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派花鸟第十二代传人刘嘉鸿:陶瓷艺术要在传承中有创新

2017-06-24 来源:深圳新闻网

在文化传承中的发展和创新

《花开富贵瓶》、《蝶舞春风》、《芦塘飞雁瓶》、《花香鸟语》、《福寿双全》……这次刘嘉鸿慈善拍卖会的作品,都是花鸟喜庆等题材。花鸟是刘嘉鸿最擅和精通的画作素材,而他的人物和江南水乡主题的作品也一样优秀:其人物画笔触简洁,富有童趣;《江南三月》则以水乡民居、小桥流水入画,意境清雅悠远。

“一幅作品一般花一星期左右时间。”刘嘉鸿介绍,恽派画风兼工笔,所以比较费时间和精力,比如《满园春色》就是一款非常典型的斗彩作品,先烧制青花,再上透明釉,再着粉彩,总共烧制三层,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饱满的立体感。

刘嘉鸿创作的画,始终根植于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恽南田的没骨花鸟画受其生活经历影响,他的画虽笔法透逸、设色明净、格调清雅,但给人以冷淡幽隽、寂寞荒凉之感。而刘嘉鸿的画却笔法灵动,赋色浓艳,高雅富贵。与近哲先师同而又不同,是刘嘉鸿一直谨慎把握“传统”与“创新”的尺度和标准,他的创作所表达的传承,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摹仿和延续,而是一种文化精髓的发展和艺术创作上的出新。

“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真正的传统并不曾真正的领略和掌握。其实真正的创新是根植在传统之上的,越是传统的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有生命力的。因此,我们距离传统不是太近,而是太远……应该说,中国传统精神是儒雅高贵的,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刘嘉鸿在对现代陶瓷艺术追求创新及艺术个性解放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比较中,深深地感受到没骨花鸟画法,在陶瓷创作上的运用及创新,对传播和延续传统文化精神,具有现代艺术价值和深刻的历史及现实意义。

“嘉恽堂”兼顾艺术与实用

一边是创作,一边是传承。刘嘉鸿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现在已是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副校长,但是他并没有放弃教学和培育陶瓷艺术人才。“我每个月还要上两次大课,把自己对陶瓷艺术的心得体会、经验和学生们分享,同时也和大家产生艺术碰撞,教学不会耽误自己创作,反而对自己还有提升。”

如今,刘嘉鸿已被授牌“江西省陶瓷技能大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是选拔和培养绝招绝技传承人才的重要载体,是景德镇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高端平台。刘嘉鸿表示,工作室可以更好的让陶瓷艺术人才在行业发展上有传承,在陶瓷艺术上更好传承与发扬光大。

随着茶道爱好者们对茶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茶杯的品质和艺术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让陶瓷艺术更好普及与推广,刘嘉鸿还创办了“嘉恽堂”,专门制作出品陶瓷茶杯,兼顾艺术与实用,也深受爱茶人士的青睐。

每个爱茶者都愿意拥有自己的专属杯,既接地气又具有收藏、鉴赏价值,兼顾茶文化本原的原素学、艺术品的美学、实用美学、易经学和文化美学等。刘嘉鸿将自己在陶瓷艺术上的创新,运用到茶杯上面,让茶杯成为盈盈一握的艺术品和实用器,让品茶的仪式感和文化感更加浓厚!

【延伸阅读】

刘嘉鸿

刘嘉鸿,男,字卓,出生景德镇,就读于景德镇市高级技工学校陶瓷美术专业,后在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深造。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江西省陶瓷美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省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叔水先生,并为恽派(恽南田)花鸟第十一代传人谢懿祚先生唯一弟子,学习花鸟没骨画法。成为恽派(恽南田)花鸟第十代传人后,刘嘉鸿作品多次在国内各类参展赛中获得金奖,以及被江西省博物馆、山西省工艺美术馆、景德镇陶瓷馆收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高度评价其作品:“没骨花鸟与江南山水相交融的画法,新彩与粉彩在色彩上的相互结合,在视觉上令人赏心悦目,在工艺上也是一项创新。这种创新,在某种意义上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探索价值和启迪作用。”

恽南田

恽南田(1633-1690)。原名格,字惟大,后改字寿平,南田是他的号。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与王时敏、王鉴、王翚(hui)、王原祁、吴历合称为“清六家”。

恽南田是武进上店人,他一生生活在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少时从伯父学画,青少年时期参加过抗清义军,家破人亡,当过俘虏,又被浙闽总督收为义子,曾在灵隐寺为僧,返里后卖画为生。恽南田承北宋徐崇嗣没骨画法,将没骨花鸟画转变为工整妍丽的形式,使这种没骨花鸟一跃成为花鸟画的正宗。恽派没骨画既带有北宋没骨画的富丽工整,又带有元明时期的写意性。这种没骨画法工整而不刻板,色彩浓重却妍雅,给没骨花鸟画赋予了文人画的气质。近现代知名画家任伯年、吴昌硕、刘海粟等都临摹学习过他的画。

编辑: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