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七届人大七次会议开幕 去年民生支出227.2亿元

2020-01-15 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讯(见圳客户端 深圳新闻网记者 曹文丽)1月15日下午,南山区七届人大七次会议在南山会堂召开,区长黄湘岳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交出了2019年终“成绩单”,绘制了2020年“施工图”。

黄湘岳在报告中指出,南山区去年积极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圆满完成区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荣获一系列国家级殊荣:“双创”发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入选生态环境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被推选为“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营商环境位居全国百家示范县市榜首。

2019年九大类民生支出227.2亿元 办成民生实事20项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高位开局、深圳湾总部经济带聚势成峰、大湾区交通枢纽格局呼之欲出,2019年,南山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三大战略工程”捷报频传,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持续奔涌。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的基础上,辖区税收达1665亿元,增长11.1%。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90亿元,增长19.2%,在高基数的基础上保持高增长。

在教育方面,南山把公办幼儿园建设作为硬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新增公办幼儿园45所,总数达65所。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校5所,增加学位4800个。哈工大(深圳)实验学校揭牌、大磡小学纳入南山二外集团化办学。优质高中群建设稳步推进,高考高分优先投档率、本科率、专科率稳居全市第一。建成深圳首家区级特殊教育学校——龙苑学校,助力特殊儿童圆梦。

在医疗方面,南山医院改扩建一期项目国际诊疗中心投入运营,软硬件实力大幅提升,成为全省首批互联网医院。南科大医院晋升为三级医院,蛇口医院加挂“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引进3个高层次医学团队,中医院门诊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南山肿瘤中心开业。慢性病防控模式获国家卫健委推广,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国家复审。成立南山医疗集团,整合52家社康中心,建成10个区域学科联盟,医疗资源实现统筹管理。

在民生方面,九大类民生支出227.2亿元,办成民生实事20项、微实事3232件,民生微实事入选“广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十大创新经验”。建成“两站一中心”,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持续加强。最美家庭建设获全国、全省荣誉,成为幸福南山的缩影。南山福利中心二期实现PPP运营,开设长者助餐点86个,约6万老人吃上了方便饭、放心饭。引入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等各界力量,打造助残共享联盟。建成5家熟食中心,全区1695个200平方米以上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全部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更新改造老旧电梯170余台,群众出门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更安全。

2020年打造“五个样板城区” 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2020年,南山区将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总部经济”双轮驱动战略,全力以赴推进“三大战略工程”“三大示范工程”,在高质量发展、法治城市、城市文明、民生幸福、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率先探索、先行示范。

黄湘岳在报告中指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本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辖区税收同比增长8.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增长2%。为此,南山将围绕“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打造深圳湾文化走廊、蛇口国际海洋城、南山硅谷大道“三大示范工程”,并将开展头部企业培育计划,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紧盯“人、财、房”优化企业服务新建、配建保障性住房5000套,发放人才住房补租5亿元,坚定人才扎根南山的信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安排自主创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3.25亿元,增长25%。强化产业空间保障,城市更新供应土地10公顷以上、整备土地50公顷以上。

此外,还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完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上下功夫,推动部省市共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出台共建方案,建立协同机制,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教城,打造高水平的高校、实验室、孵化器集群;围绕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文旅产业、数字经济特色产业集群。

为了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南山不仅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成效、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还将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下大功夫,一是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争创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优化学位布局,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3所,推进绿色装配教学楼项目4个,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400个。高质量办好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比例超过50%,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80%以上;二是建设一批顶尖水平的医学中心。高规格建设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完成改扩建二期主体结构施工。加快建设自贸区医院内科综合大楼,引进国际前沿医疗技术;三是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完善社会组织信用体系,提升社工服务专业化水平。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改革试点,打造为老服务联盟,规划建设福利中心三期。探索建立各部门联动的自闭症儿童和家庭心理关爱新机制,做好重点人群心理支持服务。打造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为无法随班就读的残疾少儿送教上门。

编辑:曹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