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所具有深圳特色、代表中国高度、与国际交流对话的学校,是深圳中学泥岗校区项目建设的明确目标。深圳中学在“敢为人先、学术见长”的办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提出“未来学校”的教学思想;工务署根据学校这一定位,努力实现使深圳中学泥岗校区领跑中学校园建设,“酿造”一个名副其实的“未来校园”。
深圳中学(泥岗校区)是工务署首个采用工作坊模式进行开放式设计招标的项目,以创新的方式编制设计任务书、选定规划方案以及确定了华艺/局内/背景院联合体未方案设计团队。自去年3月起,工务署与深圳中学和设计单位经过多轮研究探讨,设计方案不断优化,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下一步将从细节方面进一步提升设计品质。
本文为你呈现深圳中学(泥岗校区)这所“未来学校”,相对传统校园有哪些突破之处。
一、空间突破
(一)教学区——不同于传统校园的分散布局
四大学院楼与资源中心竖向叠加整合;首层架空;屋顶有花园。
资源中心是连接各个学院的公共交流平台,集图书馆、专业教室、多功能教室、办公会议等辅助功能为一体。
四栋学院楼为U字形围合布局,内、外廊相结合。这样即使在下雨天,不同学院的学生串门交流也没有障碍了。
(二)学生宿舍——不同于以往的高层单一宿舍建筑以及卫生间设置在阳台
学生宿舍将是由高层宿舍、底层架空层及食堂组成的功能复合的建筑综合体。这样将大大缩短学生的生活流线。
洗手间设置在两个学生宿舍中间(每两间宿舍共享一个洗手间),妥妥地解决了通风、采光等问题。
二、功能突破
(一)教学区——教室打破传统固定模式,实验室桌子和相关管线不固定在地面上
教室单元设置为35人班与50人班组合布局,可以多功能、多人数自由转换。
▲35人 35人教室组合平面图(中间设置教师休息室,如有需要,可拆除休息室设置,即转换为下图35人 50人教室)
▲35人 50人教室组合平面图
实验室参考国外教学模式,将各类管线设备设置在头上吊顶,这样可以让实验桌自由、灵活摆放,为未来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创造有利条件。
(二)生活区——食堂可变社团活动空间,公共活动区环境适宜
生活区的一层食堂的部分空间改造成包房的形式,非就餐时间段可变成学生社团的活动空间。生活区的二层架空层也同样。
结合卫生区及会议区设置公共活动区,可为同层学生集会、休息,思想碰撞创造良好的环境。
配套突破
(一)教学区——丰富的配套空间
多功能教室、多功能厅、黑匣子剧场、阶梯教室、STEAM创新活动中心等等,极大扩展了学生的学习互动交流平台。
STEAM活动中心外观
STEAM活动中心室内
多功能教室
黑匣子剧场
(二)风雨连廊——低碳舒适
教学区架空空间长达150米的风雨连廊,提供四个篮球场,以及其他非正式的校园活动场地,营造优质的综合教学“生态系统”。
▲在风雨连廊的北端端部设置攀岩墙,为校园休闲体育注入青舂活力。
(三)环形慢跑道——让你爱上跑步
利用生活区景观跨河设置环形慢跑道,增加学生课余的运动空间。
(四)开放的校园——面向社区、社会、世界开放
校园规划设计强调共享和交流,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优化校园管理模式,将创新体验中心等设施分时段分区域向社会开放,与周边社区和谐共处。
将深中泥岗校区打造成具有深圳特色、代表中国高度、与国际交流对话的学校——“未来学校”。
“深圳工务署”官方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