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一线,南山流调铁军的坚守!

2022-03-14 来源:深圳新闻网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3月14日讯(记者 卢东勃 实习生 黄曦铭)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密接人群和次密接人群的活动轨迹是如何排查出来的?能否被全部找到并按照要求管控起来?这么多人员和场所信息从哪里来?这些信息与阻断疫情传播紧紧关切,而在这背后有一支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团队。

在南山区一个会议室里,我们见到了这一群“与病毒赛跑”的人。

紧张的讨论声、键盘的敲击声、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上百台挤满了办公桌的国产华为电脑、挂在会议室中间的鲜红党旗......这里是南山区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流调作战中心。

该中心目前有300多名队员,主要由南山卫生健康系统有公卫背景的党员干部组成,还有部分从深圳市相关单位,或茂名、湛江等兄弟城市赶来支援。他们红蓝相间的马甲上印着“中国卫生”“南山疾控”等字样。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用最短时间尽可能将所有人、物品和空间等风险点排查出来,采取必要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孙健表示。

为应对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流调队员实行三班倒、24小时连轴转。大部分队员从大年初一忙到现在,几乎没有回过家。

会议室里,一个巨大屏幕滚动显示着最新的疫情信息。工作人员正紧张地拨打或接听电话,敲打键盘录入信息,沟通交流研判情况。

现场依据指示牌划分为五个小组,现场组、密接组、信息组、综合组和后勤组,不仅覆盖流调工作全链条,还包括后续风险分析评估、场所管控、消杀等一系列处置动作,每一个案例的背后都是海量的工作。

在喧嚣中找寻秩序

“喂,您好,我是南山疾控的工作人员。”这是流调中心最常听见的一句话。外呼组流调队员每天要打上百个电话,多的时候要甚至会打将近500个,经常凌晨两三点还在打电话,只为了赶在病毒感染下一个人前把它拦住,不让疫情继续扩大。

“林,是双木林吗?4855,尾号是4855吗?”为了信息准确,外呼组的队员往往在简单的问题上重复多次,确保记录下来的一定是完整精确的信息,最大可能地减少误差。

但现实往往没有那么理想。“一个人,你让他回忆过去14天做了什么,他大概率是想不起来的。能想起来3天前的事就很不错了。”现场组组长许艳子说,“而我们的工作要求是希望对她过去14天做的每一件事,每分每秒事无巨细都了解清楚。”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核查病例及其家人的所有轨迹,流调队员需要逐一拨通所有调查目标的电话。一整天不间断通话,为了保护嗓子,大家都会备上润喉片。

冗长的电话难免会使流调对象烦躁,但流调队员颇为乐观地表示:“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挺配合的!”偶尔有隐瞒行程的人,流调队员总会一遍遍耐心地劝导。“为了反复准确地了解信息,同一个问题,我们或许会问数十遍,越问越细,确保一丝不漏。”每多完善一个轨迹,就意味着减少一个风险点。

快速的防疫响应机制,成为南山及时“捕获”疑似病例的第一道关卡。

当日,在南山某服装城发现疑似感染病例,服装城店铺密、人员多,流调队员需要在4小时内获取核心信息,24小时内完成流调报告,流调工作极其繁重。

不仅仅因为涉及的人群多,而且他们只能获取到店铺业主的联系方式,但业主并不一定是店铺的经营人员,常常碰到已经转租店铺的情况,于是只能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往下挖。

当然,流调队员也不只是单调地打电话,他们经常需要一起研判密接人员。例如病例在上午搭乘电梯,那么下午两点搭载同一个电梯的人算不算密接?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审慎定夺。

尽快切断传播途径是最要紧的。

只要疫情的“警报”一响,大家都必须全力投入,每天忙起来都是手、脚、口并用,手忙着记录,采样,脚忙着前往现场,口忙着询问各种信息,每天高强度地工作,几乎连喝一口水、讲一句话的时间都很难挤出来。确诊病例较多的几天,有些流调队员甚至48小时连轴转,两天都没有合眼。

在沉默中发现线索

除了需要争分夺秒,流调人员还需要直面危险,也就是被传染的风险。

只要报告有“军情”,他们就立马穿上防护服赶赴“禁区”,对流调对象展开14天暴露时间的信息询问和收集,并对其密接者进行线索追踪。

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党支部书记、传防科主任戴传文介绍:“每一例感染者的流调和管控信息,由一个流调专案小组从头到尾全部追踪,但更多的工作环节,需要各个专业组配合才能完成。这样责任分明,能够有迹可循,把所有事落到实处。”

当日,在复核中,南山某小区内排查出新冠确诊人员。在核酸检测结果传达至流调中心后,专案组组长叶俊当机立断,派3组人员前往,部分去确诊人员家里为家属也即核心密接人员做核酸采样,另外的去管理处通过监控排查密接人员。

负责排查监控的专案组队员安静地坐在封控区的管理处,全神贯注地逐帧搜查监控镜头,寻找目标人物。

根据信息组的流调报告,这位确诊人员9日上午11点多出门拿了快递,可是在既定时间段内始终不能搜寻到他的身影。后来又往前推了几个小时,往后推了几个小时,仍然一无所获。

专案组队员南科大医院钟玉兰医生也不禁叹气:“怎么有些居民都出现几次了,还是没看到他?”不过,他们很快收拾好心情,继续通过多方位信息核对行程。

两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发现信息有误,9号并没有密接人员,他们舒了一口气。而此时,已经是下午两点,专案组成员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距离午饭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

反复调监控时间,多区域联合排查,快速浏览无用回放,慢速识别目标对象,在鼠标的点击与移动中,六个小时悄然而逝。

在这六个小时里,虽然专案组成员大多时候显得比较沉寂,但每当发现目标人物的踪影,都会涌动一阵兴奋。他们就这样在沉默中挖掘线索,探寻真相。

“到晚上才吃上饭是常有的事,甚至有时刚准备吃饭,又接到一个案例,于是只能匆匆启程。”

流调中心里不仅有南山区的工作人员,还有各地前来支援的医护人员。来自阳江疾控的00后预备党员吕雨璐便是其中一员,在她前往深圳的第二天,在省医工作的姐姐也一同前往深圳支援。

不仅是阳江,像她这样来支援深圳的医护人员还来自茂名、汕头、梅州和湛江,各地大多派出10人支援,共同为深圳抗击疫情而奋斗。

吕雨璐本来的目的地是龙岗,如今在南山需要的时候又赶了过来。原本11日晚有场欢送会,以感谢支援人员并欢送他们回家,现在也只好取消。她只是戏谑地笑说:“我行李都收拾一半了。

南山人,深圳人,广东人。大家相聚于南山流调中心,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能快一点,再快一点,在病毒“到达”前保护大家。

有时也会听到流调中心有人发出叹息:“疫情什么时候能结束呢?”但下一刻,他们总是昂扬精神继续奋斗在抗疫一线。

致敬每一位为了我们的城市,拼尽全力的你们!

编辑: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