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用多高的年薪来招揽名师名校长?记者调查发现……

2017-09-21 来源:南方新闻客户端

一个好校长意味着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是学生和家长们的向往。

金秋开学之际,一场“名师争夺战”在深圳悄然打响。深圳多个区陆续开出百万年薪等优厚条件,向全国各地优秀名校长、名教师抛出绣球。

那么问题来了,高薪引进的“名师”,能否成为孩子们的“良师”,能否快速提升学校的教学品质,在新的岗位发挥应有价值,能否弥补深圳基础教育的人才短板?专家对此有话说。

现象:“重金纳贤”最高可获300万!

首先,南方日报记者带大家看看深圳各个区招贤纳士推出的一波波福利…….

9月初,深圳市宝安区面向全国引进优秀校长3名,最高可获300万元奖励。此前,宝安区还面向全国选聘32名教师。根据宝安区的政策,经评审认定为宝安区基础教育领域A—C类高层次人才,可最高获得200万元至300万元的奖励补贴;建筑面积120至150平方米的政策性住房可最多免费住10年。特别优秀、贡献突出的人才,可终身免租居住。

记者注意到,开出优厚条件吸引名师的现象出现在深圳多个区。龙华区正面向全国引进高层次人才,将给予百万元补助,并提供80至120平方米的人才住房。坪山区高级中学今年引进首位百万年薪校长,这名校长不但可享受100万元(税后)的安居经济补贴,还可采取协议年薪制,标准为100万元(税后)。此外,今年8月,福田区面向全国招聘28名高端教育人才,税后最多可获得80万元的安家费。罗湖区也面向全国招聘多所小学校长,承诺给予安家补贴、住房保障、工作补贴等待遇。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深圳的基础教育正经历一个“从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优秀教师。家长希望孩子能进入“名师”门下;学校希望招纳“名师”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教研部门希望有“名师”,编辑发行更好的教辅材料……

在此背景下,重金纳贤从科技、IT、金融等领域辐射到基础教育领域。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对中小学名校长名教师“求贤若渴”,折射出社会对优质教育需求越来越强烈。基础教育水平已成为继社会环境、商业信息、政府服务等之后的又一重要区域竞争力要素。

思考:百万年薪能引来“良师”吗?

其实,深圳高薪聘请名校长、名师,并非新的做法。曾参与过深圳名师引进评选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卢晓中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几年前还很少出现百万年薪,这几年的投入力度确实加大了。他认为,优厚的待遇对内地老师的确有吸引力,这样的政策更有利于吸引那些有名气、成绩突出的内地老师。

“‘名师’和‘良师’是两个概念。”储朝晖则提出,对“名师”的评选不应由政府部门主导,应该由更专业、更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完成。他认为,从评选的标准和程序来看,评选“名师”强调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全天候”教学开放能力、公开发表文章、承担科研课题等因素,功利与行政色彩较浓,主要考查的是“外部条件”。

“良师”可能不善于争取外部条件。他认为,许多“良师”其实是默默奉献者,注重对学生的爱与关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一位老师可能解决了许多‘问题学生’的成长问题,这样的老师不能说不是‘良师’,但在现在的标准下可能很难展现业绩,评上‘名师’。”

“百万年薪可以吸引‘名师’,但未必能吸引‘良师’。”储朝晖认为,有时“名师”并不能经历时间的检验,量化的教学成绩有时并不能转换为真实的教学成果,有些“名师”成了“漂亮的装饰品”,“实际上很少或干脆不从事教学工作”。而一些热爱教学的“良师”,可能更看中平台,而并不会仅仅被高薪吸引。

对此,卢晓中认为,对于大多数老师,真金白银的收入仍然是首先考虑的因素,高薪政策无疑能吸引到一大批好老师。“好老师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卢晓中说,“这样的政策,吸引的更多是那些教学业绩突出、获奖多、有名气的老师。不过,这些业绩也是老师能力的一种证明,能说明真实能力。深圳的学校目前想要的也是这样的老师。”

专家建议:营造产生“名师”的本地土壤

高薪引进名校长、名师,有没有“性价比”,能为当地教育带来什么?有声音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体现了教育人才的价值,有利于带动当地教育快速发展。也有专家认为,高薪引来的名校长、名教师能不能发挥与期待相匹配的作用,这是更应关注的问题。

“我们普遍认为,一个好校长意味着一所好学校。但是,新来的名校长能不能适应深圳的政策、工作环境,怎样带领本地团队,会不会水土不服?高薪请来的名教师,会不会和原来的老师之间产生落差,难以共处?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检验的”卢晓中说。

卢晓中举例说,一个“百万年薪”的校长,和一个年薪二三十万的副校长一起工作,可能副校长实际承担的工作更多;原有的教师对高薪引进的教师怀有很高的期待,如果实际工作中达不到这种期待,就容易造成落差。储朝晖也认为,“同工不同酬”对本地老师是一种不平等,有可能不利于团队的合作共处,而且“名师可能干两年又会跳走”。

储朝晖建议,除了高薪引进“外援”外,不妨将更多经费用于培育本地的名校长、名教师。“奖励一个本地的好校长,奖励的不仅是他,也是他带领的团队,一个好校长往往是一个好团队成就的。而高薪引进一个名校长,他不可能将整个团队也带来。”储朝晖认为,激发本地教师的进取心,提高他们的职业上升通道,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也很重要。

卢晓中则表示,对外来名校长名教师,除了重金纳贤,还应该匹配一系列配套政策,让他们能真正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名校长、名教师之所以在原来的岗位做出成绩,很重要的原因是原来的平台给予了充分的自由和空间。

“切勿把校长当行政干部”,储朝晖说,“名校长、名师的成长需要自由的土壤,教育管理要去行政化。”同时,要给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在选人、用人、学校机构设置、学校内部待遇管理上,要放权给学校,充分信任校长。不但要高薪从外地挖掘名师,更要积极学习外地优秀的教育管理经验。(撰文 皮韦 穆玉洁)

编辑:何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