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深圳南山网!
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关注南山网
投诉及投稿邮箱: sznewsns@163.com

深圳流感预警已升级!预防感冒这么做最有效

2018-11-29 来源:Hi沙河

去年冬季和今年初春

全国人民都被上了一堂“流感课”

今年的情况如何?

深圳市疾控中心监测发现

2018年11月12日-18日期间,全市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就诊率略高于去年同期;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为25.8%,高于去年同期的10.8%。

深圳市疾控中心发布的最新流感指数(11月21日-27日)已从前一周的Ⅳ级(较少发生)升至Ⅲ级(较易发生),提示全市处于流感流行期,流感活动较强,流感病人较多。

季节交替之际,如何才能最大限度预防流感?长期长期在基层社康一线从事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的,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益田社康罗浩民医生表示,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及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

01

哪些人有必要接种流感疫苗?

罗浩民医生介绍,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传染病。

据了解,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死亡。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与普通感冒大致相似,部分患者全身症状较普通感冒重,如持续高热、头痛、肌痛、全身疲软无力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可持续两周或更长时间;老年患者及慢性病患者罹患流感后易出现下心肌炎、肺炎、脑炎等并发症,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

深圳市疾控中心近日在疾病预警中提示,幼托儿童、中小学生、老人、患有慢性疾病特别是肺系疾病和免疫力低下者是流行性感冒最易中招的重点人群。

罗浩民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风险或者减轻流感症状。目前来说,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经济的手段。

02

流感疫苗一次接种不能终身免疫?

据介绍,目前,我国国内批准上市的流感疫苗为三价灭活流感疫苗(IIV3)和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包括裂解疫苗和亚单位疫苗。除个别地区外,流感疫苗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属于第二类疫苗,实行自愿、自费接种。

很多市民都有这样的疑问,有些疫苗打了一次就可以终身免疫,但为什么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打呢?罗医生表示,流感疫苗与其他疫苗不同,其特性决定必须每年都要接种。

03

流感疫苗最佳接种时间为夏末秋初

什么时候打流感疫苗比较适宜呢?

罗浩民介绍,《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提出,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流感疫苗,能更有效发挥疫苗的保护作用。因此,流感疫苗接种的最佳时间是在流感流行前1-2个月。

在我国,流感流行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左右,所以流感疫苗的接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9月到11月。广东地区由于气候温暖,入冬时间比较晚,接种疫苗时间可以持续到第二年的2月。他还介绍,虽然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种时间是在流感流行之前,但在流感流行期间,仍然可以接种流感疫苗以求得保护。

除了接种流感疫苗以外,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预防流感最好的保护屏障。他建议市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平时注意个人卫生,勤用肥皂、洗手液以及流动的清水洗手。开窗通风,尽量少去封闭性、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从生活细节入手,保持均衡的饮食、适量的锻炼以及充足的睡眠,增强自身免疫力,阻断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04

流感疫苗接种要注意哪些事项

1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年版修订版)》。《修订版》对于需要每年接种流感疫苗的重点人群,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当中就包括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6月龄至5岁儿童。

结合深圳的具体情况,建议以下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①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②60岁及以上老年人;

③孕妇;

④医疗卫生人员;

⑤特定慢性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单纯高血压除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⑥福利院、敬老院等的工作人员。

3岁以下的幼儿群体初次接种流感疫苗的话,第一年接种两次,第一次和第二次间隔时间为四周;3岁以上的人群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

在接种流感疫苗时,接种后要在现场留观30分钟,没有观察到不良反应,方可离去。接种流感疫苗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头痛、疲劳乏力、肌肉痛等偶见现象。罗医生介绍,如果接种疫苗后出现持续高烧不退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退热治疗。

一些特殊体质人群,如对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过敏,包括鸡蛋、甲醛和Triton X-100过敏者均不能接种。此外,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感冒和发热者也不能接种流感疫苗。

来源:深圳商报 深圳新闻网

大琳

编辑:

小杨

美编:

编辑: