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治理效能提升 | 南头街道:党建引领古城蝶变重生,让城市留下乡愁记忆

2022-07-06 来源:创新南山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南头古城历史悠久,一直被埋没在一片城中村之中。在面对保护难度大、建筑权属复杂、业态提升难的情况下,南头街道党工委抢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发展机遇,坚守文化传承、坚定为民初心,利用“下沉+共享+融合”的党建引领文化建设的新打法,创新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古城蝶变重生的新路径。

在推动古城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南头街道党工委注重把优秀党员干部配到一线、把资源调配权力赋予一线、把考察评价干部放在一线;以平台共享破“信不过”难题,以利益共享破“谈不成”难题,以共治共享破“管不好”难题,进一步盘活古城文化资源,不断引领产业文化“新时尚”。蝶变后的古城成为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党日活动的网红“打卡地”,并成为集历史文化、展览策展、创意办公、休闲商业、品质居住为一体的特色文化街区。

01

掩藏在城中村里的古城被唤醒

南头古城拥有1700年历史,虽身处繁华都市,18处珍贵文物及历史建筑却一直被掩藏在破败的城中村之中。直到2018年1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将南头古城列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2019年3月,南山区成立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启动古城改造工程,但由于历史原因,项目改造困难重重,“三座大山”横亘在前:古城文物资源分布情况复杂,与历史遗留建筑混合,楼栋设施陈旧、楼体质量较差,保护难度大。古城建筑权属情况复杂,上百栋自建楼、“握手楼”多次转租转售,权属和利益情况难以理清。古城业态复杂,在3.5万平方米范围内,居住人口24800余人,人口居住密度是深圳平均密度的15倍,流动人口占比超90%;有厂房和商铺5.2万平方米,商铺300余间,主要为杂货店、小饮食店、理发店等低端业态。如何在古城保护与开发的同时兼顾好业主、商户、租户等群体利益,是摆在项目组面前的重要课题。

02

为项目推进装上“红色引擎”

南头古城改造需统租清租房屋近300栋,牵涉业主千余、租户万余的局面,领导小组从18个区直部门抽调精兵强将,会同街道组建110人的工作专班,并在一线设立指挥部,30名党员组成临时党支部,6名支部班子成员兼任6个谈判组组长,成为指挥部“大脑”,确保支部建在一线上、强在一线上。2支由党员组成探路“先锋队”,摸清项目谈判的“堵点”“难点”,完善统租方案。动员12名当地干部和14名本地党员率先签约,示范带动亲属和群众签约,形成助推效应。

领导小组坚持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建立“小组轻吹哨、部门快报到”工作机制,推动资源和服务下沉。谈判四组遇到一户业主,家里不仅有老人和小孩,还有残障人士,搬迁顾虑大,四组“吹哨”邀请民政局和残联到场协调解决困难,让业主很快答应签约。为应对各类特殊状况,充分给予谈判组“发挥空间”,疫情期间,许多港澳业主无法返回古城签约,项目组创新“关口谈判”“视频授权”等方式,有效保障业主签约进度。

领导小组坚持在“一线”中考察识别干部,2名考察人员与一线人员同上“火线”,入驻项目组全程开展“贴身式”考察,多渠道采集干部信息。在干部提拔晋升中首先倾听一线临时党组织意见,其次听谈判对象意见,最后听同组同事意见,让古城保护工程成为培养干部的“跑马地”和检验干部的“比武场”,10余名党员干部在项目攻坚中脱颖而出,得到提拔重用。

03

为和谐改造寻找“破局秘钥”

由于项目租期长达15年,且租金统一,部分权利人在清租初期意见较大,项目推进一度极为困难。谈判组依托街道党建联席会,搭建议事协商平台,引导各方“有话好好说、有事好商量”,一批群众从“老对手”变为“好帮手”。为拆除两座非文物庙宇,打通南北主干道,谈判组多次召开党群大会,双方“对垒”10余场,并请来宗教民俗专家当“裁判”,做好引导解释,成功化解了困扰古城30年的难题。

面对古城权属关系错综复杂、利益难统一的情况,指挥部大胆创新,采取政府、企业、村(居)民联合开发模式,引入万科公司与区属国企、当地村集体股份合作公司,成立深圳万通南头城管理运营有限公司及公司党支部,负责古城的日常管理运营。万科公司等市场主体的引入,提升了项目的前景和吸引力;作为村(居)民利益代表的股份公司入股,扫清了项目推动的最大阻力,确保了古城改造红利惠及民众。

针对城中村环境卫生脏乱差、流动人口多、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南头城社区党委在全市率先创新城中村“三长三员”(街长、巷长、楼幢长,网格员、清洁员和监督员)社区治理工作机制,吸引商户、楼栋长等群众参与古城自治,其中“三长”主要负责发现和收集问题,“三员”负责快速解决问题,成为守护古城的流动“哨兵”。

目前,社区“三长三员”已发展多达54人,三年多来协助解决各类环境安全问题450多宗,吸引了九街糖水铺老板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商户成为社区党委的“治理伙伴”。

04

为文化自信守住“精神根脉”

领导小组充分挖掘古城红色印记,牢牢占领古城文化传播“制高点”,打造“两馆一展”,即“红色记忆馆”“奋斗馆”和“启城展”,让古城成为深圳“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及全市各级党组织开展党日活动的网红“打卡地”,并吸引众多“小学生”来打卡。

2021年通过组织古城“寻迹党史·红色古城”等党建活动,先后吸引近400个党组织、1万余名党员前来接受党史学习教育,接待各类学校参观20余批次。

古城采取就地保护、活化整治的方针,留住了历史文化特色、港澳源头文化、岭南文化、深圳本土城市文化等“基因”。围绕打造“湾区文化客厅、品质人文社区”,积极挖掘古城“同宗同源文化”,举办南头古城首届“同源”文化节等;提炼南头方言、南头美食、南头习俗等文化符号,不断增强港澳同胞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创建深港澳青年设计文创产业平台,汇聚深港两地文化、艺术、设计、创意资源,吸引港澳同胞来深创业。

通过引入优质品牌和活动,打造古城系列文化展览、文化宣传活动等,推动千年历史文化内涵与现代文化创意融合创新。2021年全年,古城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超100场次,让中国传统文化“潮”起来暨第五届门神节传统文化潮创推广行动、鱼灯舞展演、深圳市第十四届欢乐闹元宵非遗沉浸式虚拟直播活动、古城欢乐跑、古城快闪等。两边街店充满个性与特色的原创设计,已让古城变身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岭南古风与当代艺术交相辉映的“潮街”。

来源 |南方日报 文丨丁侃孙蓓育方嘉旋

编辑 |杨泽楠 校对 |李蔓铃

责编 |卢东勃审核 |梁亚淑

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