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重点河流水质明显好转 18段黑臭水体初步脱黑脱臭

2017-03-2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建设中的龙岗河湿地公园。公园建成后将具有保护水源、服务公众、重建生态、科普媒介等作用。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深圳新闻网讯 黑臭水体治理是治水提质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据统计,2016年年初我市建成区共有36条(45段)黑臭水体,其中轻度黑臭12条(15段),重度黑臭24条(30段)。

去年以来,我市下达全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的“军令状”,与各责任单位签订治水提质目标责任书。截至目前,45段黑臭水体水质总体向好,包括“一区一示范”等10段水体在内的18段水体初步达到了不黑不臭标准;茅洲河、深圳河等重点河流水质明显好转;其余27段黑臭水体正加快治理中。

后海河率先实现不黑不臭

“去年后海河水变清了,我就每隔一天到这里跑跑步,特别舒服。”后海河畔,从事服装行业的林先生一身运动装,对后海河治理“效果很满意”。记者沿着后海河步行,两岸绿意盎然,小鱼在清澈的河水中游来游去,清风拂面,很是惬意。

记者看到,像林先生这样到后海河边散步、锻炼的市民很多。

后海河位于南山区后海填海区域,北起海德三道,南至东角头,全长3.95公里,规划为后海片区的景观河。然而,几年前后海河与今日的面貌大相径庭。一篇2014年的新闻报道这样描述:“河面上垃圾漂浮,河水黑污,微雨中,依然能闻到刺鼻的水臭。”在我市2016年年初公布的建成区36条(45段)黑臭水体中,后海河“毫无悬念”地名列其中。

南山区环水局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后海河是位于高度开发建设区域的人工河,河道无清洁源水,建成后水体黑臭主要是由于流域内住宅区没有实现雨污分流,生活污水直接进入雨水管道直排入河,且截污系统不完善、补水系统未能发挥效益所致。

针对这些原因,南山区环水局按照“源头减污、管理控污、末端治污”的治水思路,实施“正本清源”行动,对流域内排水户全面实施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流域内242个独立排水户中,已通过改造达标111个,并且完善深圳河湾及后海河污水截排系统和改造补水系统。工程实施后,2016年7月至9月,南山区委托第三方连续对后海河水质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后海河已在全市36条(45段)黑臭水体中率先达到不黑不臭标准。今年汛前,后海河整治二期工程也将完工,届时水质可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进一步提升河道水质和水质保障率。

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