅小区纠正错接雨污排水管等措施,从源头实现雨污分流,避免生活污水污染河流;实施分段分步整治工程,先后开展河口水闸工程、上游段综合治理工程、中下游段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挡潮蓄水、底泥清淤、河岸截污、补水增容等多项措施,改善河道水质;强化日常管养保洁,河道清洁实现全河段覆盖,每天开展河道巡查,对河面垃圾、违法排污等问题快速反应,立即处置。

通过高标准、高质量系统推进大沙河流域堤岸防护、雨污分流、生态改造、碧道建设等工作,全面提升大沙河的水环境和水生态,大沙河水质得到极大改善,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

优良的水质让大沙河成为赛艇运动和市民休闲的乐园。“记得2007年时上下班途经大沙河,远远地就能闻见一股味道。那时绝对想不到,这里如今会建成一条生态长廊。”郑先生如今居住的小区位于大沙河生态长廊中段,每到周末,他都会带着孩子来附近画画写生,有时还会带着相机和孩子捕捉在河道间嬉戏的白鹭。

近年来,南山区借鉴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等全球创新中心的先进经验,沿大沙河布局一条南北走向的科技创新轴,从北到南把大学城、留仙洞、高新区等片区连成一个整体,打造深圳全球创新之都核心区。

上游串联深圳大学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哈工大研究生院等高端创新要素;中游留仙洞片区及高新产业园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正吸引众多企业,成为未来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新平台;下游深圳湾畔,与一条东西走向的湾区总部经济带相交,集聚国际资本、顶尖人才、总部企业等高端资源。

沿着大沙河这条生态长廊、科创走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故事正在继续上演。

▶▷一群人的努力

“一河一策”重现碧波荡漾

鱼翔浅底,碧水清波,漫步在大沙河、后海河、深圳湾等南山辖区内的河流海湾,很少有人记得,仅仅三年多前,这些美丽的河流,很多河段还是人人掩鼻而过的“臭河”。

变化始于行动。南山区举全区之力,投入60亿元治水,力度空前、成效显著,全区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据了解,自2016年初起,南山区陆续启动了建成区5条黑臭水体和非建成区3条黑臭水体治理研究,与国家“水十条”要求各地开展黑臭水体治理时间同步。

找准病灶,才能对症下药。南山区精准发力、系统治水,确立了“源头减污、管理控污、末端治污”的全流域系统治水模式。

聚焦源头,消除黑臭。截至目前累计完成993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49个需改造城中村中已完工36个,实施中13个,预计年底全部完工。通过雨污分流改造,每日分流污水约12万立方米。

严格监管,集中整治。持续对涉水污染源保持高压态势,开展“小散乱污”综合整治,推行“大排查、大整治、大监管”三大措施,严厉执法,近年来立案832件,有力震慑了企业的违法行为,保障了水环境安全。

根治末端,防微杜渐。针对末端问题,南山区实行“一河一策”河道治理,主要包括截流系统修复、清淤疏浚等治理工程。秉承“让保护更严格、让发展更充分”理念,开挖丽水河和燕清溪,“铁桶式”保护西丽水库。

构筑治水工作机制,确保河流“长治久清”。南山区重点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护河机制,以“河长制”促“河长治”,全区27条河流均已落实。截至目前,区级河长共巡河621次,街道级河长巡河1948次,社区河长巡河5243次。

此外,建立“区委督查室—人大代表—辖区居民”三级监督机制,监督治水成效。成立由30名人大代表组成的专题监督小组,对辖区黑臭水体治理督导检查,开展专题检10余次。倡导全民监督治水,建成全市首个“治水护水U站”,设立护河管家“河小二”,对河流水体治理、运维管理等实时监督。

如今,该区河流全面消除黑臭,为辖区水治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南山已正式进入“治水融城3.0”阶段。数十条河流水质由“黑”变“清”,重塑了城市与河流生态和谐关系,水生态城市功能价值进一步凸显,促进南山城区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发展。

▶▷一座城的蝶变

让保护更严格让发展更充分

创新南山,更有“幸福味道”。最近,即将迈入“而立之年”的深圳市南山区,迎来高光时刻。

11月25日,在新华社与瞭望智库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中,南山区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和“创新包容强区”两项大奖。

11月16日,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开幕式上,南山区荣获生态环境部颁发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匾牌。

南山区委书记王强说,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最普惠的福祉,让人“望得见山水”,增添一座城市的幸福亮色。越是高速的发展,越是需要寻找心灵的港湾,越是渴望绿色怡人的空间。近年来,南山区多措并举,走出了一条“让保护更严格,让发展更充分”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以南山北部片区发展为例,南山区创造性开展西丽水库流域污染治理,在对水库实施“铁桶式”保护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白芒河、大磡河、麻磡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开挖丽水河和燕清溪,大幅降低西丽水库入库污染,有效提升水库水质保障率,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土地空间支撑。

当前,面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战略机遇,南山区正在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理念,坚决实施生态立区战略,始终坚持环境优先、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以最严的环境监管力度、最高的产业准入条件、最全的生态空间管控、最低的资源能源消耗,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空间格局持续优化、生态人文底蕴持续丰富、生态文明意识持续提升、产业结构持续升级、科技创新达世界一流水平。(记者 张光岩 张佳鸿 陈丽群

编辑: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