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交通专项规划曝光!6、12号线延长段原来长这样

2017-04-07 来源:深圳新闻网

宝安沙井地区交通专项规划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沙井地区处在深圳市西部发展轴上,是西部地区综合服务中心,也是未来宝安区“三带两心一谷”中部黄金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

  同时,沙井地区紧邻大空港新城核心区,并作为大空港地区的一部分,将成为深圳西部的创新型新区以及未来之城。

  近年来,随着沙井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常住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沙井地区小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

  但由于历史欠账过多以及供需矛盾突出,沙井地区目前的交通设施与服务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交通拥堵问题十分突出。

  从规划层面看,经过沙井地区的轨道线路较多,路网比较完善,但存在建设滞后,规划道路穿越旧村等难以落实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一)现状问题

  1、道路网络:路网规模总体不足,等级结构不合理。

  (1)高快速路建设滞后,对外交通主要集中在 107 国道和广深高速公路。

  (2)片区内部道路实施困难,断头路多,循环不畅,干道功能混杂。

  (3)107 国道对沿线东西两侧用地分割严重,交通联系不便。

  (4)路网密度不足,次干道及支路严重缺乏。

  2、公共交通:公交线路分布不均,场站设施不足。

  沙井地区只有一条轨道线,是近期建成投入使用的轨道 11 号线。服务于沙井地区的常规公交线路共 58 条(过境 22 条,对外 19 条,内部 14 条),主要集中于 107 国道、宝安大道等干道上。

  公交停靠站 267 对,300 米覆盖率 62%,500米覆盖率 85%,内部公交服务相对较弱。现状利用临时用地建成的公交场站 4处,规划公交场站无一处落实。

  3、慢行交通:慢行设施建设滞后,网络不连续。

  现状沙井地区道路两侧自行车道建设滞后,自行车道总里程 85.7km,其中独立自行车道里程不到总长的 1/3。人行道设施覆盖较好,人行道完好路段约占道路总里程的 91.6%。

  立体过街设施不足,现有人行过街天桥 20 座,主要分布于 107 国道、宝安大道、沙井北环路沿线。

  4、静态交通:停车设施供给不足,违章停车现象普遍。

  沙井地区以工业厂房、城中村建筑为主,停车配建缺乏,加上公共停车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导致大量车辆占用市政道路、绿化等公共空间停放,其中中心城区违停现象尤为突出。

  (二)发展挑战

  随着用地功能结构的调整,沙井地区未来交通出行也将发生重大改变,面临各种挑战。

  1、组团中心功能定位亟待强化。

  亟需依托城市交通枢纽,探索“紧凑型”发展模式,强化西北工业组团中心作用,成为促进周边深度城市化的增长核极。

  2、寻求支撑街道发展转型的路径。

  积极应对区域产业升级、城市功能多元复合化带来的交通发展机遇和挑战,支撑街道发展转型。

  3、打造沙井绿色城市交通名片。

  利用良好的发展基础,构建以步行、自行车为特色的绿色交通系统,以高效、集约、便捷的交通设施,打造沙井地区的交通名片。

  四、规划方案

  (一)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1、规划目标

  建立以海上田园站、沙井中心站双枢纽系统为核心的“多层次、一体化”的公交体系。

  2、规划方案

  措施一:打造对外、对内双枢纽,引领城市转型发展。

  利用穗莞深城际线、11 号线与 18 号线相交节点海上田园站与沙井中心站,分别打造对外、对内轨道枢纽双中心,并以新和大道、新沙路、宝安大道为骨架走廊,建立“骨架走廊两侧渗透”的轨道接驳体系,同时建议以 TOD 模式对枢纽周边用地进行开发,打造片区中心。

  措施二:优化轨道网络,支撑主要客运走廊的交通需求。

  根据未来交通需求走廊,优化沙井地区的轨道交通网络,加强覆盖空港新城对外放射交通需求走廊,同时加强深圳与东莞之间的交通联系。 建议将 6、12 号线延至空港新城;20 号线延至东莞长安新城,与东莞轨道线路对接;

  在 107 国道上增加一条普速线路;在凤塘大道上增加一条普速线路。本规划提出的轨道调整建议,基本与最新版规划《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0)》(公示方案)保持一致.

  经与该项目组沟通,6 号线延长线将纳入最新方案。

  措施三:设置中运量公交,作为轨道交通的补充。

  在轨道交通未能覆盖或者轨道线路属于远期线路、弹性线路的主要交通通道,设置“两横一纵”中运量走廊:北部中运量走廊联系空港新城、海上田园、新桥、光明;南部中运量走廊联系空港新城、大王山、凤凰;东部中运量走廊联系松岗中心、芙蓉、新桥、凤凰、怀德。

  措施四:设置公交专用道走廊,保障公交优先快速通行。

  为保障公交快速通行路权,利用大于双向 6 车道的主次干道设置公交专用道,总里程为 93 公里。

  措施五:统筹落实公交场站建设,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以近期建设需求为重点,结合城市更新,加快推进公共场站设施的落实。基于公交出行需求、万人拥车率两种测算方法,沙井地区需 1400-1700 辆标台车,根据深标要求,需要规划 14-17 公顷的公交首末站。

  规划梳理沙井地区的法定图则规划配建首末站、列入城市更新项目及规划公共配套项目,结合新建更新项目配建首末站 25 处,共 10.2 公顷;结合公共配套设施附设首末站 12 处,共 5.3 公顷;规划保留独立占地首末站 10 处,共 6.3 公顷。

