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讯 为进一步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扶持推广南山区本土文艺人才,发挥本区域文艺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赋能“文化南山”建设,持续推进全区文艺事业全面繁荣发展,从2020年开始,南山区委宣传部、南山区文联每年均推出“南山区文艺人才推广计划”项目,邀请本土文艺人才,讲述他们发挥艺术才华,追寻艺术价值,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故事。
本期推出的艺术家是魔术·辛亚飞——一个有“魔法”的现实“造梦师”。
渴望飞翔,创造奇迹,对于不可知的神秘力量充满了好奇心是人类的共性。魔术就是这样一门造梦的艺术,能把奇迹带给你。
对此,深圳青年魔术师、南山区杂技家协会主席辛亚飞很认同。他说魔术师是“现实造梦师”,通过表演传递感动,让观众相信奇迹,“我们是用技术和手法制造了人们视觉上违反自然规律的现象。魔术为什么那么受欢迎,我想是因为台下观众看到自己梦想实现后容易产生共鸣。”
魔术师最大的秘密是什么?从辛亚飞的魔术生涯来看,无非两个字:创造。台下观众一秒钟的惊奇,魔术师在背后为现实“魔法”付出了太多。
4岁登台表演,扮演有“魔法”的人
辛亚飞出生于魔术世家,爷爷和父亲都是魔术师。在耳濡目染下,他从小就会一些手彩小魔术,4岁时就开始在幼儿园登台表演魔术,6岁时已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但在年少时光,辛亚飞和其他孩子一样,按部就班上学,然后通过高考上大学,他把魔术仅仅当作是一个业余爱好。
1992年,在深圳魔术领域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辛亚飞的父亲辛之宽受深圳市侨联邀请,来到深圳表演魔术,随后定居深圳,并成立了辛宽魔幻艺术团,这也是深圳第一个民间魔术社团。
1997年,辛亚飞跟着父亲来到深圳读初中。2002年,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顺利考上深圳大学应用化学系。在大学,他集合学校的魔术爱好者,成立了深圳大学魔术社,大家一起相互学习、交流魔术技巧。
大学毕业后,在专业和就业的衡量中,他却遵从自己内心的热爱,走上了魔术的道路,“选择爱好作为职业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魔术的本质:制造“超越自然”的现象
魔术的练习和任何一种技艺门类一样,需要大量重复且枯燥的训练。
比如,传统手彩魔术分为球、牌、棒、环四大类,也是每个魔术师必练的基本功。在空手变球的戏法中,魔术师为了藏球,每个指缝要能夹住球。为让指尖距变大,辛亚飞每晚都要把球夹在指缝中,用胶带缠起来再睡觉,行内叫“压手指”。在扑克技巧中,每天成千上万次重复一个动作,手指磨出血是常事。
枯燥练习的烦闷总会在成功的演出后得到消解。“魔术是表演艺术,观众的掌声会鼓励你继续在这个道路上前进。”辛亚飞说,“观众想看那些在日常看不到的奇迹,是因为这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魔术师本质上是演员,我们利用基于自然科学,心理学的原理,通过一些方法引导观众进入魔术思维,给观众的思想和视觉营造“超自然”的现象,这个效果发生在你心里,就是魔术的魅力。”
无线电技术、信息通讯技术、机械原理、工程设计……设计现代魔术越来越多要借助科技的发展,魔术师要懂的学科非常多。对于上过大学的辛亚飞来说,这些都是轻车熟路,在3D制图软件、3D打印机的加持下,很多道具都是自己设计,包括电线电路。2022年,辛亚飞设计的一款自动扑克喷泉,还被国内外魔术玩家大量订购。
创作魔术的灵感从哪里来?辛亚飞说,有些是来自想象,有时候是看到电影或者听到一段旋律让自己产生新的点子。在魔术师同行之间,大家也会组织头脑风暴会议,大家共同完善创意。“只要它违背常理,就可以把它视为魔术。”
创新魔术节目,两次摘取“金菊”
