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3第十二届中国上市公司高峰论坛”主论坛开幕。国雄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尚坤11月20日在接受媒体专访。姚尚坤坦诚地分享了他对当前投资领域的看法,他表示,近几年来,对于投资机构的融资来说,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宏观经济和国际形势等多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给投资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资本的信心和能力也受到了较大的打击。
然而,姚尚坤也指出,环境的变化也带来了积极的一面。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投资机构变得更加专业和理性。他们在与创业企业进行交流时,更加注重企业的内在价值,对于一些模式类、概念造假的投资标的,已经不再受到市场的追捧。这种变化反映了投资机构的成熟和进步,也为企业家和创业者提供了更好的融资环境。
姚尚坤还强调企业和科研的不同。他指出,企业和科研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企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能是市场。企业家不仅要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社会效益,为社会的文明和人类的幸福做出独特的贡献。一个企业如果被称为“企业家”,那么它应该不仅仅是商业领域的成功者,更应该是能够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做出积极贡献的引领者。
通过这次专访,我们深入了解了姚尚坤对当前投资环境的看法和对未来趋势的预测。他的观点和见解不仅具有启示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投资环境时,我们需要更加专业、理性的态度和更加注重企业内在价值的投资策略。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多的企业家像姚尚坤一样,不仅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关注社会效益,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幸福做出积极的贡献。
谈投资环境:“投资的冬天”也并非坏事
记者:您提到一个观点:投资的冬天也并非坏事,让投资机构更加冷静。那在国内,事实确实如此吗?
姚尚坤:事实应该是这样的。
在这个所谓的“冬天”,投资机构变得更加冷静和专业。他们不再被市场的喧嚣所迷惑,而是专注于寻找真正的价值。在投资者的谨慎之下,那些缺乏实质价值的模式类、概念类的投资标的逐渐失去了市场。人们更加注重企业的真实价值创造能力。
募资融资的难度在这个“冬天”显得尤为突出。毕竟,三年的疫情以及其他因素让许多民营投资家变得更加谨慎。他们出资的积极性、能动性或者说能力受到一定影响。同时,民间资本对于宏观经济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也表现出担忧。
然而,“冬天”并非绝望的象征。正如四季更迭,冬天之后便是春天。对于专业的投资者来说,任何时候都是寻找好项目的机会。同样,对于有真正创造价值能力的企业来说,任何时候都可以展现出他们的价值。
所以,“投资的冬天”并非全然的坏事。它让市场更加理性、专业,为那些真正有价值的项目和公司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让投资者和创业者在寒冷的“冬天”中更加坚韧和有活力。
记者:您认为在当前经济环境的转折点,投资机构和初创企业需要强调哪些素质?
姚尚坤:曾对企业发展提出过“创业五忌”的观点。创业不应盲目追求时尚和流行,而应有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创业也不应凭空想象,而应基于现实情况和市场需求,脚踏实地地构建商业模式和运营体系。第三,创业不能半途而废,应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不轻易放弃。第四,创业不能得意忘形,而应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被胜利冲昏头脑。最后,创业不能不应该只追求利润而忽视道德和伦理,而应坚守诚信和公正的原则。
创业应该是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者应以创造价值的态度去创业,使企业创造出让人们生活更加美好、让社会更加文明的价值。这应该是创业者应有的初心,而不是追求一夜暴富或通过时髦的东西迅速获得财富。任何投机的所得都将以更惨痛的代价为结果。实际上,这几年投资机构已从原来关注一般领域变得更加关注面向未来的科技领域,如下一代信息通讯、新能源、先进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
记者:近年来,许多技术专家和科学家也纷纷投身创业浪潮。然而他们在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的过程中,面临着技术向商业转化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死亡率”居高不下,许多企业因此而遭遇了失败。那么,企业在做科技成果转化时,究竟容易走哪些弯路呢?
姚尚坤:我认为,企业是企业家的事业,科研是科学家的事业。因此,除了少数既具备科学家素质又拥有企业家能力的个别人,一般情况下,我非常不支持科学家主导企业的做法。反而,我们应该寻找具备优秀创业家素质和能力的专业人才来引领企业。
企业和科研之间存在一个关键差异:企业在运营中必须以市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 我经常告诫创业者,他们需要清晰理解四个力量——科技、市场、资本和政策,并对其进行准确评估,以便使项目获得市场的认同和支持,从而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我们的投资过程中,项目本身虽然代表了未来的可能性,但更重要的是创业者或企业创始人是否具备将企业推向卓越的企业家能力和素质,以及能否引领企业克服一切困难并持续前进的企业家精神。
记者: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强调企业家的想象力、直觉、判断与个人能力。在实践中,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些企业管理者凭借其独特的战略眼光,成功地引领企业走向卓越。然而,也有很多企业在“一言堂”、“一意孤行”的领导下,导致公司经营混乱,甚至走向衰败。对于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对此您怎么看?
姚尚坤:企业间只有成功和失败之分,而没有好坏之别。这源于辩证统一规律的体现,即当优点被过度强调时,缺点也将凸显。因此,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方式没有绝对的好坏,只要能够取得成功,就值得肯定。世界顶尖企业虽然各有各的管理和运营方式,但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都能为社会文明和人类幸福做出独特贡献。
在商业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并不仅仅关注企业盈利,还能为社会文明和人类幸福做出独特贡献的人,我们应该称其为“企业家”。这个词代表了对企业家的敬意和尊重。
如今“企业家”这个词似乎有些泛滥。企业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应该关注自身的社会责任。企业家们应该具备社会使命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企业家。
姚尚坤:这确实是个重大的问题。人类在发展所有技术,甚至变成产业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真的要克服——贪婪。要真正控制住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负面作用,不是靠哪一个人,而是靠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在该领域的新的法律建设,也取决于科学家们的研究是否基于向善的角度,在这一点上企业也是一样的。
我个人认为,只要整个人类社会不过度疯狂,理性地、向善地推动一些事情,(相关风险)还是可以控制的。
谈人工智能:我国在应用层并不落后
记者:当前业内公认国内AI大模型技术水平同OpenAI等大型公司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对此,您认为,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有多大机会可以追赶上?
姚尚坤: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在应用层面上并不落后。虽然我们在原始创新方面与一些大型公司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AI大模型技术方面,但是我们在应用层面上的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
但是在一些应用层面,比如说人脸识别、语音技术等方面,我们已经完全不落后于全球最好的技术,甚至有些还在领先。但由于这些应用必须基于集成电路这样的底层技术,底层技术一旦受到影响,对我们进一步的研发还是会带来一定阻碍。
总体来讲,我认为我们优势的方面还要进一步发挥,在劣势的方面,无论通过国家的推动,还是企业的推动,能够逐步地缩小差距,那还是会有更好的发展。
记者:有观点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AI技术将替代很多人的工作,也有人认为AI带来的影响不是替代而是助手,您对此怎么看?
姚尚坤:人工智能确实将会替代一些人的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将完全替代人类。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人类的工作负担,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会与人类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和工作环境,而人工智能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和优化自身的性能和功能,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记者:大模型技术走红之时,也有越来越多讨论是关于AI带来的安全道德风险,您认为人类应如何应对?
姚尚坤: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问题。在人类推动技术发展和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并克服贪婪这个难题。要有效控制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单靠某一个人或团体是无法实现的,而是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这包括在该领域建立新的法律体系,同时也取决于科学家们的研究是否基于向善的角度。企业在这一点上也负有同样的责任。
我认为,只要整个人类社会不过度疯狂,理性地、向善地推动一些事情,(相关风险)还是可以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