  核算各片区的公交场站需求缺口,未来沙井地区还需结合新建(更新)项目或结合用地调整,落实公交首末站 3.2 公顷。

  (二)道路设施规划方案

  1、规划目标

  建立内外畅达、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络系统,破解区域交通瓶颈,改善内部道路循环。

  2、规划方案

  措施一:加快外围高快速路建设,引导交通向东西两侧均衡集散。

  (1)加快推进大外环高速、海滨大道的建设,加强对外集散能力。

  沙井片区现状中西部地区对外交通主要通过东侧的 107 国道、广深高速集散,对城市交通干扰大。加快推进大外环高速、海滨大道,引导片区交通向东西两侧均衡集散,减缓上述干道的交通压力。

  由于大外环线位占用海滨大道线位,且没有预留海滨大道及沿线节点的建设空间,建议进一步协调海滨大道与外环高速共线段的线位,并开展《海滨大道(沙井北环-新沙路段)、沙井北环沿线用地控制规划》,用以控制沿线用地,做好建设空间预留。

  (2)将沙井北环路等级提升为快速路,形成东西向高快速路间联络道。

  沙井北环路西接海滨大道、外环高速,东接 107 国道、广深高速,是沙井地区主要对外集散通道。通过将沙井北环提升为快速路,形成东西向高快速路间联络道,进一步加强大空港、沙井地区对外交通集散能力。

  (3)在沿江高速沙井段设置出入口,方便沙井地区上下沿江高速。

  通过建设凤塘大道与沿江高速立交,增加片区对外集散节点。

  (4)优化改造沙井南环路沿线节点,提高沙井南环路的交通转换能力。

  沙井南环路是沙井、福永片区的重要走廊,连接空港新城、沙井、石岩、光明,现状沿线节点交通转换功能较差,通过对沙井南环路沿线交通压力较大的节点进行优化改造,提高沙井南部对外交通集散能力。

  措施二:进一步梳理与周边地区的路网衔接,促进区域发展。

  (1)加强深圳与东莞长安镇的联系,促进两地一体化发展。

  为促进深圳与东莞两地一体化发展,建议加强深圳与东莞长安镇的路网联系。通过梳理两地路网,分析路网衔接可能性,建议跨东宝河设置四处路网衔接,分别是: 锦程路、蚝乡路、海滨大道、沿江高速。

  (2)优化沙井与光明、石岩的衔接路网。

  新和大道等级提升为主干道,接光明东明大道,形成东莞、沙井、光明联系的一条区域性通道。

  新玉路等级提升为主干道,接沙井北环路,以增强与光明的联系。

  取消新沙路与光明塘明路衔接,将新沙路作为沙井地区内部的客运通道。

  建议研究沙井南环路同石岩外环路衔接方案,主动适应未来大空港、石岩、龙华之间的联系。

  措施三:完善 107 国道沿线节点设置,加强两侧交通联系。

  107 国道现状呈现“高通过、低转换”的交通特征,导致两侧用地割裂,客货混行严重带来交通安全问题,以及城市客运功能需求日益增加等问题日益严重,制约了沿线区域的发展,更无法引领产业转型和城市发展。

  通过市政化 107 国道沿线节点,提高道路两侧地区的交通联系,同时为公交线路的开行提供基础条件。

  措施四:优化内部路网,促进道路实施。

  沙井地区部分规划道路穿过城中村,拆迁量较大,建设可实施性不强。为推进道路加快建设,加强路网的完整性,可结合新建城市更新项目,通过调整道路等级、横断面、线位等方式,降低实施难度。

  以新沙路为例,规划线位穿越壆岗村、上寮村,涉及拆迁面积 12.6 公顷,实施困难。为推动新沙路实施,基于现状线位,将新沙路由现状双向 4 车道拓宽为双向 6 车道。

  (三)慢行系统规划方案

  1、规划目标

  建立功能清晰、路径连续、环境宜人的步行、自行车慢行交通系统。

  2、规划方案

  措施一:加快立体过街设施建设在地铁站、客运站、商业中心以及体育场馆、医院、学校、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等人流往来密集区域的主要干道上增加立体过街设施,加强道路两侧用地之间的联系。

  措施二:建立步行、自行车网络

  据不同类型路径的设计要求,落实在道路网络上。

  措施三:合理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

  建设项目严格落实《深标》自行车停车位配建指标,以鼓励自行车交通出行,并在主要客流集散点合理设置公共停放点,便捷自行车接驳。

  措施四:适度发展公共自行车作为补充

  在地铁、公交站点、大型商场、学校等人流量大的场所附近,设置公共自行停靠点。

  (四)需求管控规划方案

  1、规划目标

  通过合理停车设施供应,有限满足片区未来停车需求,改善城市环境与交通环境。

  2、规划方案

  重点在城中村、建成时间较早的老城区、未来交通热点地区、对外道路出入口、交通枢纽等地区增设公共停车设施,弥补停车位历史缺口与调节交通需求。

  规划 134 处公共停车场,涉及车位约 3 万个,其中结合公共项目增设公共车位 1.9万个,结合新建项目增设公共车位 0.4 万个,与首末站复合建设公共车位 0.2 万个,独立占地公共停车场车位 0.5 万个。

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