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西丽湖这一平台如何让科技成果落地成金?

2023-06-13 来源:创新南山

一个产品从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到市场的距离有多远?

这段路程经常被产业界描述为“一公里”,与此同时,它也是九成科创企业夭折的“死亡之谷”。

为了跨过“死亡之谷”,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的这“一公里”,弥补高校、科研院所研究成果与市场化之间的空白,加速推进科技成果的市场化与产业化,近年来,“概念验证中心”被广泛提及与应用,俨然已成为国内科创市场的显学。

在深圳市南山区北部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平台”早于全国多数城市,在2021年12月就开始先行先试。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具有西丽湖特色的概念验证服务模式,在加快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过程中,构建了一个典型样本。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平台官方网站

5月8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融合创新中心揭牌,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平台成为首批入驻机构,终于在云科技大厦有了“家”。

▲概念验证平台入驻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融合创新中心

(受访者供图)

先进的技术一定能变成市场认可的产品吗?知名院士、教授和专家组成的团队一定是优秀的创业团队吗?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平台究竟如何助力资本市场与技术市场高效联通,让科技成果落地成金?

近日,记者前往这一平台进行探访。

1

“第一个”为何诞生在西丽湖

43岁的刘仁辰现任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11年,在英国牛津留学工作的他选择回到母校。

2021年,作为政协委员,刘仁辰递交了一份《关于建立概念验证中心的提案》,引起诸多关注。尽管深圳首家高校创新验证中心——深圳大学创新验证中心已于2020年11月启动,但在刘仁辰看来,深圳仍缺乏对概念验证阶段项目市一级的支持计划,而这是打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重要一环。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仁辰

(受访者供图)

刘仁辰所在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在早期项目支撑体系的建设方面经验丰富。1996年,这所研究院由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共建,在诞生之初就肩负着弥合科技和产业“两张皮”的使命。27年来,研究院已累计孵化企业3100多家,培养上市公司30多家,在珠三角成立了一批创新中心及孵化基地,为科技企业提供科技金融等多项服务,成为国内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的一个典型代表。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受访者供图)

刘仁辰的提案,也是正在崛起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正在思考的问题。2020年12月,科技部、教育部、广东省联合出台支持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专项文件,明确部省市共建。科教城的定位,是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究其核心要义,其实是四个字:成果转化。

在共同的愿景下,“概念验证平台”呼之欲出。2021年的首届西丽湖论坛上,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平台正式启动,这是深圳第一个由政府发起的概念验证支持计划,有示范和探路之意。而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及旗下的深圳市力合科创股份有限公司,则成为平台运营方,依靠丰富的经验和体系生态,助力平台快速启动。

为何南山区在全市第一个设立概念验证平台?在刘仁辰看来,这其中有着科技创新的发展规律。“南山区是全市高校资源最集中的区域,西丽湖片区聚集了深圳50%以上的高校资源、6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拥有诺奖实验室9家,各种科创要素相对完备。所以,产学研转化的难点和痛点,它也必然第一个遇到。”

2

打开成果转化的“黑箱”

二十多年前,概念验证中心开始在美国出现。

2001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建立起第一个高校概念验证中心——冯·李比希创业中心。第二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德什潘德技术中心落地。此后这一模式在美国高校大规模推广。

欧洲研究理事会发布的《概念验证基金实证评估报告》显示,概念验证基金有利于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在衍生新公司方面,20%的基金项目团队创办了公司,其他项目的这个比例仅为6.4%;在吸引资金方面,17.3%的基金项目团队签署了技术许可协议,其他项目只有9.3%。

近年来,国内也注意到欧美的成功经验,从而意识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链前端的重要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苏州、武汉、石家庄、西安等众多城市都围绕概念验证展开布局。

然而,概念验证平台究竟怎么运作?什么样的机制、体系、链条,能真正帮助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又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

“过去大家提起‘成果转化’总是很笼统,没有把它拆分成更细的步骤和方法,所以它的可操作性就差。‘成果转化’的‘黑箱’需要被打开。”刘仁辰说,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平台从一开始就有一整套科学、系统的规划——以“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优势互补为原则,以“技术验证+商业验证”双轮驱动为目标,以“产业化专家+未来合伙人+项目经理”领航护航为主要手段,打造概念验证项目全方位、全周期服务体系,优化创新生态,构建“创新苗圃”。

