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3月16日讯(记者 董非)3月12日,由南山区委宣传部、南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千里行文化传播(深圳)有限公司承办的“城市建筑美学:古典与现代的交融”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项目包括八场“建筑文化”主题的市民公益活动,以建筑的发展历程为顺序,带领市民从建筑视角重新认识我们所生活的现代都市。活动以亲子模式开展,一方面可以提升儿童的建筑专业素养、解构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亲子互动环节也有利于亲子关系和睦促进。每场活动有15组亲子家庭参与,八场活动预计直接参与市民约240人。
当天,在南山区四海公园的蛇口袁庚书院内,顺利开展了前两场活动,包括溯源原始人类建筑的“原始部落新说”与解读古典木构之美“横平竖直叠木构”。
“原始部落新说”活动中,老师首先给市民讲解了世界各地早期部落使用当地天然材料搭建出的各具特色的原始建筑;从印尼的树屋到伊拉克的芦苇房,从非洲喀麦隆的泥屋到北极圈的雪屋,原始人“构木为巢,依穴而居”。之后,老师带领市民“穿越到原始、做个建筑师”,让亲子从公园里收集天然建筑材料,来搭建自己设计的原始住宅。从建筑设计到结构设计,从结构搭建到建筑装饰,市民们在搭建的过程中,重新理解了建筑功能、营造技艺以及建筑美学。活动最后,大家把自己搭建的原始建筑汇集在一起,组成了一个风格各异、充满创意的“原始部落”。有家长说,第一次带着孩子这样沉浸式地创作一个建筑模型,计划把自己的作品带回家,和孩子一起再安装上小花盆,作为家庭的室内景观。
中国古典木构大量采用“横平竖直叠木构”的营造方式,从宫殿到住宅,从建筑整体的框架体系到层间衔接的铺作组成。“横平竖直叠木构”活动中,老师首先从建筑结构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中、西方古代建筑的两种经典结构体系:东方与木材的融合的梁柱体系、西方与石材契合的拱柱体系。然后选取斗栱切入,讲解斗栱相关知识——定义、分类、组成、功能及发展。之后谈及“非遗赋新”,以何镜堂设计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和隈研吾设计的静冈coeda house咖啡厅为例,向市民介绍了“横平竖直”木构营造智慧在现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有一个家长受到启发,说想使用这种方法重新装修家里的大厅和书房。活动最后,老师指导市民搭建了两种1:10的斗栱缩尺模型:柱头铺作和补间铺作。此外,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建筑主题的临时阅读区,建筑书籍种类丰富,有儿童绘本、建筑古籍、高校教材、艺术书籍和行业规范等;老师也针对性地为市民进行了分阶阅读书目推荐。
“城市建筑美学:古典与现代的交融”系列活动,由哈工大建筑结构工程专业背景的创业团队研发,主讲老师郭林强更是有着在哈工大求学六年半的扎实基础,还曾在导师的带领下一起参与岗厦北地铁交通枢纽的结构设计。在接下来的三周里,后续的六场活动会陆续在深圳中国钢结构博物馆、人才公园求贤阁、平安金融中心和大沙河自然教育中心开展,欢迎关注南山文体通进行活动报名。在后面的活动中,这个探索创新教育的年轻团队能够继续传播自己对建筑和教育的理解,带给市民不一样的活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