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深圳新增上市企业41家,南山占全市44%

2023-01-06 来源:深圳新闻网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1月6日讯 (记者 卢东勃  通讯员  陈敬友)深圳创新活力足,2022年新增41家上市企业。其中,南山区新增18家居全市之首。2022年12月30日,随着深圳佰维存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至此,南山区2022年新增上市企业达18家,这也是深圳市2022年新增的第41家上市企业。

南山区新增18家居全市之首

深圳是创新创业的沃土,创业密度高、创新活力足。为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深圳先后出台了《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等政策。据统计,截至目前,深圳有240多万家中小企业。深圳正在抓紧研究出台《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举全市之力建立健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在上市企业数量上,南山区一骑绝尘,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年上市18家企业,占全市新增41家企业的44%;龙岗区和宝安区紧随其后,分别为6家和4家。此外,福田区有3家、光明区和龙华区各2家、罗湖区和盐田区各1家。

在待IPO企业数量上,南山区位居第一,正在辅导的拟IPO企业有41家,IPO在审企业有16家。

从上市的深企行业分布来看,大多数为新兴产业,如IPO募资前五名公司涵盖了储能、生物医疗、半导体等新兴行业。

南山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助力企业高速成长

南山区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企业上市的相关服务,除了加强企业上市过程中的日常协调服务、设立专项资金对企业上市融资予以扶持外,还特别注重做好上市企业资源储备和建立企业上市良好生态体系。

近年来,南山区时刻关注国内外资本市场发展态势,及时修订完善上市扶持政策,对企业上市及“新三板”挂牌给予奖励扶持,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上市促进贷”贷款贴息政策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重点扶持上市及备案拟上市企业产业化升级技术改造、市场拓展等,为众多南山区内的中小企业开展上市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南山区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人才发展等角度——配置自主创新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发放资金超100亿元,惠及企业超1.6万家。此外,南山区还出台“领航计划”2.0政策、开展“十大创新工匠”评选活动,创造尊才重才留才爱才的人才培育环境。

南山区正在构建“总部研发+高端制造”10公里产业带,努力为企业改造新增“100万平方米总部研发用房+200万平方米高端制造业厂房”,帮助企业安家南山。

南山区建立了“孵化-成长-资金-服务”全链条全周期上市服务机制,助力企业发展,壮大上市企业队伍。

南山区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厚植创新创业土壤:一是加强企业服务。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纳入区领导挂点服务体系,全方位跟踪服务。在“领航计划”南山领航卡分配名额中,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予以倾斜。建立了三级梯度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实施分层分类分级指导,目前在库培育企业达3244家。二是加强金融对接。设立了专项基金,首期规模5亿元,目前已投资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引导区内多家银行机构推广专项信贷产品,今年累计为专精特新企业授信1120笔,金额近340亿元。三是加强空间支持。通过新建、购买、城市更新配建等方式,打造了“智”系、“金”系等众多专业园区,并以3-7折的优惠价格出租给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质企业。目前已建成的面积超100万平方米,正在建设、计划推出的也超过100万平方米。

一直以来,南山区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为鼓励和帮助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并做大做强,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充分释放市场潜力,可谓是铆足了劲地激发市场能量。

2022年11月18日,2022南山区招商大会重磅发布了《南山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其中,《南山区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项扶持措施》通过7大板块共21条,靶向配置资本、技术、人才、空间,力图培育一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运行质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一批行业“小巨人”,加快形成结构稳定、后继有力的“橄榄型”企业梯队。

深圳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

目标到2025年末上市公司超600家

为了帮助企业上市,深圳市发展了“星耀鹏城行动”计划。“星耀鹏城行动”计划是深圳上市企业培育计划,包括建立全市企业上市数据库、搭建企业上市一站式服务平台等任务。

深圳市工信局也发布了《深圳市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末,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超600家,新增首发募集和再融资资金超3000亿元,上市后备企业累计超3000家;上市公司科技创新和产业引领能力显著增强,研发投入、专利数等指标全国领先,新增千亿市值企业3-5家、百亿市值企业10-20家,新增上市公司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50%。


编辑: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