虽然过去一些新型研发机构也在做上述事情,但刘仁辰发现,成功率并不高,原因之一就是概念验证中心不仅需要有科研成果,还需要有比天使资本更早期的种子资本的进入,“概念验证要做的是将科技成果从‘死亡之谷’的此岸带到彼岸,彼岸那边有社会资本,但在‘死亡之谷’则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孵化,这样就形成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有效分工,最终形成一个金融链的闭环。”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平台设立不久,就首创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成果转化三只配套基金,首期成功募资2亿元。截至目前,系列基金已在海内外征集、储备和跟进160余个项目,完成沉浸视觉、微灵医疗、深碳科技等13个早期优质项目的投资决议,科研成果涵盖鹏城实验室、中科院先进院、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及清华、北大、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等机构。

3

怎么挑选项目?听操盘者说

欧阳彪和康绳祖是资深的科技项目投资人,也是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系列基金的“操盘手”团队。

他们二人,分别在南山创投和力合创投担任副总经理,而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系列基金,正是由南山区引导基金、南山创投、力合创投共同发起。

谈起这三只基金,康绳祖认为是一个“标志”,标志着科技成果转化从过去的粗放式进入到精细化阶段。“实际上是把以前的种子基金、天使基金,更精细化地设置为早期科技成果转化必经的三个阶段: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成果转化。”康绳祖说,这三只基金不仅能加深人们对技术创新链及“死亡之谷”的理解,而且能丰富人们对“死亡之谷”各个阶段及如何跨越的认识。

▲三只基金如何帮助初创企业跨越“死亡之谷”的演示图

(受访者供图)

对此,欧阳彪打了个比方,如果说概念验证是“从0到1”,中试熟化就是从“1到10”,成果转化则是从“10到100”,“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每一个阶段,创业者需要的帮助是不一样的。系列基金的成立,是南山区建立覆盖科技成果产业化全流程的政策性投资基金支持体系的重要举措。”

从2022年5月首投落地,迄今为止,已有13个科研项目经过现场答辩,得到政策、技术、产业和投资专家组的认可,成为首批进入概念验证平台的项目。

谈起挑选项目的标准,欧阳彪告诉记者,概念验证平台构建了四级漏斗形遴选机制。

第一层是领域聚焦

筛选南山区“14+7”重点产业领域的概念验证项目,考察项目与南山区现有产业基础的协同性。

第二层是市场明确

考察项目所选赛道市场前景、项目可触达市场规模、商业模式与产业化发展路径等重要参数,综合判断项目产业化价值。

第三层是技术领先

考察项目技术创新性、技术竞争地位、技术发展可持续性与技术壁垒等重要参数,综合判断项目技术竞争能力。

第四层是团队靠谱

结合项目发展阶段与发展目标,考察团队结构、人员配置、团队产业化经验与市场资源等重要参数,综合判断项目团队产业化工作执行能力。

“遴选比例大约是100:1,堪称百里挑一。”康绳祖说,更多看不见的工作做在投决之前,进入概念验证平台的每个项目,在投资之前,都要跟踪一两年的时间。

4

概念验证:唤醒“沉睡”的科技成果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正高级工程师李骁健于2019年成立的医疗器械公司“微灵医疗”,是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基金的首投项目。其团队在国内率先打通了宽带植入式脑机接口全链条自主技术,完成了在猕猴脑内长期植入和系统测试,是国内植入式脑机接口领域技术积淀最深、最引人注目的进展之一。

▲李骁健在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双光子脑神经成像显微镜旁

(受访者供图)

脑机接口,简言之就是在人脑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直接连接通路,让大脑与机器实现“对话”,这也是科幻小说里常见的场景。2017年,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创立Neuralink,专门研究脑机接口技术,并发布了多项研究成果,引发了一系列的风潮和关注。脑机接口概念,也一度从实验室被推向了公众视野。

2018年,李骁健带着在美国完成的学术成果回到中国,寻找国产替代的方案。之所以选择在深圳落脚,一是因为深圳高校的整体氛围是应用导向,更看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二是深圳较之北京、上海有着更完备的产业基础。

