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故事|夫妻双双战疫七天未见 南山疾控“娘子军”筑牢“隐形的防护网”

2020-02-03 来源:深圳新闻网

深圳新闻网讯(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记者 王志明 通讯员 王欣)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密切接触者管理小组,承担了辖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研判、感染风险告知、隔离者酒店集中管理、医学观察者随访等工作。由于男职工大多被分配到了需要体力的消杀工作组,这一支密切接触者管理工作队成了清一色的“娘子军”,在战疫期间展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出现一个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底要做些什么才能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采集患者样品送实验室病毒检测确定其是否感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详细了解患者发病情况和接触史;分析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隔离;判定疫点实施消杀;组织应急健康教育。这些工作中,最险的也许是调查组,他们和感染患者最近距离接触最易发生感染;最累的也许是检验组,他们全套防护一次要在实验室工作超过6小时;最脏的也许是消杀组,他们瓶瓶罐罐走街串巷喷雾撒药,是疫点的终结者;但是最难的还要算密接管理组了,他们是传染病防控里意义重大却又最难管理的一环。

为了有效的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这支队伍需要对每一个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分析研判。共同居住、工作;共用房间、空间;近距离无防护接触;同乘交通工具等情况……一个病人背后可能站着几个甚至几十个密切接触者,要确保调查到行动轨迹和时间点清晰,“一个都不能少”。分析研判密接者难,找到密接者更难,病例活动的场所涉及方方面面:小区、教室、诊室、高铁、飞机、地铁、公交、超市……管理组需要协调公安、城管、街道、医院、交委等多个部门,追踪密接者,尽早实施隔离。只有这样才能釜底抽薪,让疫情难以为继。

负责追踪密接者的几个姑娘每天要打上百个电话,别看她们没有亲身一线,但是工作强度完全不逊于疫情现场,每天几乎是睁眼就打电话,一直累到说不出话,每个人都给自己配了一套“密接追踪工作三宝”——泡面、喉宝、洗漱包。姑娘们在电话里讲话都是客客气气温温柔柔,放下电话彼此沟通的时候全是焦急和敏锐。“快通知公安协查XX车牌出租车,两个病人去医院看病时坐了这个车,要尽快通知到司机隔离车子消毒”;“快帮忙联系你负责的XX街道办,病人家的老人和孩子在家没有电话”。

黄燕飞从春节前夕基本就扎在了办公室,一扎就是十几天,她和儿子、女儿和丈夫甚至在除夕夜也没能一起吃个饭,只是在工作间隙一边吃饭的时候一边视频一下。姑娘们眼中的“飞姐”不仅聪明能干,还是乐观爽朗的“开心果”,她给大家打气、讲笑话,缓解别人工作中的压力,只有疲累到恍惚的时候提起她的女儿才流露出心底的柔弱“一个多星期了,我抱女儿的时间还没有5分钟”。

找到密切接触者的下一步,就是开展医学观察和隔离。工作人员需要告知观察隔离的理由、法律依据、疾病知识和注意事项。告知后普通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每日电话随访;密切接触者在定点酒店集中隔离,单人单间,医务人员驻点观察。随着病例数的不断增加,密切接触者管理工作量也是滚雪球式的增长。少数电话随访的居家隔离者在连续几日随访后开始不耐烦“别没事找事了”“你们有完没完”这类话队员们已经习以为常,最怕不接电话和一边咳嗽着一边说自己没有任何症状的,这就意味着又要开始一遍疾控、街道、公安与观察者的“捉迷藏”。驻点酒店的隔离管理工作人员也是苦不堪言,通风、送餐、垃圾处理、医疗巡视、隔离纪律……方方面面事无巨细,奇葩问题层出不穷。

罗锦雁临危受命组织南山区首个集中隔离观察点,但是这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创举刚开始的时候举步维艰。过度恐慌导致酒店工作人员避之不及,一时间餐饮无人送,垃圾无人清,眼看着这个隔离点就要运转不下去了,罗锦雁同志组织各个部门和酒店方开协议会,商讨职能和分工,并亲自到各房间收集垃圾,带头示范,稳定员工情绪。接下来为了更科学、人性化地管理集中隔离人员,酒店开始尝试送餐机器人送餐使用,试用24小时智能测温贴,在尽量减少工作人员与隔离人员的接触前提下,照顾被隔离人员的尊严和情绪。目前送餐机器人已经在全市其他观察点使用推广。

罗锦雁为了这个隔离点倾注了全部心血,经常睁眼就开始工作到深夜,虽然离家只有1公里,却有家不得归。她的丈夫亦是南山区卫生系统的工作人员,夫妻两每天各自在不同的地方加班,彼此却甚少联系,负责收集工作信息日报的同事开玩笑的说道“这两口子每天给我打电话说的话,应该比他们彼此间多多了。”由于夫妻两都在抗疫重要岗位奋战,家有未满3岁的幼女只能由奶奶一人看护,多日不见父母。提起孩子,罗锦雁唯一的顾虑就是,等到疫情结束,怕是要带孩子去看一下心理医生。

同为隔离酒点驻点工作人员的郭瑜君同志,是有着14年党龄的党员。这位有着吃苦耐劳精神、责任心爆棚的客家妹,春节前刚带着一家老小回到梅州老家准备过年,年三十的白天看到疫情突增、值班同事超负荷工作,直接带上刚出锅的肉丸打了个“飞的”奔赴单位。那一夜,她把自己连带宵夜直接送到了值班人员面前,行李箱放在办公室就开始看病历调查资料,二话不说进入工作状态。而她带回来的那两盒肉丸也成了值班队员们除了方便面外的唯一主菜。此后的郭瑜君面临最苦最累的工作总是冲在前面,“我家人都在老家,我没负担,我先去”、“我是党员,还是让我上吧”、“我锻炼身体多,身板儿好,我来弄”这些都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从家庭聚集性病例的追踪,到油轮旅客的调查留观,再到第二隔离酒店的设立,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

这支“娘子军”的带头人叫许艳子,连续多年过年过节都主动留下值班的她,今年春节恰逢丈夫的奶奶90周岁生日。一家人刚刚在江苏婆家给老人办完生日宴,就收到了疫情召回的通知,许艳子连夜改签机票,举家返回深圳。“逆行”途中,她对夫家的自责,千言万语只能化成对丈夫的一句“对不起”。回深之后,她卖力工作的样子让所有人看得心酸,各种标准、流程、职责,凡出自一丝不苟的许艳子之手,都能让人特别放心。医学出世的丈夫徐立俊给予她极大的理解,一手包揽了孩子和家务,让她能够安心工作,时而还兼职给其他工作人员做饭加餐。而许艳子则因严重休息不足,朝鲜族姑娘原本姣好的面容变成一张只见憔悴和浮肿的脸。尽管如此,她依然是同时们眼中的“定心丸”、口中的“艳子姐”,大家都愿意相信,只要有她带领着这一支“娘子军”,就可以在病例和普通人群之间筑起一张隐形的防护网,守护住人民健康的底线。

编辑:王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