2018年,捧回了中国魔术界的最高荣誉、有“魔坛奥斯卡”之称的第十届金菊奖金奖作品《扇之梦》是辛亚飞团队的得意之作。作品早在2010年就开始着手创作,二次创作又花费两年时间,还两年时间在表演。演出也是魔术创作过程的一环,可在观众反馈中不断打磨、完善。
这个作品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代表性扇子为创意点。表演时,在辛亚飞的手中,47把不同的折扇、团扇、羽毛扇、芭蕉扇可以从无到有,从小变大,展示了扇子的文化魅力。“这个魔术的关键点是,这么多扇子我如何藏在身上,再变出来。”辛亚飞说,通过在购物网站买到的所有类型的扇子,逐一拆解研究,再重新制作,花费很久才完成首版节目。
首版节目中,布景加上扇子等整套道具非常大,差不多要撑满舞台。2011年,他们受邀前往英国参加世界魔术大会时,为方便带着道具乘飞机,辛亚飞又将道具再次折叠做成可拆卸的样式,装进4个标准航空箱。演出完之后,外国魔术师同行看完他们整个台前幕后,对他们说,“我们看到了两个魔术,一个是舞台上给观众看到的,一个是你们在1小时把整个舞台的东西装进了4个小箱子。”
2021年,他们第十一届金菊奖金奖作品《秘境》取材于深圳红树林,也历经4年不断改编,经过无数次推翻设想再重建,最终做出成品节目。这个魔术脱胎于传统变鸽子的魔术,“我们要去做一些观众没有见过的,这样才能在专业上立足。”创作团队在变鸽子的基础上,设计出魔术师空手变出鹦鹉,有普通的鹦鹉,也有体型最大的金刚鹦鹉,“能让这些鸟类乖乖听话,这个难点我们都攻克了。”
举起行业大旗,为区域做贡献
从父辈那一批魔术表演者带动起整个深圳的魔术市场以来,辛亚飞见证了深圳慢慢成为中国魔术产业发展的热土。
由主题公园兴起表演类节目开始,深圳聚拢了很多魔术、杂技人才,各大高校也沉淀培育了很多魔术爱好者。“所以我们就想把魔术、杂技行业的人才汇集一起,给大家提供交流、创作及工作方面的平台,鼓励大家为南山区杂技魔术做出一些能够代表南山的精品,丰富群众艺术的种类。”2021年,在辛亚飞和同行的牵头下,经深圳市文联和南山区文联的支持,南山区杂技家协会成立,辛亚飞当选第一届主席。
辛亚飞说,协会已经策划好了大型比赛交流活动,让全国最好的青年魔术师齐聚深圳,相互切磋学习。“深圳国际魔术节、全国唯一的魔术奖项金菊奖以及中国杂技家协会的研修班都将在南山区举办,作为南山区杂技家协会主席,我也会带领区内的魔术、杂技人才创作新节目,为南山打造为全国魔术青年孵化基地,做出自己的贡献。”
探究魔术背后的“魔力”
——辛亚飞“再现神奇”魔术沙龙精彩开启
感受神奇,探索未知。11月19日下午,2022南山区文艺人才推广计划魔术沙龙专场活动在南山区文化馆会议室举办,由南山区杂技家协会主席辛亚飞为辖区居民带来了一场奇妙的魔术之旅,带领大家目睹魔术的魅力。
“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在现实生活中‘超自然’的表演,就是可以视为是魔术。魔术主要分近景魔术、舞台魔术、幻象大型魔术三个类别。”在沙龙活动中,辛亚飞从魔术的鉴赏和学习出发,讲解了魔术的类型、魔术产生的19种效果、魔术创作的流程等常识,加深观众对魔术表演的认知。
在表演中国传统魔术“连环”后,辛亚飞解释,“这个魔术没有使任何东西消失,但是它违背了自然原理,因为两个密闭的环是不可能扣在一起的,然后又能随时分开,所以这个魔术不是发生在大家眼睛里的,而是发生在心里。”魔术最为重要的要素,就是道具,“比如环,比如手指,只要用作于魔术表演的任何物品,都是道具,再利用一定方式去完成效果。”
在理论讲解中,辛亚飞还现场教授小魔术手法,让观众感受魔术的魅力。“剪绳还原”“纸巾消失”“皮筋跳跃”都是取材简单,又轻松易学的魔术,现场观众认真学习每一个步骤,直到能成功表演。
“每个魔术都有魔术方法,你学会的这个魔术和表演另一个魔术基本没有共通性,魔术秘密都不一样,需要从头开始练习。并且魔术中还运用了非常多的自然科学知识,这是其他艺术门类所没有的。”辛亚飞说,魔术表演行业的特性还在于推陈出新,“人们现在获得知识很容易,短视频平台经常有解密魔术的内容,人们更希望看到新的内容,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多出创意来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来源:深圳晚报记者 曾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