依托深圳在电子设备生产制造方面的成熟产业链配套,李骁健表示,其与团队率先打通的脑机接口全技术链有望在未来3-5年内实现从原型机到成熟产品的转化,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微灵医疗团队在深圳先进院合影(受访者供图)

▲猕猴脑机接口实验模型

手中是自研高带宽脑神经电信号采集器原型机。

(受访者供图)

“在深圳尚未有脑机接口项目专项扶持资金的情况下,微灵医疗成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基金的首投项目,体现了南山区对脑科学前沿领域的重视与超前布局。”李骁健告诉记者。

2022年6月,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提出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其中,文件对“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的定位是尚处于孕育期、规模较小的未来产业,10至15年内才有望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坚力量。

作为概念验证基金首投项目,据李骁健介绍,微灵医疗以1.5亿元的估值获得150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由于获得官方背书,该项目吸引了众多商业投资机构的关注,在今年2月完成了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5月底,微灵医疗受邀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关村论坛的脑机接口创新成果展,更是受到了大批科技投资机构的追逐。

对于概念验证这种成果转化模式,李骁健十分看好。“高校有海量的科技成果,由于成果偏早期,同时缺乏商业路径规划和成果转化路径设计,导致潜在价值难以被挖掘,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西丽湖概念验证基金推动海量早期成果熟化为中试级成果,让更多‘沉睡’的科技成果得以走向市场。”

5

中试放大:比拼的是“速度”

概念验证聚焦在“市场可行”视角,中试则聚焦在“规模实施”视角。

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一环,中试放大环节能够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进而迈向工业化和商业化。

在塘朗山北侧,南山智园与南方科技大学仅隔着一条学苑大道和大沙河,园内吸引了生物医药、机器人、碳中和、大数据分析、集成电路设计等众多创新型企业及科研机构,深碳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员。

来自南方科技大学张作泰教授团队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深碳科技作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中试基金的首投项目。在得到中试基金支持之前,该项目已经在南科大的实验室里完成了走向市场前的概念验证

▲深碳科技团队在南山智园的共享办公室,后排右三为许继云。

(受访者供图)

深碳科技联合创始人许继云介绍,公司以第二代CO₂高效捕集技术为核心,对工业固废进行清洁化处置与资源化利用,为传统资源型企业实现绿色、清洁与深度脱碳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已累计申请近50项专利,所研发的固废源碳捕集材料及技术装备均为行业首创。

“科学家往往注重从0~1的原始技术研发,而从1~10则需要进行中试放大,需要工程师团队的参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许继云离开工作多年的央企,加入了这个初创团队。他是北京大学能源与资源工程博士,也是一位高级工程师,曾主持数十项环境能源产品开发及工程建设运营,有多年研发、工程、投资、运营管理经验,其多学科融合的背景让他成为“最强助攻手”,能够专门围绕科学家团队进行工程转化,配合联合攻关,正是当前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环节最稀缺的中试人才。

▲碳捕集中试示范工程(受访者供图)

在“碳中和”这个庞大的叙事框架中,碳捕集赛道近年来风口渐热,不乏比尔·盖茨、马斯克这样的科技大佬重金押注。目前全世界使用最多的是一代技术,但90%专利掌握在欧美大公司手中,且成本高昂。深碳科技的研发团队用10年时间,发力二代技术,把成本降低了30%,应用场景从工业拓展到民用,目前在技术上位列全球第一梯队。

“在碳捕集二代技术这个赛道上,中国和世界实现了并跑。接下来比拼的就是速度,包括技术进化的速度、商业化速度、占领市场的速度,晚一步就没有竞争力了。”许继云说,为了把科研成果快速转化,需要各方面支持,尤其是资金支持。

这次申请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中试基金,许继云体会到真正的“深圳速度”,“决策流程非常快,做了竞调之后,一到两周就通过了投决会,比一些社会资本还要快。”

包括企业入驻的南山智园,也是中试基金配套的政策支持。“对面就是南科大,一个电话,十分钟不到,团队就可以聚在一起讨论。”许继云说,大学与园区相邻,让科研资源与产业发展形成了上下游良性互动。

▲全国首套固定床固态胺工业碳捕集系统运行成功

(受访者供图)

