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治理大沙河,形成“两山”共生示范

2020-06-18 来源:

大沙河作为传承南山记忆的“母亲河”,纵贯南山全境,承载着一代代南山人的美好生活与记忆,解放初期,大沙河河中行驶大量采沙船,周边居民盖房也直接从河里取沙,由此得名为“大沙河”。然而,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口的急剧增加,大沙河水体污染负荷大,超过河流自净能力,水质恶化严重。南山区对症下药,创新“综合整治—景观提升—产业升级”治理模式,多措并举推进大沙河整治,让大沙河成为市民生活休闲的乐园。

实施全流域系统治水模式的大沙河

一是实施“源头减污、管理控污、末端治污”的全流域系统治水模式。开展源头减污,通过对流域内20个城中村、744个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从源头实现雨污分流,避免生活污水污染河流。开展管理控污,对涉水污染源严格执法监督。强化涉水污染源的排查,对大沙河流域有3600多家涉水经营户加强监管,实行一户一档建档工作,确保各排水户规范排水。此外,全区推行实施河长制,设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将政府与市民力量相融合,营造全民爱水护水氛围。开展末端治污,启动大沙河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源头杜绝污水入河、分段分步综合整治、强化日常管养保洁三大举措对大沙河开展治水提质工作。

大沙河生态长廊美景

二是实施生态景观长廊项目。大沙河全长约13.7公里,总建设面积约95万平方米,充分体现南山区未来城市发展与河道景观的完美结合。最南边深圳湾大沙河出口段,设置包括赛艇等水上运动型项目,让公众更亲近水岸;在河道中游,设计以城市森林特色为主,为公众提供休憩娱乐空间;大学城段注重年轻特色与高等院校文化氛围相结合,让文化、城市的青春朝气与河流融为一体。大沙河生态长廊与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人才公园互联互通,串联南山区南北两大片区,构建山水相依、水城共融的城市特质,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滨河浪漫空间。

赛艇爱好者的打卡胜地

三是推动河道周边经济转型。南山区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沿大沙河布局一条南北走向的科技创新轴,从北到南把大学城、留仙洞、高新区等片区连成一个整体,打造深圳全球创新之都核心区。上游串联深圳大学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哈工大研究生院等高端创新要素聚集;中游留仙洞片区及高新产业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正吸引众多企业,成为未来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新平台;下游深圳湾畔,与一条东西走向的湾区总部经济带相交,集聚国际资本、顶尖人才、总部企业等高端资源,将南山区建设成为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

如今的大沙河不仅仅承载着当地居民昔日的记忆,其更是一条“城市项链”,将西丽湖、大学城、高新区、深圳湾等重要地理区位串起。大沙河的上游,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哈工大研究生院等高端创新要素聚集,让文化、城市的青春朝气与河流融为一体;中游的西丽片区,以城市森林特色为主,郁郁葱葱,鸟语花香,让辖区居民重拾昔日河川的记忆;在大沙河出口处的深圳湾畔,高新产业园区正全力推进升级改造,赛艇等水上运动型项目,让居民能够更为亲近水岸。

大沙河治理打造了水生态修复、全流域治理的“南山范例”,为全市治水树立了标杆和典范,极大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市民群众对于大沙河治理成效表示了高度认可,大沙河已成为全市居民漫步、休闲和亲水、近水“打卡”的胜地。

编辑: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