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学家培育的这款新水稻打通了南北派 2019年开挂上市

2017-03-23 来源:深圳商报

 

水稻分子标记设计育种科研团队合影。受访者供图

16年奔走于田间与实验室

“21世纪初基因组测序研究成本是现在的百倍。”钱前说,当时基因检测仪器几乎是“人停机不停”地连轴转。16年间,科研团队利用基因检测手段检测过数万株水稻,来寻找控制不同品质的分子标记。

与一般印象中在实验室里埋头做实验的科学家不同,钱前这样的农业科学家更多时间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研究启动的头3年,汗水并没有换来理想的成果。2005年,李家洋与钱前重新调整思路,成功选配出两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杂交组合——广两优7203和广两优7217。这两个组合已具备了“籼稻的株型,粳稻的品质”,分子标记育种取得了初步成绩。

分子标记育种方法是否可靠?李家洋与钱前再次进行实验,这次要改良的对象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南方最主要的水稻品种——特青。“特青产量高、适应性广,但唯一的硬伤是米质太差。”钱前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大米口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010年,曾大力与田志喜两位博士带领科研团队继续这项艰难的改良研究。经过6年的杂交、回交和聚合选择,终于培养出了既保持“特青”高产特性,又在外观、品质和口感风味上有着进一步提升的杂交稻米新品种,其中聚合了28种决定性基因。

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