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深圳打造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

2017-05-0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深圳文博会

“来了,就是深圳人”城市标语

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

 

原标题:

构建五大体系 提高五种能力

打造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深圳论坛)

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而居留于城市。”这句话基本概括了城市之于人的价值所在。

根据联合国统计,全球的城市人口在2008年超过总人口的一半。201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当前,城市化在世界范围内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每个人都想在城市里“生活得更美好”。这种“更美好的生活”的基本内涵就是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充分满足。其中,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升华。

人在城市生活中的精神需求主要通过文化活动来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应该是城市之于人的根本价值所在。文化对于城市至关重要,因此,“文化城市”应该成为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

“文化城市”的概念早已有之。传统意义上,“文化城市”一般是指以宗教、艺术、科学、教育、文物古迹等为主要职能或特点的城市。例如,印度的菩陀迦亚、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沙特阿拉伯的麦加等是以寺院、神社为中心的宗教性城市;英国的牛津、剑桥等则是以大学、图书馆及文化机构为中心的艺术教育型城市。这些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被喻为精神殿堂。

随着人们对文化与城市关系认识的深入,“文化城市”的内涵逐渐丰富。有的学者认为,“城市文化”是名词,特指“已经存在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也有学者认为,“文化城市”是动词,特指用文化“濡化”城市,即通过“文治教化”,“以文化人、以文化城”。

笔者以为,作为动词的“文化城市”更能体现城市、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它蕴含着一种城市发展理念——以城市文化为核心手段组织城市经济活动、社会网络与空间形态,即在满足城市文化多样性需求的同时,通过文化手段解决现代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城市认同感与归属感削弱等问题,构建一个不断发展而又充满人情味的现代城市生活空间。

21世纪以来,“文化城市”的理念得到世界的普遍认同。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文化城市”发展战略。

200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着力打造“文化深圳”。10多年来,深圳文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文化形象大为改观。深圳先后被评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世界“设计之都”,形成独特的发展优势。但短板也相当明显,文化综合实力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还有较大差距。例如,城市的家园意识还不够强,人文内涵还不深厚;城市知名文化品牌还不够多,城市形象的文化内涵不足;城市传媒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不均衡等。可以说,深圳城市文化还有很多与城市地位不相匹配的地方。

为了让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定位更匹配,根据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目标定位,深圳出台了《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提出以构建城市精神体系、文化品牌体系、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五大体系”建设目标,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创新举措,逐步补齐短板,实现城市文化质量的全面提升,努力将深圳打造成国际文化创意先锋城市。

构建“五大体系”是基于对世界先进城市的考察。纵观全球,大凡知名城市皆具有强大的文化综合实力,具体表现在影响深广的城市人文精神、丰富多彩的文化品牌、发达的文化传媒、普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极具竞争力的文化产业。这5个方面对于现代城市而言都至关重要,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协同促进,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文化形象。

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