利用500万元中试基金,深碳科技正冲击吨级吸附材料生产线及千吨级碳捕集技术装备,并布局广东、贵州、安徽等地的试点、示范工程项目。面对“卡脖子”领域前沿技术的转化落地,时间周期变得至关重要,以中试基金为核心的中试平台,正在成为促进南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

6

成果转化:重复“造轮”的价值

南山西丽,留仙洞总部基地地标建筑——云科技大厦最近迎来了新住户。

5月8日,伴随着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融合创新中心在这里揭牌,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的首投项目——深圳市沉浸视觉科技有限公司,也搬来云科技大厦,成为首批入驻机构。

▲沉浸视觉入驻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融合创新中心

(受访者供图)

经过了概念验证、中试放大,下一个阶段就是成果转化。

沉浸视觉是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图像与视频处理孔雀创新团队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在申请基金之前,沉浸视觉已经完成了概念验证和中试放大,其核心技术——“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是行业内唯一提供自由视角直播的团队,在冬奥会测试赛、北京冬残奥会冰球项目中应用,引起很大反响。

什么是“超高清视频多态基元编解码关键技术”?以4K视频为例,如果一个用户坐在家里想收看4K电视的实时转播,每秒的网络实时传输速度需达到6Gbps,但现在的网络传输速度根本无法做到,因此就需要把视频的数据量压缩到30Mbps,通过网络传输到用户终端,再解码还原到4K视频原本的清晰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王荣刚教授表示,该技术突破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超高清视频的高效压缩问题,二是实时计算问题。

事实上,视频编码技术并非我国才有。上世纪90年代,该类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美国、日本及欧洲的一些国家手里。2002年,一批国产DVD因采用未经授权的编解码标准,只能被迫全部沉海丢弃,国产DVD出口产业也受到重大打击。

为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中国必须建立一条信息传输“从源到端”的全技术链条,拥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推出自己的标准,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被“卡脖子”。

时年,如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教授接受工信部委派,开始组建AVS工作组。当时还在中科院攻读博士的王荣刚,也加入到工作组,参与AVS标准制定。从AVS第一代标准追赶国际标准,到第二代齐头并进,再到第三代的领先,在坚持自主创新的探索下,AVS3标准目前已经成为世界高清视频技术领域的“中国标准”,支撑了我国4K/8K高清视频产业创新发展,并应用在北京冬奥和卡塔尔世界杯直播中。

20年间,也有人表示质疑:“国外这项技术这么成熟了,为什么不直接买,花这么大精力再做一套真的值得吗?”但王荣刚说,我们的实践证明了重复造轮的价值,从构造轮子开始,我们先跟跑,慢慢地发现我们的轮子可以和别人跑得一样快,现在已经跑到了别人的前面去,“没有自己的轮子,我们就会被别人一直卡着。”

▲沉浸视觉团队在介绍交互式沉浸视频系统的CBA转播画面

(受访者供图)

在北京冬奥会上,观众首次感受到VR观赛的超级沉浸式体验——足不出户就能360度感受现场,还能随时暂停,捕捉精彩瞬间。如今,该团队研发的这套XR交互式沉浸视频服务平台,经由西丽湖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千万元的支持,即将走向全面商业化之路,未来可广泛应用于体育赛事、文娱演出、沉浸旅游、在线教育和在线医疗等场景。

“科技成果转化非常有价值,利国利民。它的意义之一是引导科研人员面向实际的应用需求去做研究,改变过去的论文导向,坚持十年、二十年,会见到成效。中国也能诞生硅谷吗?如果有,深圳也许是最适合的城市。”王荣刚说。

结语

微灵医疗、深碳科技、沉浸视觉这三个故事,代表了早期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环环相扣的三个阶段。

把它们组合起来看,完整地解释了一个Idea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让科技成果落地成金的全过程。

当前,在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为半径的一小时车程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圈”与“链”正在形成:科学家团队上午在科教城的实验室做出全新科研项目,中午就可到南山智园、南山智谷、南山智城等一系列新兴产业集聚区进行放大验证,次日就能前往深圳及周边城市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做进一步成果转化。

得益于深圳完备的产业链基础,也得益于政府布局概念验证平台的良苦用心,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的诸多“堵点”正在一一疏通。

来源 | 深圳商报 记者丨刘悠扬 刘欣怡

编辑:卢东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