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区水务局、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守护“大水缸”,打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2022-09-01 来源:南方+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讯  从卫星图看西丽水库,三条线分别以西丽水库为核心形成闭环,勾勒出三片区域,分别是一级水源保护区、二级水源保护区以及准水源保护区。

西丽水库作为南山区、深圳市重要的饮用水源水库,总库容约3411万立方米,平均年供水量约5亿立方米。作为深圳市民四大“水缸”之一,其水源保护工作直接关系着近600万深圳市民的饮水安全。

为了更好地保障西丽水库水质,降低水库水质污染风险,合理分配水资源以及提高大沙河生态水量,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提供更大更坚实的土地空间支撑,南山区水务局(下称:区水务局)和南山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下称: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等单位严格落实南山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扎根工程项目一线,各司其职,通力协作,打出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多年来,南山区北部片区受水源保护线、生态控制线“双铁线”制约,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南部片区。

为推动南山北部片区走向“让保护更严格,让发展更充分”的发展道路,区水务局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论证、民意调查等方式,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一心、两轴、三区”北部空间布局的基础上,创新提出将“水源三村”(白芒村、麻磡村、大磡村)、牛成村等建成区的雨水通过工程方式转输至库区外,从而将库区内11平方公里土地由二级水源保护区调整为准保护区。

具体来讲,西丽水库和铁岗水库水源保护区调准工程包括白芒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径流调蓄转输工程)、大磡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大磡调蓄转输工程)、麻磡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径流调蓄转输工程)以及铁岗水库牛成村建成区径流调蓄转输工程。整项工程不仅直接连通民生幸福,还能破解制约北部片区发展的“紧箍咒”。

方向已定,开展土地整备则是调准工程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的基础和前提。由于各种原因,项目遗留问题多、涉及人员杂、不合规诉求多、搬迁难度大且时限急。

“这项工程土地整备的显著特点是体量巨大、多次搬迁、情况复杂。要在短时间内整备‘水源三村’地面积59.44公顷,涉及被搬迁人313户,这对我们所有参与的人来讲都不是易事。”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黄日成介绍。

2020年7月,南山区成立项目指挥部,抽调29名区、街道的处、科级干部,86名技术服务单位人员,集中攻坚调准工程。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选派多名业务骨干人员参与行动,并在项目现场设置党员先锋哨,有效推动重大项目土地整备工作。

“大家在‘三村’走街串巷,汗水湿透了衣衫,泥巴裹满了裤腿,没有退缩,没有怨言。”黄日成说。为了让被搬迁人充分理解方案,一次不行,他们就多次上门,多番、多人、多维度地向被搬迁人进行政策解析,用真情换真心,主动帮助群众算好对比账,让群众揣着明白账。

历时17天,出动4000余人次现场踏勘,直至2021年1月25日的最后一秒,指挥部终于实现100%谈判签约和8天完成100%腾空交房的双百战绩,出色完成任务。

“释放出一片地块,我们就立刻开工一片。”项目负责人、区水务局李悦说。无论是工程前期立项、工程设计、招标施工,还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方协调、配合,调准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调准工程总体建设思路为充分利用现有或已建设设施,在西丽三条入库支流综合治理工程和丽水河、燕清溪等水库水质保障工程的基础上,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增加调蓄及转输设施,将‘水源三村’和牛成村建成区雨水径流截流调蓄并转输出库,分别排入丽水河和燕清溪,最后汇入大沙河,实现生态区与建成区的物理隔离措施,从而进一步消减入库污染负荷、降低水库污染风险。

其中,大磡调准工程分为调蓄系统、收集系统、转输系统三大部分。麻磡调准工程是利用麻磡河转输麻磡生态区清洁雨水直接入库。牛成调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局部河道改造、进水收集系统、调蓄系统、出水转输系统以及生态绿化建设等。白芒河调准工程在白芒河综合治理工程既有6万立方米调蓄池的基础上,再建设一座6万立方米的调蓄池,改造6.9万立方米的生态调蓄湖,铺设转输管道500米。

在实际工作中,土地整备完成后,零星地块可能会出现项目进场问题。“后期,我们联合街道办、公安等部门成立了专项组,对进场困难的地块进行土地清理工作。”李悦介绍,在麻磡村、大磡村项目土地清理工作时经常需要赶工,局领导带领着区水务局党员干部住在工地,基本做到24小时随时都在工地,尽最大可能地提升工作效率,加快工程进度。

同时,区水务局督促参建方实行“每日一报”“每周一例会”的工作机制,将每项工作环节落细落实,各项进度可查可控。工程建设期间,他们实行24小时“三班倒”“无缝衔接”的现场督查督办工作制度,有力确保了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我们的工作风格就是以身作则,抢进度、排计划,每个节点都要按时完成,工作中一定要做效率最高的那个。”区水务局何凯超说。

通过调准工程,区水务局推动解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和鹏城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规划落地问题,也着力为“水源三村”集体经济和居民经济收益增长提供实实在在的保障。

【亲历者说】

“随叫随到是工作常态。”时间紧、任务重,项目不能停。处理完白天工作后,晚上李悦、何凯超经常轮流去工地蹲守。在联合特别行动时,工地就是家。

长期扎根在项目一线,区水务局党员干部们时常发现自己又晒黑一个度。任劳任怨、踏实务实就是他们的写照。

“一次改迁排水管线的小工程,刚好施工时间安排在过年前。”何凯超回忆。为了不影响正常使用、方便施工,他们专程选取过年前的半夜这个用水低峰时段赶工。当时,村中居民大都已回家过年。施工完成、将工作面恢复干净已是腊月二十七的凌晨3点,他们用专车将工人送回,并将收尾工作完成后,才放心准备休假。

在调准工程土地整备工作中,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们起到了“智囊团”的作用,进行统筹指导、政策指引、协议审核等工作,最大程度平衡各方利益。从一区一策、一村一策,结合实际情况,精细到一户一策。他们对谈判过程中出现的个案问题,专门研究,给出专业意见,快速解决疑难杂症。

黄日成提炼出“精干、精炼、精神”三个词来形容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党员干部。在他眼里,局里党员干部能干、敢干、会干,有着龙马精神和过硬业务本领。面对考验智慧的各项实际工作,他们善于提炼问题,并精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南山人说】

“调准调线工作是一件带动股份公司发展的民生工程,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事情。”水源三村股份公司代表说。“我们股份公司也在政府的引领下发挥好带头作用,引领群众支持配合调准工程各项工作。我们相信北部片区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除科技与经济,北部片区还有山清水秀的环境。迎接发展新篇,水源三村居民对未来充满期待、信心满满。



编辑:卢东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