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来,陆建新一直坚守和奋战在施工一线。
从国贸大厦测量员到平安金融中心钢结构专家,他阐述了何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深圳新闻网讯 当一个城市还在沉睡,钢构人手中的焊花就已经点亮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当一幢幢直冲云天的超高层钢结构大厦将城市点缀,它们背后则是成千上万默默奉献的钢结构建设者。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深圳平安金融中心钢结构项目经理陆建新就是其中一位,35年来,他扎根项目一线建设工地,从一名测量技术员,成长为建造超高层、大跨度建筑工程的带领者,用实际行动向我们阐述了何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勤钻苦学,铸造技术高度
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一部城市发展史。城市的高度一次次被刷新——我国第一幢超高层大厦深圳国贸大厦160米,第一幢超高层钢结构大厦深圳发展中心165.3米,第一幢摩天大楼、当时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383.95米,前华南第一高楼广州珠江新城西塔437.50米,后华南第一高楼深圳京基100高度441.28米,当时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92米,如今世界第二、中国第一高楼深圳平安金融中心600米……
这些彪炳中国建筑史、扮靓中国城市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的背后,都曾留下陆建新的足迹和汗水。伴随这些不断上升的“高度”,陆建新先后参与37项工程建设,他从一名测量员,成长为项目总工、项目经理,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钢结构专家。参建大楼总高度达到3500余米,国内无人能及。
1982年,18岁的陆建新参建我国第一座超高层建筑——深圳国贸大厦,作为测量员,他见证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此后的十余年,他都是干测量工作。岗位虽然平凡,陆建新却十分用心。他的老同事回忆道:“干国贸的时候,大家就知道,有个搞测量的‘小陆子’特别爱钻研。他有今天,完全在意料之中。”钻研问题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除了测量,陆建新还干过塔吊装卸工、开过卷扬机。陆建新自信地说,工地上的每一道工序和每一种设备,他都弄得比较清楚。
时代在进步,建筑施工的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陆建新勤于学习,当年很快掌握计算机、CAD软件等新技术,甚至比年轻人学得还快。在广州新白云机场航站楼项目中,他就曾巧用计算机三维模型核对手工计算数据。
30多年过去了,陆建新仍然坚守和奋战在他再熟悉不过的工地上,扎根建筑施工现场,与技术打交道,与工人打交道,勤钻苦学,带领团队将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推向了世界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